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考慮到手機相機的實際拍攝效果與實用性,其實 12MP 的高階元件已經足以拍出高畫質的照片,不過從消費市場的角度,高畫素化仍是目前手機影像產業的議題,而三星在超前 Sony 率先推出 64MP / 6 千 4 百萬畫素與 108MP / 1 億 8 百萬畫素元件之後,似乎對這類高畫素元件的市場表現感到相當滿意,三星感測器業務負責人繼執行副總裁 Yong Park 發表了一篇文章,強調三星將以開發出全民皆可使用的 600MP / 6 億畫素元件為目標發展。
6 億畫素並非 Young Park 隨口說出的規格,他在文中強調以人眼的感知能力,據稱可達元件 500MP / 5 億的精細度,也因此三星才會選擇以超越人眼的 600MP 作為遠程目標,不過距離實現宛若人眼般的感光元件,仍有相當長遠的一段路得走。
▲三星領先競爭對手發表 108MP 元件,希望以 600MP 為目標持續發展
根據 Young Park 的說法,目前不可避免的仍是因應裝置的小巧設計,感光元件與光學機構仍受到相當大的限制,不得不盡可能縮小面積,但也因此造成每個畫素點較小、受光面積不足,進而影響影像品質與亮度。這也因此在目前的高畫素元件發展中,皆採用畫素合併的方式,使高畫素元件能在低光的情況下利用畫素合併提供較大的感光面積,三星亦自原本 2 x 2 的 Tetracell 技術發展到 ISOCELL Bright HM1 的 3 x 3 Nonacell 合併。
不過如果從三星這篇文章的論點,實際上是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就是在手機相機實現達到肉眼解像品質的是否有意義,另一個問題就是提到的畫素合併與 600MP 的矛盾,筆者認為在行動裝置先天能搭配的感光元件尺寸與光學設計的限制,目前最新的 108MP 雖然在日照良好下確實有細膩的影像,但一旦進行畫素合併之後就又恢復到理論最成熟的 12MP ,若非得經過畫素合併,追求 600MP 的目的就顯的緣木求魚,當然不能排除在新技術持續發展之下或許能有比背照式更突破的結構與技術,能夠在不需合併畫素的前提之下拍攝高畫質的 600MP 照片,但這樣的目標並非短時間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