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16 年 立法規定 胎紋深度,輪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試想,如果輪胎過度老化而變得失去抓地力,就算煞車系統功能正常,車子還是很容易打滑而失去控制。輪胎磨耗、胎壓不足都可能造成爆胎,如果正在高速行駛,騎士恐怕就要噴飛出去了。摔車一次,修車的錢都已經可以換好幾套輪胎了,更別提身上的傷還很痛呢。然而,怎麼樣才是適合的好輪胎?平日又要怎麼保養輪胎呢?這此一圖看懂,我們來聊聊機車輪胎的各種常識。
9 大輪胎種類:磨耗、適用環境各不同
一般常見機車用的輪胎概分為以下 9 種:
由下表可以看出一個規律,除了越野胎之外,原則上愈往左上的輪胎磨耗的愈快、性能愈好、市售價格也愈貴、愈往右下的輪胎磨耗的愈慢、性能愈差、市售價格也愈低。
原則上,一般每日通勤或是買菜需求的朋友,也不用打腫臉充胖子,使用一般通勤胎,每年或至少每 2 年更換新胎要比 3-5 年才換一次熱融胎來的好。
▲機車常見輪胎種類與磨耗指數關係表
輪胎規格標示:寬度、扁平比、直徑、生產時間
▲一般常見的小綿羊的 10 寸規格輪胎
既然談到了經常更換輪胎,勢必要來談談輪胎上面那一大圈標示的意義。能夠看懂這些標示,未來換胎的時候就不會傻傻的跟老闆說:幫我換條「高速胎」還是「通勤胎」了。我們舉例說明,假設同一條輪胎上面有這樣的標示:
90 / 90 / R10 50J
[A] / [B] [C][D] [E][F]
- [A] 第一個 90 : 是指胎面寬度為 90mm (單位: mm 公釐)
- [B] 第二個 90 : 是指扁平比,也就是輪胎整體直徑除以寬度得到的百分比。這個數字愈高,輪胎就愈胖,數字低,則會看到濃濃性能味的超扁輪胎。(單位:% 百分比)
- [C] R:胎體結構,目前一般車行可以買到常見的「高速胎」都是輻射鋼絲胎了。胎體的結構裡面有一層以上由鋼絲編織而成的網狀結構,通常也是無內胎的設計。如果說非常高性能的輪胎,則會標示為 「 ZR 」,那個 Z 代表著這條輪胎的最高速限已經突破天際了。
- [D] 10:輪框直徑,一般小綿羊最常見的規格就是 10 吋和 12 吋了。(單位:inch 英吋)
- [E] 50:代表荷重指數,這個數字需要查表 。以範例的「50」來說,代表一顆輪胎可以承重 190kg 公斤。(查表)
- [F] J:代表最高速限,這個數字也需要查表。以範例的「J」來說,代表最高時速是 100 km/hr 公里小時 。(查表)
- 生產時間:前 2 數字為第幾週,後 2 數字為西元年縮寫,4219 代表是 2019 年第 42 周生產,約當 2019 年 10 月中旬。
- △TWI(Tire Wear Indicator)輪胎磨耗標示:順著這個標示會在胎紋內陷的地方找到突起,胎面跟突起一樣高的時候表示胎紋過薄,輪胎必須更換。
- M/C:機車專用胎,為了避免混淆,13吋以上的輪胎會標示是汽車胎還是機車胎。
▲輪胎的速度代號以及荷重指數(source:正新官網)
日常保養:顧胎壓、注意使用期限
日常如何保養輪胎呢?其實很簡單,只要顧好胎壓、生產年限並偶爾確認沒有異常即可。顧好胎壓說來簡單,但是,胎壓要打多少您知道嗎?如果是一般輪胎,建議您回去找找機車的車主手冊或是使用手冊。裡面通常會有一個小小的表格寫胎壓的規定。
根據台灣山葉 Yamaha 的 Jog Sweet 原廠車主手冊,在冷胎狀態下,1 人騎乘(0-90kg 公斤)的時候,胎壓應該設定為前輪 1.5 kgf/cm2 (21.3 PSI,也就是常講的磅)、 後輪 2.0 kgf/cm2 (約 28.5 PSI)。 2 人騎乘時(90-158kg 公斤)的時候則是前輪1.5 kgf/cm2 (21.3 PSI)、後輪 2.25 kgf/cm2 (約 32 PSI)
▲山葉原廠 Jog Sweet 車主手冊中的胎壓規範(source:山葉車主手冊)
筆者非常推薦在車廂放一個小小的胎壓計,一來是覺得奇怪的時候可以隨時檢查,二來是加油站通常可以打氣,但是通常沒有準備胎壓計。嫌麻煩的讀者,可以乾脆裝上 TPS 胎壓偵測器時時監控。你可以用隨時保持胎壓正確是會省油的來催眠自己。
▲加油站常有打氣設備,但是通常沒有胎壓計。
▲普通胎壓計,測量面反面的突起是用來洩放空氣用的。
▲每週檢查一次胎壓,是車輛使用的例行保養喔!
