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奧斯卡禁播的廣告:或許我們沒有想像中這麼懂媽媽

2020.04.09 10:00AM
照片中提到了HAPPY MOTHER'S DAY ! EE S、奧斯卡禁播的媽媽廣告教會我們的事,包含了產後廣告、分娩、產後、嬰兒、生活

母親節又要到了,然而這不是一篇要教你怎麼買禮物的文章(雖然我們也有那樣的文章XD),因為你可能不完全明白「母親」這個角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辣個把我們生下來的女人

故事要先從一則被奧斯卡禁播的廣告說起。

這是一則專門做產後護理產品的品牌 Frida Mom 所推出的廣告,這支廣告既沒有涉及暴力、槍枝、腥羶色,當然也沒有褻瀆任何宗教或政治,純粹寫實地呈現出一個媽媽的產後生活,如何照顧新生兒以及自己剛分娩後的身體。然而,這樣一則廣告,卻被禁制在奧斯卡的廣告破口播出。

照片中包含了大腿、分娩、主動內衣、坐著、嬰兒

▲這一支約莫 60 秒的廣告,描述了一個新生兒母親在嬰兒的哭聲中醒來,由於剛生產完不久,身體還在恢復,她只能步履蹣跚地走向浴室如廁,並使用各種護理用品來緩解她產後的生理問題(可能是處理產後痔瘡,或是產後「惡露」,也就是子宮內的殘血、白血球、黏液和組織等混合分泌物的排出)。

藉由這支廣告,Frida Mom 希望能以真實的描繪,提高大眾對女性產後需求的認識,也傳達品牌對於媽媽們的理解與貼心。然而這樣的一番好意,卻被以「過於裸露,或帶有部分裸露」為由,而遭拒播。

都2020年了,還有廣告會被禁播,顯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見你的尺度不是我的尺度(?)。值得思考的是,一個女性產後護理廣告竟然與那些涉及槍枝、暴力、腥羶色有著同樣的下場,如果這支廣告呈現的就是一個真實母親的產後生活,那我們到底對「媽媽」這個角色,有多少嚴苛的誤解,甚至是歧視?

這樣一想,我們會不會是有點「自以為」的愛媽媽,卻對「辣個把我們生下來的女人」有著不完全的接納?欸,我們好歹住過人家的子宮、通過人家的產道,說不定還曾經在人家肚子里鬧過彆扭,搞得全家人跟婦產科醫生人仰馬翻,就為了剖腹把我們給抱出來。

究竟這個用自己的生命,把我們這些屁孩美麗的靈魂(?)帶到世上的女人,我們對她的了解有多少?愛又有多少?

所以,與其煩惱母親節要送什麼,不如先好好認識、熟悉你眼前的媽媽吧。

不只是媽媽,也是一個八面玲瓏的狠角色

話說「為母則強」這句話,說的可能是真的。很多媽媽為了孩子,不得不更加堅強,活出以往少女時代所不曾有的堅苦卓絕;不過,也有不少媽媽因此開啟動能,好像生了小孩後就威力提升,從此展開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媽媽除了是孩子的母親,其實還有許多其他的角色。媽媽可能也曾像我們一樣,是個在家躺在沙發上耍廢的女兒,或是在夜店勁歌熱舞的辣妹,又或是職場上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大主管。而成為媽媽後,除了圍繞在各種家庭(娘家、婆家、自已的家)之外,她當然也能善用這個親職角色,為自己創造新人生,甚至事業第二春。像是近年來網路超夯的「團媽」,就是很好的例子。

「團媽」其實就是團購媽媽,也就是那些在網路上號召買家的揪團主。只是被稱為團媽,勢必就多帶有一個媽媽的身份;由於獨具「媽媽族」的眼光,所以總是能挑到最經濟實惠、最造福家人、最寵愛自己的好物,因此容易受到買家信賴,願意大聲喊 +1。

總之,媽媽也是人,也有她自己豐富多采的生活。而作為兒女,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用刻板印象束縛這個充滿力量的女人。

除了「媽媽」以外,那些像媽媽的人

2017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講述一個單親爸爸每天為女兒製作愛心便當,直到女兒高中畢業的故事。仔細回想,在我們常見的日劇、日本電影裡,好像都是媽媽在料理、做飯,那個總是穿著圍裙,窩在廚房做菜的母親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以致於我們幾乎想像不到其他可能性。

照片中包含了ののお弁當は世界一、深津雅和、爸爸的便當盒、奧克蘭市、本托

▲電影《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劇照。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典型的母親。許多給予愛與關懷的人,可能是爸爸、祖父母、哥哥姊姊,或任何我們會投射媽媽形象的人,他們雖然不是媽媽,卻也像媽媽一樣,值得我們回報以愛與感恩。

今年的母親節,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吧。不急著煩惱禮物什麼的,打從心底去認識那個你最感恩的人,很快就會有靈感了(笑)。

3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