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暨資訊局與「台灣智慧駕駛」(Turin Drive) 今日 ( 2 月 27 日) 公佈即將於 5 月開始於信義路公車專用道夜間測試電動自駕公車。期待能夠解決台北市目前深夜時段沒有大眾運輸工具的問題。
缺乏夜間公車駕駛驅使台北市推動自駕公車
由於大客車駕駛 缺工嚴重,台北市夜間缺乏公共運輸亟待改善。2019 年台北市政府與台灣智駕簽訂 MOU 之後,由台灣智駕向經濟部申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取得台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夜間自駕巴士測試資格。在為期 1 年的 3 階段實驗中,第 1 階段前置整備工作需要建立高精地圖、智慧路口設施、松德路的公車充電站以及路側安全告示牌面等;第 2 階段自駕巴士開始由人類駕駛監管測試,預計 5 月開始凌晨使用信義路公車道進行測試,並於夜間測試時間禁行一般自小客;若是前階段測試順利,視情況開放第 3 階段夜間載客測試,最快將於 2020 年 9 月提供民眾體驗試乘。
其中第 2 階段測試初期將以慢速 ( 時速 10-15 公里) 以及人為操控 / 監管並行的方式進行測試,採保守態度進行初期測試。測試的主要目的為檢視夜間各感知器是否有失效的問題,以及在半開放道路測試中,通過路口時的自駕車反應是否需要技術提升。
▲預計試駕的路線是信義路公車專用道的 00:30-02:30 凌晨時段,雙向運行。
自駕公車台灣隊上場打擊 目前感知器價格仍高
預計進入測試的車種有 9 人座電動小型巴士以及 34 人中型巴士2種。2種電動巴士的續航里程皆為 150 公里。除了 NVIDIA 和 Altair 以外,絕大部分都是台灣廠商,包括了有 創奕能源(Tron-e 電動巴士) 、奕兆綠能 (Trillion 線性控制工程)、興創知能 (ThinkTron 車載移動測繪系統)、資拓宏宇 (iisi 車聯網 / 車隊管理系統)、英研智能移動 (AIMobile 車載電腦)、大都會客運 (營運規劃)等。
依據台灣智駕總經理沈大維指出,目前電動小巴已經趨近成熟,造價約為新台幣 500 萬元左右,然而由於各感知器的造價仍高,將光達以及其餘關於自動駕駛相關配備安裝上去的造價也在 500 萬元左右,所以1 輛 9 人座小巴仍然保持 1000 萬元等級造價。未來在量產普及後,可望大幅降低自駕感知器的價格。
▲完全國產自製的電動自駕小巴,目前造價仍然高達 1,000 萬。
▲今年半封閉道路試駕的主力 34 人中型巴士。
▲系統廠商大部分均為國產,但是核心軟硬體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上。
▲車輛國產化程度高,未來可能有機會整廠輸出。
1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