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稍早發表了一機一鏡,新相機是做為新一代高階機、強化對焦性能、嚴苛環境可靠度、還可進行星空自動對焦的 E-M1 III ,而新鏡則是一款僅 254 克、卻掛上 Pro 之名的 M.Zukio Digital ED 12-45mm F4 Pro 。
承襲優秀機身防手振、與提供星空對焦、 USB PD 機身充電的 E-M1 III
Olympus 推出 E-M1 II 時,即是藉由優秀的機身防手振性能打響名號,而新一代的 E-M1 III 則延續 E-M1 II 緊湊的設計格局,能夠相容相同的 HLD-9 垂直把手設計,搭配支援防手振的鏡頭,可在混合防手振的 5 軸模式下達到 7.5 級的補正表現,雖然感光元件同為 20.37MP ,不過搭配新世代 TruePic IX 引擎,除了影像更細膩之外,其處理性能還達到與 E-M1X 同級的手持 50MP 超解析度拍攝,搭配三腳架可達 80MP ,另外也如同 E-M1X 一樣導入 Live ND ,可提供自 ND2 (一階)到 ND32 (五階)的減光效果,即便搭配前玉無法安裝 ND 片的超廣角或魚眼鏡頭亦可進行減光。
▲ E-M1 III 採鎂合金搭配密封條結構
▲ E-M1 III 後方多了多重選擇器,此外星空自動對焦也是賣點
在基本設計方面, E-M1 III 機身採用鎂合金搭配密封處理,能夠在嚴苛環境下避免灰塵與水滴侵入機身;另一項特色是針對天文攝影玩家提供名為 Starry Sky AF 的星空自動對焦,能夠在拍攝星空情境針對星空特徵進行自動對焦,並提供速度優先與準度優先,使拍攝星空不再需要仰賴手動對焦;同時針對人物拍攝,提供全新的進階臉部與眼部優先對焦,除了能協助快速鎖定主題人物外,無論拍照或是錄影都可使用,並可透過按鈕或是觸控一鍵啟閉。
E-M1 III 搭載分布於元件垂直 75% 、水平 80% 範圍的 121 點對焦系統,即便搭配 F1.2 大光圈鏡頭也能夠達到最高 18fps 的全畫素 AF/AE 追蹤連拍,E-M1 III 與 E-M1 II 雖乍看下正面造型接近,不過後方多了可用於焦點選擇的多重選擇器(對焦搖桿),增加焦點選擇的操作彈性,同時, E-M1 III 也從善如流的支援 USB 充電,基於 USB Type-C 介面並符合 USB PD 規範,最快可在 2 小時完成充電。
E-M1 III 的影片相關功能則包括能啟動機身防手振的 4K 與 C4K 錄影能力,提供電影級的 OM-Log400 廣色域,並能夠將觀景窗的顯色轉化成等同 Full HD 等級的 BT.709 顯示;並且在可預拍的 Pro Capture 模式能夠在按下快門後到第二次按下快門捕捉最多 35 張影像,此外亦可在 RAW 之下啟動;另外全新的即時合成可在僅有影像的曝光度變化時才將區段資訊加入合成,同時支援最多 6 小時的長時間曝光,並可透過 LiveView 即時確認曝光情況。
主打超輕盈但不與畫質妥協的 M.Zukio Digital ED 12-45mm F4 Pro
▲ M.Zukio Digital ED 12-45mm F4 Pro 是一款僅 254 克的高畫質變焦鏡
雖然 Olympus M.Zukio Pro 系列已經推出 12-40mm F2.8 與 12-100mm F4 兩款優秀的高畫質鏡頭,不過 Olympus 為了發揮 M43 系統輕巧的特質,再發表全新的 M.Zukio Digital ED 12-45mm F4 Pro ,以產品特性是鎖定搭配去年下半年推出 E-M5 III 而來,打著 254 克的重量,卻不失影像品質,並具備實用的等效 24-90mm F4 焦段。
為了實現輕盈與高畫質, M.Zukio Digital ED 12-45mm F4 Pro 由近 190 個大小不等的零件構成,並有 9 處密封強化處理,滿足專業玩家對系統防塵防水的可靠要求,鏡片群結構更採用 Zero Zukio 超低反射鍍膜與非球面鏡片,使鬼影、紫邊與曜光盡可能被抑制;此外也具備廣角 12 公分、望遠端 23 公分的最近拍攝距離與最高 0.5 倍放大倍率,能夠囊括生活中從遠到近、從廣到中焦段的題材拍攝, F4 的光圈亦可在 M43 系統提供良好的散景效果,在進行近拍題材時亦可搭配 Olympus 的景深合成技術拍出既特寫又周遭清晰的微距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