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通的快充規格 Snapdragon Quick Charge 已經邁入 Quick Charge 4 ( QC4 )規範,不過高通仍在今日宣布推出 Quick Charge 3 ( QC3 )的補遺版本 Quick Charge 3+ ( QC3+ ),藉以提供給仍因成本考量、仍選擇 USB Type-A 作為充電器連接介面的設備; QC3+ 強調較 QC3 提升充電速度與效率,但同時能減少充電溫度,此外也承襲 Quick Charge 3 能搭配 USB Type-A 與 USB Type-C 型態的供電輸出介面。
以特質來說, QC3+ 是延續 QC3 能使用 USB Type-A 與 USB Type-C 充電器介面特色、但加入 QC4 能夠以 20mV 為單位進行更細膩電壓控制的補遺版本,使其能夠以更具效率的方式針對電池在不同階段的能容忍的功率充電,使其溫度與效率都能在最佳狀況充電功率條件下進行。
作為針對主流到高階設備提供的快充標準補遺,高通準旗艦平台 Snapdragon 765G 與 Snapdragon 765G 將率先支援此項規範,而甫發表的小米 Mi 10 Lite Zoom 亦是全球首款同時支援 QC3+ 與 QC4+ 快充標準的設備。
QC3+ 具有幾項特質:可在 15 分鐘內將電池自 0% 充到 50% ,相較先前世代產品提高 35% 速度、但充電的溫度降低了 9 度(表示充電時盡可能以充電器與電池在最佳轉換效率下進行),同時可支援業界主流的 USB Type-A 與 USB Type-C 連接器,符合 QC3+ 的纜線也同時支援 QC4 規範中的 20mV 級距的擴展電壓(註:表示 QC3+ 可進行以 20mV 為單位的電壓微調),最後是能夠向下相容既有的 QC 版本,此外也相容新式高效率電力管理 IC / PMIC 。
▲ QC3+ 可視為把 QC3 規格融入 QC4 以 20mV 為單位的電壓微控的強化版
雖然從技術的演進,高通仍發表 QC3 標準的補遺版本 QC3+ 似乎有點怪異,不過 QC3 與 QC4 實質上在基本定義並非前後世代,以技術規格的演進, QC3 確實是作為 QC 、 QC2 的更新版本,然而 QC4 則是針對相容 USB PD 規範的另一種分支,在官方的規格當中, QC3 並不需、也不相容 USB PD 規範(不過裝置本身仍可選擇同時相容 QC3 與 USB PD ),但符合 QC4 規範就勢必要相容 USB PD 。
由於 QC4 是為了與 USB PD 相容制定的規範,另一個關鍵差異也因此而生,也就是連接器的侷限性,在 QC3 公布的時間點,也是 USB Type-C 開始興起的時間,故 QC3 的定義可使用 USB Type-A 或是 USB Type-C 介面,但 QC4 則由於需符合 USB PD 定義,僅能選擇使用雙頭 USB Type-C 作為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