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稍早正式發表 EOS R 的新一代機種,除了已經在日前陸續透過開發日誌揭密的主打機種 EOS R5 外,也一併發表與 EOS R5 設計神似的 EOS R6 ,兩款機身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畫素、材質用料有所區隔,然而 EOS R6 雖掛上 6 的名稱,不過定位高於 6D ,意味著 EOS R 的入門機仍由 EOS RP 擔當。
台灣還未公布價格,不過台灣佳能表示 EOS R5 與 EOS R6 將會在近期於台灣推出,不會與日本上市時間有太多的落差。
▲ EOS R5 5 定位在全能商攝機, EOS R6 則較接近 5D 的基準定位
▲左為 R5 、右為 R6 ,外觀神似但機身材料不同
▲左方的 R5 的 3.2 吋LCD 比起 R6 的 3 吋略大
不同於過往 Canon 5D 為全片幅標準機種、 6D 為入門級的命名原則, EOS R5 的定位則更進一步 5D 全能版本,也兼顧高速對焦與連拍,使其適用於全方位的商用攝影 , EOS R6 則是定位在 EOS R 新標準的主流機型,較像是原本 5D 定位的機種。
▲ R5 為 CF Express 搭配 SD UHS-II , R6 為雙 SD UHS-II
EOS R5 與 EOS R6 有著相當神似的機身造型,皆為雙插槽設計,並將機背的布局回歸接近 5D 的典型設計,包括用於選擇焦點的導航桿,不過定位較高的 EOS R5 採用全鎂合金機身與 CF Express + SD UHS-II ,而 EOS R6 僅主骨架為鎂合金、外殼為強化塑料與雙 SD UHS-II 卡。
▲具備 USB Type-C 介面
兩款機身整體設計可說是把過往 5D 的設計理念搬到 EOS R 系統,使其更貼近 Canon 用戶過往熟悉的操作體驗,此外亦保有原本 5D 系列強勢的錄影特質,也強調可搭配 HDMI 外接監視器使用。同時, Canon 強調可設定關閉電源時關上快門簾,減少元件入塵的情況。
EOS R5
▲ R5 的設計貼近 5D 的理念
▲ R5 具備機頂 LCD
▲ R5 的機背配置酷似 5D 等 EOS DSLR 準專業機
▲ R5 採用新開發的 45MP 元件
EOS R5 搭載一張新開發的 45MP 元件,具備新一代的雙像素 CMOS AF II 對焦技術,具備 100% 對焦點元件覆蓋範圍,並可在手動對焦時提供進階的資訊輔助,強調畫素雖高於 5D IV 但更為純淨,搭配 DIGIC X 引擎,具備 -6EV 的測光能力。
▲鎂合金框架與 50 萬次的快門壽命
▲ R5 的元件特性
▲全新的 Dual Pixel CMOS AF II 技術
EOS R5 可提供 20fps 電子快門與 12fps 機械快門連拍,最高可在 9 秒內連續寫入 180 張 RAW 檔,快門機械噪音亦低於 EOS R ,並具備 50 萬次壽命,除了可拍攝 JPEG 與 RAW 外,亦可使用新 HEIF 格式紀錄 10bit HDR PQ 檔案。
▲垂直把手把手 BG-R10
強打的錄影規格先前已經公開的差不多, EOS R5 採非裁切的全元件錄影,具備 8K UHD 與 DCI 標準,可達 29.97fps ,提供 10bit Canon Log 、 10 bit HDR PQ 、相容 H.265 的 12bit Canon Cinema RAW ,最長理論錄影時間一段可達 29 分 59 秒,不過會因為過熱縮減,但可在錄影時透過 USB PD 為其提供持續電力。
▲主打可手持兩秒長曝光拍攝
▲ AI 對焦甚至連飛鳥眼睛都可追蹤
同時 EOS R5 機身搭載防手振系統,加上鏡頭卡口開口為無反系統中較大設計,號稱搭配鏡頭可達 8 級補正,標榜足以手持 2 秒以慢快門穩定拍攝流水。同時藉由基於深度學習的 EOS iTR AF X ,可提供人臉與瞳孔偵測,還可分辨佩戴墨鏡、帽子等情境,當然也可進行動物辨識,並強調連飛鳥亦可追蹤鳥眼。
▲操作介面的專業化
EOS R5 電子觀景窗為 576 萬畫素,可提供 119.88fps 高更新率或 59.94fps ,搭配 3.2 吋 LCD ;使用全新的 LP-E6NH 大容量電池,較原本 LP-E6N 多15% 電力,可在省電模式拍攝 7,000 張照片或是錄製 1 小時 20 分的 8K 影片,並且可透過 USB PD 進行快速充電與供電操作。
▲ EOS R5 具備雙頻 Wi-Fi 、BLE 與支援雲備份、 FTP 等功能
此外 EOS R5 還具備 2.4GHz 、 5GHz Wi-Fi 與藍牙 BLE ,可進行 FTP 自動備份或透過 image.canon 將拍攝內容儲存到雲服務。單機身約 650 克,搭配電池後則為 738 克,在無反光鏡系統算是台大塊頭,機身具備防塵滴特性。
EOS R6
▲ EOS R6 的外殼改為塑料、中框仍維持鎂合金
▲ R6 取消機頂 LCD
EOS R6 雖定位在 EOS R5 之下,然而卻使用了 Canon DSLR 旗艦 EOS 1D X Mark III 的雙像素 CMOS AF II 20MP 元件,暗部對焦性能可達 -6.5EV ,具備與 EOS R5 相同的人物與動物檢測功能,電子快門最高達 20fps ,機械快門為 12fps ,不過畢竟一分錢一分貨,機械快門耐用度較 EOS R5 縮減不少,為 30 萬次壽命。
▲ R6 的錄影提供不須裁切的 4K
EOS R6 雖非 8K 錄影機種,不過可非裁切錄製 4K 60P 影片;的電子觀景窗維持與 EOS R 同級的 369 萬畫素,但具備與 EOS R5 相同的 119.88fps 高更新率或 59.94fps 模式,並搭配 3 吋多角度 LCD 。
▲ R6 採雙 SD 卡、具備可達 -6.5EV 的 20MP 元件
▲ R6 堅守高品質的 6D
此外 EOS R6 的連接性大致維持 EOS R5 類似的水準,不過省卻 EOS R5 的 5GHz Wi-Fi ,保有對 FTP 的傳輸支援,同時也由於採用塑料外殼,機身重量相對較輕,為 598 克,搭配電池與記憶卡約 680 克,比起 EOS R5 輕了些許,不過機身仍具備防塵滴。
包括增距鏡在內的六款 RF 鏡群
▲ RF100-500mm 高倍變焦鏡
▲兩款增距鏡
▲ RF600mm 與 RF800 兩款反射鏡
▲ 85mm 的微距鏡
同時, Canon 也宣布六款全新 RF 鏡頭。其中包括 100-500mm , 1.4x 與 2x 增距鏡,還有兩款透過衍射的超長焦段鏡頭 600mm 與 800mm ,與 85mm F2 Micro 微距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