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曾經建造太陽能板公路,不過建造一公里用後就宣告失敗,以長度而言屏東應該大勝了。原來去年屏東縣政府就在建造太陽能堤防,在力力溪旁邊已經蓋了2.1公里,今年再接再厲還要再蓋2.4公里,完工後每天可產8500度電,可供850戶家庭使用。以下是中央社全文報導:
屏東縣政府率全國之先推動太陽光電綠能堤防,去年以縣管河川力力溪大響營堤防建2.1公里的太陽能板,縣府今天表示,今年將再建置第2期2.4公里。
縣長潘孟安表示,縣府選定縣管河川力力溪大響營堤防建置太陽能發電設施,主要是因堤防位置偏遠及閒置空間等條件,經評估長達10公里的大響營河堤,先規劃2.1公里堤岸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
潘孟安表示,第1期去年7月完成設置發電功率2MW的太陽能板,目前每日平均發電約6500度,可供650戶家庭每日用電需求,可說是全台首創且發電量最大的堤防太陽能發電區。
潘孟安強調,屏東縣布局能源轉型,除了首創全台的養水種電外,並積極於2016年成為全台灣唯一加入ICLEI「100%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網絡」計畫的地方政府,與加拿大溫哥華、韓國濟州、美國夏威夷州等全球地方政府共同為實現「100%綠電城市」的目標而努力。
水利處長江國豐表示,過去也有縣市計畫在河堤種電的構想,但因安全結構與技法難度高,推動計畫大多止步,縣府在完成大響營堤防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第1期設施後,再接再勵推出第2期計畫,規劃2.4公里堤岸可設置發電功率2.5MW。
江國豐表示,第2期今年1月中旬已上網招商,2月中旬評選優勝廠商後即可進行施工,預計完成後日均發電量可達8500度,供850戶家庭日用電量。
水利處指出,推動太陽能發電最大的瓶頸是饋線不足,屏東同樣面臨沒有足夠饋線配送問題,由於大響營河段最大裝置量可望達到8MW,只要饋線充足,未來將會持續推動,並評估在不影響環境及防洪排水功能前題下,在其他堤防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
縣府表示,配合中央推動2025年20GW太陽能光電計畫積極發展綠能,除了在沿海地區首創養水種電、推動沼氣發電、洋流發電外,在潘孟安指示下更朝向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推動。
縣府指出,不只率先建置佳冬鄉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太陽能光電設施(0.5MW),接續於2017年2月、8月建置新園鄉烏龍滯洪池(0.5MW)、東港鎮牛埔溪沉沙池浮動型太陽光電設施(0.5MW),並將觸角延伸到綠能堤防。
[文章授權:中央社]
45 則回應
唉....不懂也可以掰
有google可用好嗎
以為是一整排獵人的獵槍
就不在那裡歇腳了
每戶才三公尺長,寬度看來也不過六七公尺
這個大小要夠全家一日用,是家人都離家出走家裡只開小燈嗎?
能擋過幾次颱風/
哪容得你們這些鯛民放肆
😅😅😅😅😅
那些鯛民不明白...😊
環保個鬼!
因為,河堤頂是很好的運動休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