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數字鍵盤最佳化,一直以來多多少少都有在思考,原因很簡單,因為市面上的數字鍵盤變化非常多,一直以來沒有統一的做法。雖然直接把標準鍵盤的數字鍵區切下是最多廠商的做法,但事實上,對於需求較高的人來說,根本是不夠的。再加上標準鍵盤的配備是幾十年前就確認下來少有改變,對於最近幾年的變化,沒有相應的改變。
剛好最近elecom推出了數字鍵盤,它雖然不是多新,也有許多廠商就已經這樣做了,但這又讓我重新想起以前對於數字鍵盤的改變。因此花了一點時間思考,想做出比較具體的數字鍵盤最佳化的方案。個人提供我的思考方向如下,將來有機會,或是廠商認同個人的想法,都可以拿去用,個人希望的是,能夠看到有更多的討論,而更進一步會有較佳的產品出現。
當然,對於數字鍵盤的最佳化,以個人的思考,也不容易做到。因此板友若有想到什麼,或是有什麼特定的需求,也可以一起提出來討論討論。要說的是,目前配置的想法,是對應到電腦使用的想法。所以是以標準鍵盤的數字鍵區為基準來考慮。如果要弄計算機兩用的話,那就不是這樣弄了,可能就是要重新設計了。
‧使用數字鍵盤的部分:
一、追加四個按鍵:
標準鍵盤原本的數字鍵區按鍵數量,個人認為不足。但一般鍵盤上面是燈號區,有足夠空間再塞鍵位。也就是說,如果追加四個按鍵,仍然可以做出與標準鍵盤同樣長度的鍵盤。簡單來說,加上四個按鍵,仍可以保持原來要設計的體積,不會有大小上的變化。(多出的四個按鍵,在這邊個人以淺灰標示,僅提醒用,不代表比較重要)
二、NmLk獨立:
這不用講,一定要的,現階段這樣的設計也很普遍。不過有的廠商數字鍵盤沒這樣的設計。若與電腦的NmLk一樣的話,在使用筆電(或某些有數字切換設計的60%鍵盤)上會出現問題。
三、追加小算盤快速鍵:
會用到電腦的數字鍵區,最主要的是Excel,但這是屬於比較專業的部分。不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若要用到數字,除了描述運用之外,使用小算盤的頻率相當高,因此設計一個快速鍵。
四、追加ESC:
承上,若使用小算盤,但沒有常用的歸零設計是很奇怪的,因此還需要ESC按鍵。
五、追加「Tab、=、BS」四個按鍵:
這還用說嗎?Excel中會有這三個按鍵需求。
六、追加逗號:
在描述數字的時候會有這樣的需求,例如1,000,000。雖然Excel中不需要,但用純文字檔、Word甚或是部落客寫手,就有機會用到
七、鍵位的變動:
由於追加了四個按鍵,所以鍵位的變動並沒有比想像的大,與標準鍵盤的數字鍵區來比較,只有兩個地方需要修正。一個是數字0要切開,一個是Enter要切開。數字0的切開爭議是比較小的,因為就盲打來看,無論你用大拇指還是用食指,都不至於誤按。但另一個地方就比較麻煩了,是要切+號鍵,還是Enter鍵呢?後來想一想,等號鍵與Enter鍵在特定情況像使用小算盤,機能都是一樣的,所以將Enter鍵切半。
※其實還有思考要不要加入左括號、右括號,但這樣就會少一個按鍵,必須要犧牲一個(當然你也可以追加一個按鍵,若追加的話,NmLk獨立出來,原來的位置給小算盤),若要犧生一個的話,以目前來看是小算盤快速鍵或是ESC,但這兩個按鍵也算實用,割捨誰都不是很容易。在使用習慣變化太大,以及割捨不容易的情形下,就沒硬要加入左括號、右括號。
‧當切換為編輯鍵盤的時候:
這個我本來想很多,很想要大改,甚至想過與標準鍵盤的編輯鍵區一模一樣的設計。但後來想想,你若用80%鍵盤的話,本身就有編輯鍵區。你若用60%鍵盤的話,就表示你不是很在意編輯鍵區的配置。我思考過後,大約只有一種情形會用到數字鍵盤的編輯區,那就是不適應或是不喜歡編輯鍵區的設計,所以才改用數字鍵盤的編輯區。換句話說,這種人與使用80%的人很接近,只是不喜歡標準鍵盤的編輯鍵區的設計,所以才改用數字鍵那邊的編輯區。
因此,最後的思考是保留原設計,但還是要做一點改動:
‧將↓鍵移至數字5的位置
