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板卡品牌近年積極強化遊戲產品線,使品牌死忠信仰的玩家亦可買到一整套的品牌組件打造大全套主機,而華碩為了強化主流中價位玩家市場,將原本的軍規 TUF 品牌重碩為 TUF Gaming ,以軍事風與黑黃作為主視覺,最近也推出中價位水冷 ASUS TUF Gaming LC 240 RGB ,以比起 ROG SLC "飛龍"更經濟實惠的價格,保有優秀的散熱能力。
▲ TUF Gaming LC 240 RGB 仍與 Asetek 合作
雖說 TUF Gaming LC 240 RGB 相較飛龍系列屬更平價的產品,但仍是與丹麥 Asetek 共同合作開發的水冷,乍看之下與飛龍在水冷頭造型、風扇設計略有不同外,水冷的基本結構與水冷排相當類似。
▲標準的盒裝格局
扣除一些細節以外, TUF Gaming LC 240 RGB 與 ROG Strix LC 240 RGB 本質上較明顯的差異是處理器平台的差異, TUF Gaming LC 240 RGB 僅針對主流消費級的 LGA 115x / LGA 1200 還有 AM4 提供支援,而 ROG Strix LC 240 RGB 則額外支援工作站等級的 LGA 20xx 與 TR4 平台,此外目前 TUF Gaming LC 在台也僅提供 240 單一選擇。
▲盒裝內容物
TUF Gaming LC 240 RGB 的包裝設計大致上與 ROG Strix LC 240 RGB 類似,開箱後為水冷頭與水冷排的組合,兩個 120 的 RGB 風扇與螺絲、扣具等配件,安裝的方式也相當簡易,針對 Intel 平台是鎖上強化背板、銅柱即可, AM4 則是把水冷頭的扣具置換為 AM4 版本。
▲風扇外框設計線條較複雜
▲扇葉設計看起來跟 ROG Srix LC 類似
雖然筆者覺得 TUF Gaming LC 240 RGB 風扇的扇葉設計應該與 ROG Strix LC RGB 差不多,不過兩者的風扇外框設計並不相同;為了符合 TUF Gaming 軍武風的特色, TUF Gaming LC 240 RGB 搭配的風扇有較為複雜類似戰車複合裝甲的立體浮雕。
▲螺絲鎖點中間並未鑿空,就無法用以走線
不過以筆者留意到, TUF Gaming LC 240 RGB 的風扇外框的鎖點設計與 ROG Strix LC 240 RGB 不同, ROG Strix LC 240 RGB 的風扇的螺絲孔位採簍空,而 TUF Gaming LC 240 RGB 風扇的螺絲孔位則是實心,以筆者使用習慣,就無法透過風扇外框與螺絲柱之間的空隙藏線,對偏好乾淨整線的玩家就需要另謀藏線方式。
▲水冷頭外蓋有 TUF 的軍事風格
▲扣具為半光黑色
水冷頭的部分, TUF Gaming LC 240 RGB 的水冷頭外蓋也同樣採用軍武風的裝甲圖騰,而底部扣具採用半光澤黑色,與 ROG Strix LC 240 RGB 的電鍍黑不同,中間的 TUF 標誌具備 Aura Sync RGB 發光,但採用單色發光而非多彩發光,也算是產品差異化的方式之一。
▲水冷頭幫浦採 3Pin , Aura Sync 發光同步為標準 RGB 插針
▲冷頭為單色 RGB 發光
另外, TUF Gaming LC 240 RGB 的幫浦與 RGB 同步方式亦與較早問世的 ROG Strix LC 240 RGB 不同, ROG Strix LC 240 RGB 水冷頭的 RGB 是透過主機板上的前面板 USB 2.0 的 Pin 針提供,另搭配 PWM 幫浦,而 TUF Gaming LC 240 RGB 則是採用 3pin 幫浦與標準的 RGB 插針,再搭配盒裝的 1 對 3 RGB 插頭與風扇的 RGB 插針連接。
▲水冷排
以功能面來說, TUF Gaming LC 240 RGB 算是省卻幫浦的 PWM 功能,直接以 3pin 連接到主機板的風扇插針,應該是在價格相對便宜之下的取捨;但 RGB 則是直接與風扇的 RGB 串接,不需占用主機板上的 USB 2.0 插槽,且直接由主機板控制,則是筆者認為 TUF Gaming LC 240 RGB 更為方便的地方。
▲採用 i9-10900K 進行測試
此次測試的平台採用 Intel 的第 10 代 Core i9-10900K ,搭配華碩 ROG Strix Z490-I Gaming ,記憶體使用 HyperX FURY DDR4 3200 8GB x 2 ,記憶體為 Kingston A2000 SSD ,使用處理器內建顯示卡輸出。
▲未超頻的 Cinebench R20 單核心最高溫
▲ AI 超頻設定在最高 5.4GHz
▲ AI 超頻允許 3 核心達 5.4GHz 、另 7 核心為 5.2GHz
▲執行 Cinebench R20 最高溫落在 96 度
在僅開啟 XMP 不超頻的情況之下,以 Cinebench R20 的多核心測試,最高溫約落在 86 度,而單核心則約在 70 度附近;以華碩主機板的 AI 超頻功能,雖系統顯示是其中 3 核心 5.4GHz 、其他 7 核心 5.2GHz ,不過實際進行測試時無論多核或單核似乎仍維持最高 5.2GHz 的表現,在開啟 AI 超頻後,多核心進行 Cinebench R20 則最高溫達到 96 度。
▲相較飛龍便宜近千,效果表現仍相當出色
當然,此次選擇以 i9-10900K 做為測試標準是有點太苛求採 240 水冷的 TUF Gaming LC 240 RGB 了,不過筆者認為若是搭配 8 核心平台或是不求超頻, TUF Gaming LC 240 RGB 的表現則相當稱職,雖然少了更酷炫的多彩發光水冷頭與 PWM 水冷幫浦,但水冷結構本身仍為 Asetek 合作產物,在性能也相當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