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me 將在今天宣布在台推出平價款真無線耳機 realme 幻耳耳機,先從結論說起好了,雖然看到外觀設計有種不知道該從哪裡吐槽起比較好的感覺,不過單純就價格與規格來說,這款不到台幣 2,000 元的 realme 幻耳平價真無線耳機確實是對偏好開放結構、訴求高 CP 值的玩家可入手的一款產品。
▲右下側的幻耳真無線耳機尺寸較大些許
▲右邊的幻耳充電設計使用金屬接點式設計
由於隔音、配戴穩定性、結構空間等原因,扣除蘋果的 AirPods 外,目前主流的真無線耳機多選擇封閉的入耳式結構,不過對部分不喜歡封閉機構造成音壓的消費者卻是相當困擾的,然而也因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亦有不少品牌推出類似 AirPods 設計的真無線耳機, realme 這款幻耳耳機也是選擇使用類 AirPods 的開放結構。
▲此種扁平式結構的真無線開放耳機設計可能是少數能穩定貼附耳朵的結構
應該會有不少人認為 realme 幻耳耳機抄襲 AirPods 可恥之類的,但從結構來說,考慮真無線耳機機構內還包括電池、模組等, AirPods 的吹風機式設計可能是採取開放結構的少數解,傳統平頭式耳塞設計由於缺乏與耳朵之間的三角固定點,別說是真無線耳機設計,縱使是有線耳機,平頭耳塞的設計也是相對穩定性差的。
▲中間的是幻耳耳機的充電盒
▲幻耳耳機的充電盒配對鍵在正面
▲幻耳耳機充電盒的轉軸是傳統的塑膠單轉軸結構
回到 realme 幻耳耳機本身,其充電盒採用的造型雖類似 AirPods ,不過六面比例較為寬胖,同時配對鍵位於正面,與設備配對需要將耳機放在充電盒內搭配配對鍵進行,上蓋轉軸使用基礎的塑膠機構,不過雖為平價產品,但仍舊支援無線充電功能與 USB Type-C 充電介面
。
▲幻耳耳機有光學式趨近感測
▲底部棒狀呈現橢圓而非真圓
至於耳機本身的設計即是橫置單體的扁平出聲口設計,搭配配置在長條棒狀內的電池構成,配合的動圈單體為 12mm ,並在內側有趨近感測器(推測可能是紅外線一類的光學式),其棒狀並非正圓而是前後較寬的橢圓設計,與底座的充電設計則採用雙點式金屬接點。
▲此種開放式耳機結構相對入耳式耳機的配戴穩定性差,略為激烈的運動就有可能脫落
實際使用時,配戴的情況與此行耳機常見的狀況差不多,就是會呈現介於穩定與不穩定之間的配戴感,畢竟此種半開放式耳機機構缺乏真正與耳朵緊密貼合的固定方式,僅是"靠"在耳孔,並以棒狀內的電池重量產生的槓桿使耳機能呈現微妙的平衡,雖一般使用不會掉落,但只要進行輕度運動(如小跑步、大幅度的搖頭)就有可能脫落。
▲與裝置配對要透過充電盒的按鍵,並把耳機放在充電盒內
另外,與筆者手邊的 Pixel 4 配對速度相當迅速,不會有取出後左右耳非同步完成配對的情況,連接大致上也算穩定,不過趨近感測器的感測時間較長,要把耳機取下數秒後才會暫停音樂,這點與如 Sony 去年與今年配有趨近感測的真無線耳機比起來反應較為遲鈍;而觸控感測僅有位於框體外側的單觸而非滾筒上的滑動觸控,靈敏度也有些遲緩。
▲開放音場是此類耳機的特色
聲音部分則呈現開放式機構先天的空間特性,相較封閉式入耳式耳機的先天空間較寬,不過聲音略顯單薄,此外雖然空間較廣,但聲音的層次仍缺乏分離性,不過在此種半開放式結構中低頻則有一定的量感,不過以筆者個人對此種設計的刻板印象,表示這款耳機在調音方面的低頻實際的量感大於聽到的量感,整體風格仍以主流消費者喜好的調音為準則。
▲以其產品價位本身問題不大,唯獨耳機的觸控操作靈敏度較差
當然此種開放結構的優缺點無論是哪個品牌的產品都是差不多的,無怪乎不會對耳內造成傾入感,也相對不會由於調音設定與封閉設計產生耳內的高音壓,能聽到外界聲音這件事情就見仁見智,對喜歡不受打擾聽音樂的人不見得是好事,且同時也會由於開放聽感的關係在嘈雜的環境不自覺把音量開高。
如果從產品價格定位看這款 realme 幻耳耳機,對於偏好非入耳設計的使用者確實問題不大,可提供穩定的連接,大約一次 3 小時左右的音樂播放,還有支援無線充電的充電盒,唯獨耳機的觸控介面反應較不靈敏,以及趨近感測器有點慢半拍,筆者認為若以個人使用過的經驗,仍寧可直接使用手機控制音樂播放降低觸控失誤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