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謠傳的AMD Ryzen C7是任天堂下一代遊戲機心臟嗎?

2020.07.22 04:49PM
照片中提到了OP、NINTENDO、SWITCH,跟任天堂、任天堂有關,包含了任天堂Switch新概念、任天堂Switch、Wii U

從2月上旬以來,任天堂Swtich的大缺貨,對各位科科來說絕對不是什麼新聞了。武漢肺炎導致大量人口遠端工作、宅在家裡,變相增加了與家用遊戲朝夕相處的時間,反之,像Niantic Labs的一系列擴增實境遊戲就慘了。然後疫情也重創了不少產業的供應鏈,包含任天堂Switch的關鍵零組件。結果就是價格正常的任天堂Swtich一機難求,店家們趁機綁著遊戲和配件一起賣海撈一票,就算「只」強迫選購2片遊戲加上品質不怎麼樣的保護包,無論怎麼算,倒楣的消費者總得多付出新台幣2000元至3000元的額外成本。

關於2020年上半年遊戲機產業的焦點,不外乎Sony PS4的後繼機種,與微軟新一代Xbox。但在5月底,卻傳出了AMD將推出採用ARM Cortex-X1核心(指令集版本是ARMv8.2-A)、RDNA 2繪圖架構、並搭配聯發科5G數據機的Ryzen 7系統單晶片。

AMD 傳推出 Ryzen C7 處理器,採台積電 5nm 製程、 Arm 半客製 Cortex-X1 CPU 、 RDNA 2 架構與搭配聯發科 5G 數據機

這消息的真實性與這顆系統單晶片的實際用途,理所當然的,引起了不少討論。AMD並非ARM指令集相容處理器的新手,也曾經企圖「逃避現實」,想「ARM伺服器」市場大展拳腳,也提出過停留在簡報上的K12核心,與聊勝於無的ARM版本Opteron,結果不了了之,AMD重回了集中資源在x86指令集相容處理器的老路。

畢竟現在正是AMD準備跟Intel在高獲利的伺服器戰場進行「頂上決戰」的關鍵時刻(Zen 3世代的EPYC「Milan」大戰牙膏擠完的Intel Whitley平台與10nm製程Xeon「Ice Lake-SP」),突然亂入這顆Ryzen 7,乍看之下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K12、SkyBridge篇

照片中提到了CUSTOM, HIGH-PERFORMANCE ARM® CORE、AMDA、ARM,跟馬尼有關,包含了AMD K12、AMD K12、ARM架構、中央處理器、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與分析,假設這顆Ryzen 7是真實存在的產物,應用目標會是鎖定任天堂的下一代遊戲機。如此一來,AMD將一統遊戲機產業,再多出一頭「單價利潤不高卻能細水長流的現金母牛」。

首先,任天堂Switch現在的心臟是NVIDIA Tegra X1。稍有關心NVIDIA歷史的科科們,或多或少也記得,NVIDIA當年想進攻手機和平板的意圖,通通鎩羽而歸,主因不外乎「過去追求高性能而導致產品功耗無法滿足需求」以及「缺乏自有基頻晶片(雖然後來併購了Icera,但仍遠遠不足)」這兩項。順便一題,Intel會在手機市場損失超過百億美元,症狀亦如出一轍。

照片中提到了TEGRA X1、CPU CONFIGURATION、4 HIGH PERFORMANCE A57 BIG CORES,跟特雷克斯·佩格森有關,包含了積分x1 zh開關、特格拉、盾牌平板電腦、英偉達、中央處理器

基於同樣的理由,塞了2顆Cortex-X1的Ryzen 7怎麼看也不像是要給手機用的東西(一般建議核心組態是1大3中4小,AMD這顆卻是2大2中4小),AMD能否願意配置足夠的資源,去經營手機市場的生態系統和技術支援能量,也是個大問號。至於一攤死水的平板市場,扣除Apple和Samsung剩下的份額,也不值得AMD大費周章去追求。

其次,在人工智慧和自駕車累積相當成果的NVIDIA,看起來也不太想繼續浪費時間和精力耗在Tegra這種低獲利的生意了,小型系統單晶片的發展重心,早已集中在人工智慧應用的邊緣系統,這等於送給AMD通吃家用遊戲機御三家的大好機會。

總之,在AMD(或任天堂)正式公佈此事前,一切都僅存在於傳聞,但假如真的出現「AMD Inside」的手機,筆者還真想弄支來跑Ingress Prime,最起碼應該不必擔心效能不足的問題了吧。科科。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