對 Sony 來說, A7S 系列是以主打低照度拍攝與錄影為重的 A7 家族成員,不過隨著 A7R III 導入背照式感光元件技術,使動態範圍與低照度感光性能大幅提升, A7S 藉 12MP 大畫素點的優勢也不再強勢,導致 Sony 推出 A7S II 之後久未推出 A7S 系列的新機,而在稍早, Sony 終於推出新一代的 A7S III
不同於 Canon EOS R5 主打 8K 解析度與全能商攝機,僅有 12MP 的 A7S III 設定在最強 4K 錄影的可交換鏡頭機身。
▲ A7S III 採用與 ZV-1 相同的外掀多角度翻轉螢幕設計
▲ C1 鍵的位置與原本後方的錄影鍵對調,使錄影鍵改在機頂
▲搭載 944 萬畫素的電子觀景窗
A7S III 在機構仍保有 A7 系列一貫的風格,不過部分細節可看到不同,如正面對焦輔助燈旁多了一顆功能不明的感測器,原本機頂 C1 的位置與後方錄影鍵交換,強調強項是在錄影,機背的翻轉螢幕由一貫的上下調整改為自拍隨身機 ZV-1 相同的外掀式翻轉結構,同時電子觀景窗採用目前業界最高的 944 萬畫素。
▲透過在兩側配置不同電子接點的方式,在同一個插槽提供對 SD 卡與 CFexpress Type-A 卡的支援
此外, A7S III 也因應專業影像作業流的便利性,在機身左側採用標準 HDMI 界面,同時記憶卡槽除了採用雙 SDXC UHS-II / CFexpress Type-A 相容卡以外,卡槽蓋也加上鎖定功能,而 Sony 也為了能在同一插槽相容不同金手指定義,使兩種介面卡的金手指接點反向排列, SDXC 的金手指在機身背面側,至於 CFexpress Type-A 金手指接點則朝鏡頭卡口側。
▲第一款市售的 CFexpress Type-A 記憶卡與新讀卡機
當然為了這款首度支援 CFexpress Type-A 的 A7S III , Sony 也推出 GEA-G 系列的 CFexpress Type-A 記憶卡,提供 80GB 與 160GB 的大容量,並具備 800MBps 讀取與 700MBps 寫入性能,另外還有專屬的讀卡機 MRW-G2 ,可支援 SD 卡與 CFexpress 卡,不過 MRW-G2 並不相容 XQD / CFexpress Type-B 記憶卡。
▲新開發的背照式 CMOS 元件
▲採 759 點混合對焦系統
▲使用兩顆 BIONZ XR 處理器
▲在新引擎與新元件提升高 ISO 的低照度影像品質
A7S III 搭載全新背照式 12MP Exmor R 元件,可達 15 級動態範圍,除了出色的高 ISO 表現,可拓展到 ISO 40 - 409,600 ,搭配的 BIONZ XR 雙引擎號稱有 BIONZ X 八倍的處理性能,連續自動對焦為 10fps 。此外具備混合 5 軸防手振機能,提供 5.5 級防手振;對焦系統採 759 點(包括 425 點對比對焦點)混合自動對焦,覆蓋範圍達 92% ,對應 -6EV 照度的對焦。
▲XAVC-HS 格式以 H.265 編碼使編碼流量降低一半
▲較過往更優秀的高速對焦系統,同樣支援人眼與動物追焦
錄影格式則是專注在 4K 解析度, 4K 錄影可達 ISO 409,600 ,能夠使低光環境錄影依舊清晰明亮,並可提供 4K 60P 不裁切或是 FullHD 120P 不裁切的 1:1 輸出,另外在 10% 裁切下,可提供 4K 120P 與 FullHD 240P 的高速錄影(高速錄影需搭配 CFexpress Type-A )。此外, A7S III 也可藉由裁切狀態提供電子防手振機能。
▲因應錄影需求導入被動散熱機構
▲透過 HDMI 可輸出 16bit RAW 訊號
▲可使用觸控對焦,此外電子觀景窗的紅外線感測器挪到觀景窗下方
A7S III 強調在搭配新設計的被動散熱機構下,可連續錄製 1 小時以上不過熱。此外紀錄 4:2:2 10bit 影像, XAVC-SI 達 500Mbps 流量,透過 XAVC-HC 與 H.265 格式則可將流量控制在 200Mbps ,至於 HDMI 可輸出 4k 60P 16bit RAW 。
▲ A7S III 的特色
▲一些影像相關的功能
▲ A7S III 特色
▲ A7S III 的連接性與可靠性
▲ A7S III 採用新開發的使用介面,針對錄影與觸控介面最佳化
至於 A7S III 的電池續航力可提供最多 600 張靜態影像拍攝與 95 分鐘影片錄製,但可藉由 USB 持續提供電力,延長拍攝時間。此外, A7S III 也針對觸控世代導入新開發的使用介面,也提供觸控拍攝的機能。同時提供 5GHz + 2.4GHz 雙頻 WiFi 、乙太網路傳輸等功能,並可藉由手機、電腦進行遠端拍攝。
8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