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稍早更新 13 吋的 MacBook Pro ,處理器提供 8 代 Coffee Lake 與 10 代 Ice Lake 兩種平台,並把鍵盤換成與 16 吋 MacBook Pro 相同的巧控鍵盤/剪刀腳機構,雖然 F 區也是 Touch Bar 設計,不過具備實體的 ESC 鍵,最高可選配 32GB 的 DDR4 3733MHz RAM 與 4TB SSD ;台灣官網已經提供三款基礎版本售價,然還未開放訂購。
▲若要 10 代平台仍得要 47,900 元起
雖然入門版僅 41,900 元(教育方案為 38,700 元,不過卻是整體性能較貧弱的 8 代 i5 平台,甚至也不是 10 代的 Comet Lake ,若要整體性能有劃時代提升的 10 代 Ice Lake 仍得要花上至少 57,900 元起,同樣提供銀色與太空灰兩色供選擇。
▲ Touch Bar 配有實體 ESC
新版 MacBook Pro 採 13.3 吋 2,560 x 1,600 IPS 面板,兩種處理器平台也分別可選配不同規格的 RAM ,若選擇第 8 代 Core 平台( Coffee Lake ,最高選配 1.7GHz 的 4 核心 i7 ),是搭配最高 16GB 的 LPDDR3 2133MHz 與 2TB SSD ;若搭配 10 代 Core 平台( Ice lake ,最高選配 2.3GHz 的 4 核心 i7 ),則是搭配最高可選 32GB 的 LPDDR4X 3733MHz 與 4TB SSD 。
此外, 8 代 Core 平台僅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3 ( over USB Type-C ),而 10 代 Core 平台則提供 4 個 Thunderbolt 3 ( over USB Type-C ),不過兩者的 4 個 Thunderbolt 3 都支援 USB PD (原廠變壓器為 61W )、 40Gbps 之 Thunderbolt 3 與 USB 3.1 Gen.2 ( 10Gbps )規格。然而 8 代平台僅能外接最高單一 5K 60Hz 顯示器或雙 4K 60Hz 顯示器, 10 代平台則可支援最高單一 6K 60Hz 顯示器或雙 4K 60Hz 顯示器。
▲第 8 代 Core 平台僅有 2 個 Thunderbolt 3 與最高 5K 顯示輸出、第十代 Core 則提供 4 個 Thunderbolt 3 與 6K 輸出
鍵盤設計採用與 16 吋 MacBook Pro 、 MacBook Air 同世代的巧拼鍵盤,採 1mm 剪刀腳行程,上方保有實體 ESC 搭配觸控列/ Touchbar ,電源鍵整合 Touch ID 功能,個人身分加密由蘋果的 Apple T2 安全晶片控制。
若對包括 CPU 與 GPU 的整體性能要求較高,強烈建議直接跳過第 8 代平台、選擇第 10 代平台,畢竟第 10 代平台採用新一代的 CPU 架構、 Iris Plus GPU 與 10nm 製程,縱使是升級到第 8 代的 Core i7 面對第 10 代 i5 也毫無優勢可言。
3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