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星宣布新一代的 Galaxy S20 系列時,雖然與 Galaxy S10 系列同為三款機種,但顯然不同於 Galaxy S10e 的入門機種搭配 Galaxy S10 、 Galaxy S10+ 兩款高階機, Galaxy S20 系列則以 Galaxy S20 、 Galaxy S20+ 兩款高階機搭配超旗艦機 Galaxy S20 Ultra , Galaxy S20 Ultra 以更高規的相機配置,意圖成為當前三星火力展示的指標。
作為三星技術展示的旗艦機, Galaxy S20 Ultra 除了有最高規的相機配置,其它規格也高於另外兩款 Galaxy S20 成員,包括 6.9 吋 QHD 的 DynamicOLED 大螢幕,台灣版本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65 ,提供 12GB RAM + 256GB 儲存或是 16GB RAM + 512GB 儲存兩種組合,並搭配達 5,000mAh 的電池,充電規格亦可支援 45W 快充與 15W 雙向閃電快充。
▲採中央開孔的 Infinity O 螢幕
整體設計部分, Galaxy S20 Ultra 大致延續 Galaxy Note 10 的風格,以螢幕置中開孔的 Infinity O 技術使螢幕占比提高,從使用上可感受到三星已經盡可能消弭開孔黑點的視覺影響,但仍期待傳聞中的半透顯示技術能直接消除開孔;雖然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並未如預期使用高通新一代3D Sonic Max ,仍採用與 Galaxy Note 10 同級技術。
▲大面積的鏡頭模組群
▲截圖改為輕按電源與音量 -
然而機背的相機終於一改歷代多鏡頭的橫列設計, Galaxy S20 Ultra 將相機模組配置在後方左上角,並將相機鏡頭採用兩列排列,也由於此次搭配的相機元件尺寸不小,加上潛望模組更為複雜,使得相機區塊佔了機背不少面積,側邊按鍵也消除專屬的語音助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螢幕截圖的電源搭配音量 - 為短按,而非常規的長按組合鍵。
由於率先搭載高通 Snapdragon 865 ,其性能無庸置疑也是遠勝去年的 Galaxy S10 與 Galaxy Note 10 (不過 Geek Benchmark 多核心的成績似乎有問題),確實在測試軟體的性能也有顯著的提升,不過更重要的是台灣上市的 Galaxy S20 Ultra 是一款支援 5G 的 Sub-6GHz 與 mmWave 的機種,這也意味著在台灣的營運商陸續推出上述兩項頻段技術的 5G 服務後,消費者不需換機即可即刻支援。
▲三星 One UI
▲ 120Hz 會使耗電增加
至於 UI 設計則是三星現階段的設計,基於 Android 10 搭配 One UI 介面,對熟悉三星手機的使用者應該不會覺得陌生,下方的虛擬三鍵可對調上一頁與開起執行中程式的位置,或是改為虛擬手勢增加畫面占比,另外螢幕預設為 60Hz 更新,但可啟動更流暢的 120Hz 更新,不過若有電力上的需求, 120Hz 的耗電量會變高,不利於電池續航。
不過對消費者而言,他們所關注的勢必是 Galaxy S20 Ultra 的相機部分; Galaxy S20 Ultra 是三星第一款搭載 108MP 元件的旗艦機,同時也採用反射式長焦鏡頭與藉由混合變焦與數位變焦的 100X Space Zoom 技術旗艦機;其主相機採用 12MP 120 度超廣角搭配 108MP 標準相機、 48MP 等效 5 倍之潛望式長焦鏡頭。
▲鏡頭模組突出於機身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 108MP 的 9 合 1 畫素技術,此項技術採用 3x3 共 9 同色像素的濾色片配置,在全畫素輸出時使用 Re-moasic 技術將畫素進行傳統 RGGB 拜耳矩陣的重新排列,而在夜拍時,則將 9 個同色畫素進行 Nona-binming 合併,達到 0.8um 的大畫素,大幅提升受光面機,而原本的 108MP 在合併後仍有 12MP 的實用畫素。
▲主要仍以三個拍攝用鏡頭構成相機群
▲預設多個焦段快速變焦
至於 100X Space Zoom 技術則是活用高畫素、雙鏡頭混合拍攝與數位演算補正的成果,透過 108MP 主元件、48MP 反射式 5 倍光學變焦,能夠在等效 10 倍時,以兩張元件的資訊相互組合,呈現清晰的影像效果,而後在 10 倍以上,則是以 10 倍混合變焦的影像作為基礎,在利用典型數位變焦的模式結合數位演算補正,達到最高 100X 的結果。
▲ 8K 會導致相機失去連續自動對焦
