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僅燒到了最嚴重的航空業與觀光業,殊不知在台灣的機車市場中,有一股電動機車的危機正在意外中發生。此波疫情的影響助長了外送服務平台的發展,但也進而引發了 Gogoro 商用資費的吃到飽之亂。
商用資費遭罵 政策緊急轉彎
近期疫情導致油價下滑,再加上從 2020 年開始針對電動機車大幅縮水的購車補助,讓電動車銷售瞬間從去年的火熱轉為至今的冷清。而電動車為首的 Gogoro 積極以推出新機種製造話題,來吸引消費者注意,但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Gogoro 旗下商用資費的措施受到部分高哩程用戶的抨擊,認為原本的「吃到飽」方案不如想像中一樣是無限享用,針對「商用」的定義更是由 Gogoro 說了算。眼看這個議題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Gogoro 發出了 5 月 9 日前自首無罪的最後通牒。但就在鐵腕政策即將施行之際,沒想到因禁不起網路反彈聲浪的攻勢,Gogoro 來個政策髮夾彎,反而放寬商用資費的門檻。雖然美其名是順從民意,但面對接連而來的挑戰,Gogoro 似乎已經亂了陣腳?
論成立背景與營運模式,Gogoro 曾經被風光地認為是新創企業的獨角獸,有別於傳統機車產業的獲利模式,搭著政府對於電動機車補助的順風車氣勢如日中天,於 2019 年達到高峰,更於邁向 5 週年之際,Gogoro Network 電池交換平台用戶也將邁入 30 萬的新里程碑。看似順遂地發展卻在 2020 年初開始與觀光業和航空業一樣淪為受災戶,只是 Gogoro 這次不全然是因為疫情,更正確一點說,應該是:「成也補助,敗也補助。」
立基於政府補助 獨角獸體質外強中乾?
早已是全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機車是台灣家家戶戶幾乎都會有的生活夥伴。機車族對於車價的調整更是敏感,只要有一點波動,就會影響購車的決定,無論是景氣的好壞、補助的多寡,都會成為左右購買意願的關鍵。自從 Gogoro 發表以來,電動機車就是立基於政府補助的基礎上,讓電動機車的車價看似不如此高攀,但若先撇除補助,還是可以發現比同級燃油機車高上一截,也因此當補助減少時,車價的優勢不再,加上低油價的推波助瀾,電動車的銷售量隨即銳減。
電動車如此容易受到波動,反觀其他燃油機車品牌仍站穩市場。就如同上文所述,立基於募資、補助而起的獨角獸企業,發跡快,但也有穩定度不佳的疑慮,容易趁勢而起,相對也可能輕易地因逆勢而落。 Gogoro 這 2 年來的大起大落,似乎與許多獨角獸企業不謀而合?
亡羊補牢 為時不晚
當然,現在談論電動車或 Gogoro 的低落都還太早,雖然可以確定的是,政府對於電動車的補助會越來越少,但趁此時改變企業體制,調整產品價格策略,對消費者擺出誠意,或許仍有可能力挽狂瀾。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一次的商業資費調整,或許就是最佳例子。
8 則回應
台灣很愛比的南韓跟中國哪個大企不是政府大力扶植 不論資金也好也還是市場暢通
如果台灣人還這鄉愿的認為台灣沒有品牌又靠北補助那真該去死一死好了 你以為台灣這招牌像 日本或美國這吸金嗎? 另外GOGORO問題在於一個新創公司對於新的市場脈動是這樣牛步的對應方式, 這跟光陽老愛叫囂的心態有何不同? 空有新創的硬體卻用舊思維在處理市場的動態根本不是獨角獸而是裝了三角錐的驢子又裝馬...! 今天GOGORO又沒有自己發電也沒有投資任何政府綠能發電 而 每公里的費用很驚人了還硬要跟商用槓上! 真的很不合理! 當然光看合約你會說合約本來就這樣 , 可是跳脫合約用社會實際面來說本來一開始就是不平等合約了! 更鄉愿是還以為跑外送才去買GOGORO+吃到飽?!!! 不僅是脫節了社會脈動更是脫離獨角獸的宗旨, #GOGORO #陸學森 才應該反思 自己做錯了甚麼 自己的新創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