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好攜帶但平衡架構、音質不打折, HiBy R5 高音質播放器動手玩

2020.01.31 04:40PM
照片中提到了48K 100% E4213、Aimer、A-mer',跟保時捷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移動設備、蜂窩網絡

HiBy 原本是專注在音樂播放軟體領域,而後為不少基於 Android 的音樂播放器操刀系統整合,近年則積極轉戰自有品牌播放器,而繼原本主打大推力的 R6 系列推出後, HiBy 也針對主流發燒友推出更親民、但同樣強調高音質、支援平衡輸出與大推力的 HiBy R5 ,此次也針對這款無論尺寸或是價位都更為親民的機種進行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OHiky、DSD FC,包含了電子產品、手機、功能手機、電子配件、產品設計

▲配件包括清水套、兩張保護貼、退卡針與傳輸線

現行音樂播放器的品牌大致上會推出三種層級產品,包括以規格、發燒元件與厚實機身、展現技術力的頂級播放機,另一個則是自頂級播放機略減規格、定價也更為親民的高規超值機種,最後是作為入門等級的親民產品,而先前評測的 HiBy R6 屬於頂級機種,至於此次的 HiBy R5 顯然就是定位在高規超值機種,至於台灣尚未引進的 R3 則是入門機種。

照片中提到了48K 100%下午2:19、29 ও、*,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移動設備、蜂窩網絡

▲系統是基於 Android 8.1

做為主力機種, HiBy R5 的功能相當完整,採用基於 Android 8.1 的核心系統,搭配 HiBy 的客製化播放軟體,具備雙 DAC 與平衡耳擴設計,採用主流的 3.5mm 單端與後勢看好的 4.4mm 平衡雙輸出,提供 SPDIF 數位輸出,本身可提供包括 OTG 模式做為數位轉盤或是 USB DAC 、雙向藍牙等等。

照片中包含了小工具、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多媒體

▲音量鍵側還有記憶卡插槽

照片中提到了SanDisk、enin、h Resolution Music Player,包含了硬件、電子配件、產品設計、牌、設計

▲記憶卡採用當前主流手機的卡槽設計,需搭配退卡針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多媒體

▲控制側有電源鍵

照片中包含了小工具、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多媒體

▲頂部並非金屬材質,推測可能配置有無線模組用的天線

照片中提到了O BAL,包含了電子產品、功能手機、手機、移動電話、產品設計

▲ 4.4mm 平衡端子使用 PENTACONN 製品,而 SPDIF 需搭配官方選配的 USB 轉 3.5mm 線材

至於 HiBy R5 的外型相當簡約,左右兩側提供大型的實體控制鍵,單記憶卡槽如同當前的主流手機一樣需要使用頂針取出,而輸出入介面全部配置在底部,單端與平衡端子位於兩側,中央則是支援 QC 3.0 快速充電的 USB Type-C ,至於 SPDIF 則需添購特殊轉換線連接到 USB Type-C (盒裝未包括),而 4.4mm 母座更使用日本 Pentaconn 的高級品。

照片中提到了29、100%、下午2:15,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移動設備、蜂窩網絡

▲使用介面屬標準 Android

作為支撐 HiBy R5 架構的是來自手機業界赫赫有名的高通平台,搭載用於主流手機的 Snapdragon 425 ,這也是 HiBy R5 之所以支援 QC 3.0 快速充電的緣由,另外也因此提供雙向的LDAC 與 HiBy 的 UAT 藍牙格式,略為可惜的是藍牙版本為 4.2 而非 5.0 ,但相信喜愛此類發燒播放機的玩家主要仍會以純音樂聆聽為主,藍牙延遲問題應該不會造成影響。

照片中提到了48K 100%下午2:15,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手機配件、蜂窩網絡

▲上方通知列比起標準 Android 多了音量與當前音樂播放的格式

當然對一款音樂播放機而言,處理器主要還是做為系統底層管理使用以及執行系統,對聆聽品質而言,真正的關鍵還是音響相關的用料,包括 DAC 與耳機擴大等部分的用料與設計才是重點, HiBy R5 的 DAC 選擇使用兩顆 Cirrus Logic 的 CS43198 ,這顆晶片在發燒音響業界風評不惡,也被使用在許多發燒音響設備與知名隨身設備。

照片中提到了29、48K 100%自 下午2:16、音頻設置,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移動設備、顯示裝置