另一個 Galaxy S20 Ultra 的特色是支援 8K 錄影,這也是由於 Galaxy S20 Ultra 搭配的 Snapdragon 865 平台的 ISP 可支援 8K 30P 格式,不過 8K 錄影還需要另一個條件,就是超過 33MP 的感光元件,而在標準鏡頭與長焦採用高畫素元件都符合條件的 Galaxy S20 Ultra 自然也把此做為賣點。
不過由於錄製 8K 影片需要將影像處理區塊的運算力使用到極限,故切換到 8K 錄影功能,也會提醒會失去連續自動對焦等功能,故筆者建議若要拍攝 8K 題材,盡可能選擇主體不要有高速移動的情境比較好;此外,為了降低 8K 影片產生的巨大流量, Galaxy S20 Ultra 也支援 H.265 壓縮,能夠有效減少影片大小。
▲一鍵拍錄會透過 AI 產生照片與短片集
另外也為了因應消費者拍攝短片創作的習慣,三星也將全新的一鍵拍錄功能率先導入 Galaxy S20 系列( Galaxy S10 與 Galaxy Note 10 也會透過更新獲得這項功能),這項功能是讓消費者拍攝一段短片,此時手機會使用超廣角與標準鏡頭進行預拍雙拍,而後利用 AI 自動產生最多 4 段 10 秒短片與挑選 10 張精彩片段照片。
筆者認為這項功能有兩個優點,其一是能夠以單一裝置同步進行拍照與錄影,如此一來就不必擔心沒紀錄到關鍵時刻,其次照片與影片是由 AI 挑選與產生,還會自動加入特效,讓使用者不須費心挑照與剪片,對不熟悉影片拍錄流程的使用者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得到效果不錯的照片與短片。
實際拍攝,可感受 Galaxy S20 Ultra 的基礎色調承襲 Galaxy S10 在自然清新上仍設法稍為調整至更討喜的色彩風格,不過筆者個人對於在非進行數位變焦使用的 108MP 元件的全畫素輸出的實用性是有點存疑的,倒也不是這張元件技術不好,而是筆者認為對一般使用者的日常使用,光是 24MP 解析度的照片就相當充裕,平常分享內容 12MP 也是相當足夠的。
不過考慮到目前行動裝置的發展趨勢,雖然已經開始透過多鏡頭方式彌補機身追求輕薄而難以加入光學變焦的情況,但在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焦段銜接仍需透過較廣角的鏡頭進行數位變焦達成,高畫素在此種拍攝情境之下確實相對有利,不過筆者個人由於也不排斥定焦拍攝,所以比起追求高畫素,筆者則更趨近採用實用畫素的作法。
至於此次新增的反射式長焦鏡頭模組,若從裝置的預設值則是為 5 倍焦段設定,雖然搭載的畫素是 48MP ,比起 Galaxy S20 與 Galaxy S20+ 的 64MP 略低,但筆者認為也相當充裕。在混合變焦的 10 倍拍攝情境,確實畫質表現相當不錯,不過若是使用 Space Zoom 技術擴展焦段,筆者認為 30X 焦段已經是可用的極限,真正開到 100X 焦段也僅剩輪廓。
▲右上角的取景輔助可幫助高倍焦段找到拍攝目標
在進行超高倍拍攝時,為了使使用者較能確認拍攝區塊,在取景畫面會多一個更廣範圍的預覽畫面,讓使用者可確認當前對焦的區塊,不過不得不說當焦段達到 30 倍以上,即便是微微的晃動都可能讓原本的焦點偏移到畫面之外;另外在 10 倍混合變焦的情境之下,由於需使用雙鏡頭拍攝,若拍攝動態題材時,移動的部分畫質也會較靜態題材差。
然而,或許是三星第一次導入全新的高畫素元件與反射式長焦鏡頭,目前版本的韌體會有偶發性的脫焦發生,在一開始的韌體於進行 4K 、 8K 錄影時,會有一定的機率在錄製一段時間後自己脫焦,後續更新過一版韌體相對穩定,但仍有發生在錄影中脫焦的情況,但這些情況後續應該會陸續透過軟體更新解決。
▲ Galaxy S20 Ultra 搭載包括 108MP 、百倍變焦等諸多新穎機能
無可厚非的, Galaxy S20 Ultra 是三星藉此樹立在原本旗艦產品之上的拍照新技術展示機,在相機的規格使用較主流高階元件與技術更進一步的新技術,雖然三星並非第一家使用 108MP 元件的品牌,不過仍在畫素矩陣結構使用不同於其它品牌的概念,而 Space Zoom 的 100X 變焦雖然新穎,但筆者認為以可用性應該設定在最高 30X 就好。
▲ Galaxy S20 Ultra 集結三星當前手機拍照技術的精髓
相較 Galaxy S20 與 Galaxy S20+ 的常規演進升級, Galaxy S20 Ultra 更有三星針對接下來手機影像技術的發展方向作為先驅的意義,對希望以行動裝置替代專業隨身相機拍遍天下的攝影玩家, Galaxy S20 Ultra 在許多的領域都不遜於甚至超越具光學變焦的小尺寸元件隨身相機,不過從筆者的個人拍攝習慣,其實只要給筆者高品質的 28mm 焦段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