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和海洋國際研究船新海研一號正式下水:天氣預測、地質地形探測

2020.07.22 01:09PM
照片中提到了MOST,包含了快速戰鬥支援艦、研究船、船、海、研究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大氣和海洋國際研究船新海研一號正式下水,新海研一號具備2組可以大面積掃描海床的「多音束測深儀」,可快速測繪海底3D地形,連海底火山噴氣都可以清晰拍攝出來。

新海研1號今天交船,台灣大氣與海洋研究再添生力軍。台大海研所所長詹森表示,規劃年底首航關島,1年內裝設大氣觀測雷達,讓新海1升級為國際級海研船。

「新海研1號」由科技部委託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歷時1年多,今天在台船基隆廠舉辦交船典禮,取代已服役34年的「海研一號」,將專注在大氣與海洋研究。新海1總噸位2155噸,可乘載47人,具備超過40天油水及食物的遠洋研究能力。新海研1號將由現有海洋研究船的管理營運學校台灣大學繼續管理營運。

負責新海1營運的台大海研所所長詹森表示,新海1造價新台幣6億多,除了噸位大,還配備其他新型科技設備,光是電子探測設備的成本就占全部造價的1/3、約2億元,可在天氣預測、地質地形探測上有進一步突破。

新海研1號配備船艏氣象塔,可立即蒐集海上氣象資料傳回氣象局,「就像海上觀測站一樣」,可提升預報準確度,並透過觀測數值,跟預報結果相互校驗。

詹森表示,未來將裝設大氣觀測雷達,約需新台幣6,000到7,000萬元,可觀測150公里範圍內的天空水氣變化,包括進一步了解夏天西南季風降雨或梅雨鋒面的生成狀況。若裝設完成,評估可成為跟美國、日本、澳洲研究船相比擬的國際級研究船。

另外,相比於新海研2號、3號只有1組可以大面積掃描海床的「多音束測深儀」,新海1擁有2組設備,供淺海、深海使用,可快速測繪海底3D立體地形圖,也能幫助海底地質資源的探勘。

▲新海1具備的水下自主觀測滑翔機(Seaglider),猶如小型潛水艇,可以利用衛星通訊遙控,沿指定路徑執行探測任務,觀測水下1000公尺的水文資料(溫度、鹽度、溶氧等),並近即時回傳資料,1具造價約新台幣700萬元。

詹森表示,新海研1號預計年底首航關島,由於探測會進入美國經濟海域,所以須取得探測許可,相關資料已透過科技部、外交部送往美國國務院。

台灣海洋研究船隊已經成形,國研院「勵進號」在2018年啟用,主要負責深海探測;新海研2號、3號於去年11月25日交船,分別專注在生地化循環與海洋工程研究;新海研1號則專攻大氣海洋聯合監測。

照片中提到了UI M A、0.00、船底料研納設 海域水文 觀測,包含了電子產品、研究船、海、發電、海洋

▲圖為新海研1號船上的「電儀室」,研究人員可以即時監測探測資料。

3 則回應

  • 沉的那艘賠了沒
    2020-07-25
  • 那是否兼有偵測水底不明金屬物體的用途呢
    2020-07-23
  • 下一代不就叫【真。新海研一號】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