其實數字5這個地方,是整個鍵盤中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具有導引鍵的設計(就是那個有圓圓的小突起設計),但原始設計是空的,而下鍵還要更費力氣往下按,因此往上一格。
‧追加特定快速鍵:
其實個人認為加或不加,影響並不是那麼大,畢竟我剛提到過了,買數字鍵盤然後改為編輯鍵位來使用的機會是比較低的。但若真的會用到的話,個人認為追加實用的快速鍵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就追加了五個快速鍵「首頁、我的電腦、大聲、無聲、小聲」,原本還要追加網頁的「上一頁」與「下一頁」。但這樣就會更動到「Ins」鍵。
不過話說回來,Ins鍵已經夠少用了,現在又是在數字鍵盤少用的編輯區設定,已經可以說是少用的少用,更動到Ins鍵應該沒差,若這樣的話,將網路用的上一頁與下一頁,設計在左下角的兩個按鍵是最理想的。

9 則回應
等明年吧XD
現在快期末了,我心臟沒這麼大XD
掃描式鍵盤電路應該是這樣:
四條掃描線,四條訊號線,組成16按鍵,用到八條線,
如果加上二極體,理論上可以作到全輸出,現在很多鍵盤都是這種電路,
控制IC會很快速的依序掃描那幾條掃描線,掃到哪條就看接收線有收到相同的電位,
最多按鍵數就是「掃描線」*「接收線」。
而我那個五線的,只是固定輸入一個電位,輸出二進位碼而已,
很容易會卡鍵,但這是能實現的最快方法了。
這樣討論讓我想起俄羅斯方塊或是魔術方塊的移動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利用滑軌式的軸
來改變各鍵的功能及位置?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軸腳的焊接點只有兩點
只要接腳焊接固定
上頭軸的滑軌作法只需金屬接點作成下凸(公頭)
再設計軌道,以及固定處PCB板上的金屬接點作成內凹(母頭)
剩下的就是PCB板接點輸出指令的設計
不過光這樣描述下來
這售價可能一把就接近萬元吧
這樣討論讓我想起俄羅斯方塊或是魔術方塊的移動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利用滑軌式的軸
來改變各鍵的功能及位置?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軸腳的焊接點只有兩點
只要接腳焊接固定
上頭軸的滑軌作法只需金屬接點作成下凸(公頭)
再設計軌道,以及固定處PCB板上的金屬接點作成內凹(母頭)
剩下的就是PCB板接點輸出指令的設計
不過光這樣描述下來
這售價可能一把就接近萬元吧
長期下來會有接觸不良的可能性,而且你確定這樣只要兩個接點?
假設是一個十六宮格的小鍵盤,上頭每個按鍵都有一個定義,
單一個按鍵在任意一格點擊都能輸出同樣的訊號,
也就是說單一格必須要能接收十六種不同的訊號,去區分不同的按鍵,
如果要兩根腳,那軸裡面可能設計複雜,可能是內藏IC送串列訊號或者無線訊號,
或者五根腳,一個共同點,四個數位訊號輸出,這樣是最簡單的作法。
還是說拿RFID來搞?
倒不如用個無刻,搭配軟體作調整。
用8951或8255配掃描式鍵盤電路,應該也可以作到吧?
保佑我下學期吃飽閒著拿來做做看XD
等你了XD
這樣討論讓我想起俄羅斯方塊或是魔術方塊的移動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利用滑軌式的軸
來改變各鍵的功能及位置?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軸腳的焊接點只有兩點
只要接腳焊接固定
上頭軸的滑軌作法只需金屬接點作成下凸(公頭)
再設計軌道,以及固定處PCB板上的金屬接點作成內凹(母頭)
剩下的就是PCB板接點輸出指令的設計
不過光這樣描述下來
這售價可能一把就接近萬元吧
長期下來會有接觸不良的可能性,而且你確定這樣只要兩個接點?
