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2020.07.07 03:27PM
照片中提到了High-performance、CPU cores、HDR display support,跟蘋果公司。有關,包含了蘋果矽、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蘋果移動應用處理器、蘋果、中央處理器

看著網路媒體那諸多天馬行空的專業評論,筆者只能套用呆伯特法則中的那句「任何事情都有邏輯上的極限」,假裝自己是個瞎子,一步一步的摸清楚這頭大象的全貌。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上):到現在看起來還不像是真的

為何Apple執意要硬幹下去?

諸多可能性,可歸納成以下數點:

  • 天時:Apple看衰Intel,深感這些年來這間公司表演擠牙膏擠到天怒人怨,或著認定Intel就算想在製程技術上重振旗鼓,也將欲振乏力,無力支撐其新型x86處理器的穩定發展。
  • 地利:已經沒有吸引Windows用戶「起義來歸」的必要。
  • 人和:講的八股一點:歷經多年準備,Apple覺得時機成熟了,藉機整合生態系統,提高macOS和iOS/iPadOS之間的連動性,強化「整體使用者體驗」。說的實際一點,大概就是過去在macOS上用Xcode開發iOS和iPadOS的App,可能因為多出模擬層而無法真實呈現在iPhone/iPad會跑出來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假如Apple對Intel不滿,幹嘛不換AMD?

誰能保證AMD能夠持續強勢?更何況,最貼近事實的答案是:AMD處理器也解決不了Apple想克服的門檻,改用AMD的意義不大。或許,搞不好Apple看壞的,恐怕是整個「80x86」的未來。

所以這代表Apple自研的ARM指令集相容處理器,就此一飛沖天?

如果30多年前的RISC(精簡指令集電腦)提倡者,看到今天因為ARM而死灰復燃的「RISC神話」,一定啼笑皆非。此類論述,多半出自於從不知道諸多RISC體系是如何一個一個被80x86擠出市場的科技文青。

不論指令集架構的優劣良窳,只要往高效能核心微架構之路邁進,該付出的時間、學費與成本是絕對逃不掉的,一旦當處理器的複雜度突破了那條看不見的界線,RISC就不會比x86佔到更多便宜。此類史蹟,均斑斑可考,

各位科科可在腦內演繹出一個邏輯極限:今天有間國際級大企業,累積了長達數十年的電腦研發技術能量,也身為RISC的始祖,他們更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與眾多以金融業為主的企業伺服器客戶,自身亦具有強大的軟體資源與服務能量,無須擔憂「缺乏完整軟硬體生態系統」。

那麼,按照「ARM即將崛起,出現讓80x86看不到車尾燈的超高效能處理器微架構」的理論基礎,這間公司的RISC處理器早就該征服世界了,而不像這些年來,還看著「ARM伺服器」有一陣沒一陣的冒出頭來又縮回去。

事實上,這間公司的確存在,它叫做「IBM」,它的RISC處理器叫做「Power」。現況如何?Power9處理器至少耗費「30億美元研發經費」,只能盡其所能的連擠4年牙膏以提高投資報酬率(聽說今年8月的HotChips 32總算要公佈Power10了,真是可喜可賀),然後一直被困死在高階伺服器市場,遲遲難以把餅做大。自從IBM在2005年失去Apple這個「分攤Power處理器研發費用的分母」後,就註定了Power走不出去的命運。

IBM Power 9處理器解析 地球上最強大泛用處理器
硬科技:一起在伺服器市場慢慢擠牙膏的IBM與Intel

照片中提到了POWER9 Processor – Common Features、Leadership、Hardware Acceleration Platform,包含了AI加速芯片、電源9、熱芯片、中央處理器、IBM公司

那和IBM一起擠牙膏的Intel,是不是就做著無本生意?

Intel在二十世紀末開工的NetBurst微架構(初代Pentium 4),就燒掉了10億美元。先前傳出,Intel在14nm製程時代猛擠Skylake牙膏期間,換湯不換藥的「xxxx lake」後繼處理器的單一晶粒(1個微架構有多種不同核心配置的晶粒),設計成本是5000萬美元,驗證費用則是3200萬美元,加一加也是接近1億美元。

各位科科可以好好算算這4年多來,Intel開了多少顆「牙膏」晶片,算一算其實花掉的錢可一點也不少,更不用講全新製程的新型微架構了(10nm製程,Cannon Lake的Palm Cove、Ice Lake的Sunny Cove、Tiger Lake的Willow Cove)。

Apple現在Ax系列作的好好的,幹嘛自找麻煩去捅高階產品這個蜂窩?

你嘛幫幫忙,先不提直接沿用iPhone和iPad的Ax是否可滿足Mac的效能需求(得額外計入執行二進位碼轉換模擬的效能損耗),還是一個高高掛著的超級大問號,請別忘了還有使用Intel Xeon處理器的Mac Pro,這將是Apple Silicon團隊將面對(或著已經開始越級打怪了)的艱鉅挑戰。

為何Apple自產自銷的ARM處理器這麼厲害(上)
為何Apple自產自銷的ARM處理器這麼厲害(中)
為何Apple自產自銷的ARM處理器這麼厲害(下)

從研發、設計、製程到封裝,台積電會特別編列300人團隊支援Apple的轉換計畫,恐怕也是為了貨真價實的「高階處理器」:兼具伺服器等級的高時脈、多執行緒、多核心、高效率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高可用性。

講的這麼嚴重,那為何Fujitsu可以打造出ARM指令集架構的A64FX?

拜託,Fujitsu經營高階伺服器處理器多久了?A64FX根本就是替換指令集架構、製程轉移到台積電7nm的SPARC64fx啊。這顆「最高階ARM處理器」從2014年開案,2018年發表,2019年量產,也花了超過4年的時間。

當然,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Apple應該像過去國立編譯館的歷史課本上所言「蔣委員長默默準備抗日多年,不為國人所諒」,早已投入工作站等級處理器好一段時日,將在2年內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但Apple也將面臨另一個「爭取自由的代價」:Mac Pro或高階Mac/Macbook,會不會出貨量不足以「攤平」所費不貲的處理器研發經費?某些分析師宣稱Apple Silicon「平均單價75美元,只有Intel的四分之一」是一回事,但研發處理器可是很燒錢的啊,兄弟。

自由無價,只是非常昂貴,科科。

接續下集: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下):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7 則回應

  • 感到作者對Intel深深的憐惜之情。
    2020-07-11
  • 很簡單想多賺一點 不想被綁住
    跟踢掉flash一樣
    2020-07-09
  • 很簡單想多賺一點 不想被綁住
    跟踢掉flash一樣
    2020-07-09
  • 我想起當年apple 要殺掉 serial port parallel port, 要殺掉flash, 無數人走出來說「不能跑flash 還有誰用Mac 呀」
    2020-07-09
  • 我的mac有裝win但幾乎不會切過去。
    2020-07-08
  • 這十五年攢了不少新用戶
    2020-07-07
  • 這十五年攢了不少新用戶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