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透過遠端遙控,可以進行包括空拍攝影、燈光展演、農業等活動,民航局也為了確保航空與公共安全,制定一系列的無人機管制法規,預定在2020年3月31日正式開始施行。而在法規制定之後,無人機的禁飛區域、操作限制跟著增加,專業玩家也需要考取證照資格,並且經過申請才能夠在特定範圍、特定時間內飛行。本篇整理無人空拍機台灣禁飛區查詢網站、民航局法規、考照資格,至於更詳細的法條規範,可以至民航局的「無人機專區」查詢。
無人機禁飛機場、軍事用地、禁止日落後飛行
無人機的禁飛區(又稱禁航區、限航區)由2處制定。其一為民航局考慮飛航與國家安全需要,在航空站四周、道路四周的一定距離內,劃設的禁止範圍,另外則是各縣市考量公益與安全需要,依照縣市需求,制定的無人機禁止活動區域、時間與其他管理事項。
除了活動範圍,法規對於無人機的操作也有非常多限制。舉例來說,無人機的活動實際高度不可超過地面或水面400呎、不得於人群聚集處上空活動、另外考量人體視線在夜間無法精確掌握環境,也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飛航。無人機各類型活動採取「原則限制、例外允許」的方式,如果想要在規範外活動,需經由民航局或政府機關申請核可後才能夠進行。
▲機場與四周延伸區域之禁飛範圍劃定。無人機闖入機場禁止範圍,罰款30萬元到150萬元不等。
▲空拍機常見之禁航區地圖。無論是否為休閒娛樂,都需遵守民航局及地方政府公告的活動範圍限制、操作限制,違者最高可罰15萬元,並且沒入無人機。(圖片節取自flyerlee)
遙控無人機飛航活動規定(節錄):
- 遙控無人機之飛航活動,實際高度不得超過地面或水面400呎。
- 不得以遙控無人機投擲或噴灑任何物件。
- 不得裝載危險物品。
- 不得在人群聚集、室外集會遊行上空活動。
- 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飛航。
- 必須要在目視範圍內操作,不得使用矯正鏡片以外的任何工具,延伸飛航作業距離。
- 不得在同時控制2架以上遙控無人機。
- 民航局Q&A
台灣無人機禁飛區查詢網址、社群平台
無人機專法將於2020年3月底正式實施,各縣市逐步公告無人機禁飛區域,限制無人機的活動範圍。無人機禁飛區查詢網址包括flyerlee網站、民航局「活動區域範圍查詢」網頁、SkySentry App等,玩家也可以加入無人機專屬社團,獲得最新的資訊。
禁飛區查詢網站、社團:
▲民航局「活動區域範圍查詢」,查詢範圍為台北市。
▲飛隼科技對於民航局提供的無人機活動範圍解析。
250公克以上無人機須註冊登錄 部分機種免考操作證
為了能有效管理無人機活動,只要超過250公克的無人機、航空模型都需要經過註冊才能操作,此辦法同樣適用於政府機關、學校與法人。註冊成功後,註冊號碼應清楚標示在無人機外殼,而未註冊或標明號碼者,最高可罰15萬元,並且沒入無人機。註冊號碼有效期限為2年。
民航局也對操作者的資格訂下限制,凡是操作2公斤以上且具導航裝置、或是15公斤以上不具導航裝置的遙控無人機,皆需持有操作證才能操作,但如果是單純休閒娛樂用途,2公斤以下具導航裝置、15公斤以下無人機則不需考取操作證。目前操作證共有學習操作證、普通操作證、專業操作證3種,普通操作證考取須學科合格,而專業操作證則需要學科、體格檢查及術科測驗合格。不過所有操作證的有效期限皆只有2年。
▲不同重量的遙控無人機管理內容與規範。
▲遙控無人機操作宣導影片。獲得專業操作證後,可以執行政府機關、學校、法人業務,也得以操作15公斤以上的無人機。普通操作證只能操作2至15公斤且裝有導航設備的無人機。
▲飛隼科技與drone100皆有無人機培訓課程,提供基礎飛行技巧、考照模擬教學。
法規諸多限制 配套措施尚未完善
為了避免無人機影響飛航與公共安全,民航局訂定許多規範,限縮無人機的活動範圍。然而,各縣市政府的禁飛區域標準不一,尚無完整的配套措施,導致無人機玩家需要耗費心力另覓場地,目前官方的禁飛地圖資訊也並不清楚。另外,無人機的操作證照考取技巧過於嚴苛,且證照年限過短,大幅降低了大型空拍機的操作彈性。
綜上所述,無人機法規還有改良的空間,多方溝通才能讓法規更加圓融。無人機以不同的角度看見環境,但同時也要兼顧公共安全,以免造成危險。其餘細節法條可詳閱交通部民航局「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