假設是一個十六宮格的小鍵盤,上頭每個按鍵都有一個定義,
單一個按鍵在任意一格點擊都能輸出同樣的訊號,
也就是說單一格必須要能接收十六種不同的訊號,去區分不同的按鍵,
如果要兩根腳,那軸裡面可能設計複雜,可能是內藏IC送串列訊號或者無線訊號,
或者五根腳,一個共同點,四個數位訊號輸出,這樣是最簡單的作法。
還是說拿RFID來搞?
倒不如用個無刻,搭配軟體作調整。
用8951或8255配掃描式鍵盤電路,應該也可以作到吧?
保佑我下學期吃飽閒著拿來做做看XD
哈哈~
呆宇兄這方面你是專家
我只是天馬行空的亂想
聽起來『五根腳,一個共同點,四個數位訊號輸出』比我的可靠多了
但若以廠商的角度
應該無刻配軟體調整是最低成本吧
掃描式電路?這我就不懂了
這樣討論讓我想起俄羅斯方塊或是魔術方塊的移動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利用滑軌式的軸
來改變各鍵的功能及位置?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軸腳的焊接點只有兩點
只要接腳焊接固定
上頭軸的滑軌作法只需金屬接點作成下凸(公頭)
再設計軌道,以及固定處PCB板上的金屬接點作成內凹(母頭)
剩下的就是PCB板接點輸出指令的設計
不過光這樣描述下來
這售價可能一把就接近萬元吧
長期下來會有接觸不良的可能性,而且你確定這樣只要兩個接點?
假設是一個十六宮格的小鍵盤,上頭每個按鍵都有一個定義,
單一個按鍵在任意一格點擊都能輸出同樣的訊號,
也就是說單一格必須要能接收十六種不同的訊號,去區分不同的按鍵,
如果要兩根腳,那軸裡面可能設計複雜,可能是內藏IC送串列訊號或者無線訊號,
或者五根腳,一個共同點,四個數位訊號輸出,這樣是最簡單的作法。
還是說拿RFID來搞?
倒不如用個無刻,搭配軟體作調整。
用8951或8255配掃描式鍵盤電路,應該也可以作到吧?
保佑我下學期吃飽閒著拿來做做看XD
這樣討論讓我想起俄羅斯方塊或是魔術方塊的移動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利用滑軌式的軸
來改變各鍵的功能及位置?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軸腳的焊接點只有兩點
只要接腳焊接固定
上頭軸的滑軌作法只需金屬接點作成下凸(公頭)
再設計軌道,以及固定處PCB板上的金屬接點作成內凹(母頭)
剩下的就是PCB板接點輸出指令的設計
不過光這樣描述下來
這售價可能一把就接近萬元吧
也許更多吧,因為是全新設計。不過這個東西應該可以挑戰看看就是,如果有人很有錢的話XD
我對於數字鍵盤的編輯模式比較希望是這樣:
我先說我現在玩bbs玩得很兇,
連上課偶爾都會帶筆電去,一開機就是PTT...(很宅XD
對於數字鍵盤我是希望能直接用桌機的習慣帶過去,又能在小範圍內按到需要的按鍵,
至於音量那個坦白說有點怪怪的,這圖只是照數字模式的+-去放而已,
不過照我的習性,「音量那三顆」跟「前後頁、INS這三顆」對調,
最右邊那排就會變成:「BS、 、前頁、後頁、INS、ENTER」
最底下那列就是:「靜音、小聲、大聲、ENTER」
靜音放最角落最好找到,電話一來還是有人來可以直接切靜音。
「首頁」跟「我的電腦」這兩顆我認為沒必要,
已經有其他快速見了,不然還有四顆用軟體設定。
還有我發現很少數的程式會區分「NUM DOWN」跟「DOWN」這兩顆按鍵,
看是要在韌體就直接輸出DOWN,還是用個開關去切換。
對於幾十年沒用過數字區的我,,還真無法思考,,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