▲裝上胎壓偵測器一勞永逸(source:ORO 翔鑫)
機車胎紋深度:硬幣法最簡單、學會看胎紋指示器
輪胎的雨天表現,跟胎紋深度有絕對的關係。法令規定,輪胎的胎紋至少要 1.6mm 才可以上路行駛。然而,要怎麼測試胎紋?不需要專業的胎紋檢測器,簡單胎紋深度檢測器,只要 準備個 10 元硬幣。
讀者只要每週把口袋裡的 10 元硬幣拿出來,塞進輪胎的胎紋當中之後,看一下能不能看到中山裝就可以了。看得到領口,就表示輪胎該換了!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看一下 TWI 胎紋磨耗指示器,若是與胎面磨平,也是該換了。
▲順著 TWI 標記,可以看到胎面上的胎紋指示器就在附近。當胎面磨耗到與胎紋指示器一樣高,就該換胎了。
▲看看這磨平的胎紋,下雨天的時候整台車會在水上漂,完全失去控制。(source: 部落客勞倫斯)
生產日期:3年內效果最好
原則上,生產出來 5至6 年的輪胎都已經硬化龜裂了。今年是 2020 年,如果您的輪胎是 2015 年或更早之前生產的,建議更換。不過以筆者的經驗,一條輪胎從生產出來之後,3 年內是最巔峰的,超過 3 年的輪胎,抓地力都會明顯下降。若是騎車比較快一點的讀者,建議考慮每年換胎,感受人馬一體的快感!
▲1712的時間標記,代表 2012 年 第 17 周。距今已經接近 8 年,該換了!
異常檢查:用眼看、用手摸
蹲下身,眼睛看一下輪胎是否有裂縫,或是輪胎的某一側明顯磨損的比另外一側還要多,該換輪胎了。用手摸摸胎面,是不是有異常腫起一個包?輪胎轉一圈用手掌摸摸胎面,若是摸起來有點不平整,就是俗稱「翻花」、「跳花」,也是應該要更換了。不然車子騎起來,感覺好像在騎跳跳馬,跳動超大,而且騎愈快,跳動也愈大。
▲胎面上有明顯異物插入的痕跡,若是激烈操駕時可能會由此處爆開,這條胎要考慮更換了唷。
輪胎是安全第一道防線
輪胎對於行車安全真的很重要,如果覺得捨不得換輪胎,想想1條輪胎才幾百元?為了省下一條輪胎的錢,若是不幸摔車,摔壞的後照鏡、車殼、安全帽、手機、甚至身體受傷所造成的損失絕對足夠更換 10 條輪胎以上了。這筆帳怎麼算?聰明的讀者就懂。
▲若是因為輪胎老化不更換而摔車,考慮到車輛的損傷以及人身的疼痛,實在得不償失。(示意圖,非真實摔車照)
1 則回應
最常見的小輪徑機車胎很少用輻射胎,大部分都還是斜交胎,例如那張「一般常見的小綿羊的 10 寸規格輪胎」照片中的90/90-10輪胎就是斜交胎。
然後機車行所謂的高速胎一般都是指無內胎輪胎,而不是特別指輻射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