▲單端與平衡都可切換 Phone Out 或是 Line Out

照片中提到了4 29 8、48K 100%自 下午2:15、音頻設置,包含了電子產品、手機、功能手機、移動設備、顯示裝置

▲提供數位濾波、增益切換等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4 29、48K 100%下午2:16、MSEB,包含了電子產品、手機、移動設備、顯示裝置、產品設計

▲雖然 MSEB 可自行設定聲音風格,不過此次全部未進行更動

至於平衡耳擴並未透露規格,不過標榜在 16 歐姆下可達 1,040mW + 1,040mW , 32 歐姆也還能夠提供 564mW + 564mW 的最大輸出規格,雖未達 HiBy R6 的 32 歐姆之下 750mW + 750mW ,不過對多半隨身使用者這樣的出力也相當充裕了,如果真的需要使用那麼需要推力的耳機,恐怕使用的情境也更適合家用座機而非隨身設備。

照片中提到了O 29 8、48K 100%下午2:19、*,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移動電話、移動設備

▲開機後記得把系統更新到最新版本

使用體驗部分,基本上 HiBy R5 的設計就是標準的 Android 8.1 系統,唯獨在關鍵功能部分加入 HiBy 相關的軟體功能,如切換 3.5mm 輸出為單端、 Line Out 或是 SPDIF ,以及在藍牙項目中多了切換傳輸與接收模式,設定輸出高低增益,另外播放音樂時可在上方列看到取樣率與音量,還有因應全球市場習慣添加 Play Store 供消費者下載串流服務。

照片中提到了OHiky、High Resolution Music Player、DONGGUAN SMARTACTION TECHNOLOGY CO.LTD,跟休斯頓大歌劇院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電子配件、產品設計

▲機背為 2.5D 玻璃

如果以筆者先前評測 HiBy R6 Pro 時,受到不確定是天線設計或是線路設計造成的干擾聲的第一印象,那 HiBy R5 就一掃先前不太理想的情況,至少開著藍牙、 WiFi 搭配高靈敏的入耳式耳機都沒有出現顯著的異音,同時比起 R6 Pro 小巧許多的尺寸也更便於攜帶外出使用,使用的流暢度沒有太多問題,不過也記得該開機連上網路並把系統升級到最新版。

照片中提到了29、48K 100%下午2:19、HiByLink客戶端,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手機配件、電子配件

▲可透過手機安裝 HiByLink 進行基於藍牙的遙控操作

聲音特質部分, HiBy R5 相較 R6 Pro 略為生硬、剛毅而冰冷的聲音, R5 很顯然在聲音的特質柔和許多,雖然不像上個世紀音響設備的飽滿感暖底聲,不過這樣的基本調性對比 R6 Pro 而言對一般消費者的接受度是較高的,中頻的溫潤特質也令人想起被 Cirrus Logic 所收購的 Wolfson 的 WM8741 。

照片中提到了O 29 8、48K 100% F42:18、歌曲,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便攜式媒體播放器、多媒體

▲播放介面與其它 Android 安裝海貝音樂 app 差不多

HiBy R5 的音色整體偏向柔美,講白就是比較偏軟調性,用來聆聽純音樂演奏會覺得線條比較不明顯,舉例來說,以椎名林檎 2019 年發行的專輯"三毒史"的"雞與蛇與豬"前奏的樂器部分,雖不至於分不清樂器類型,不過會覺得每個樂器聲的斷點比較不明確。

照片中提到了48K 100%自下午2:17、O 29 e、歌曲,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產品設計、蜂窩網絡

▲用過海貝音樂的消費者應該不會覺得陌生

然而,這樣的特質對偏好美聲型歌手的音樂愛好者卻不是壞事,因為柔性與強化中頻的溫潤音色特質,有助使原本就較為柔美的聲線變得更綿密,例如宇多田光"Fantome "專輯當中的"將花束獻給你",就將原本宇多田精湛的歌聲變得更為甜美。

照片中提到了48K 100%、下午2:15、4 29 6,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移動設備、蜂窩網絡

▲整體表現在此級距功能相當完善,聲音則是偏向柔美、溫暖

總結來說,相較 HiBy R6 Pro 攜帶較為麻煩、搭配低阻抗耳機有一定機率會在開啟無線功能受干擾的情況,顯然 HiBy R5 在這些方面就沒有問題,推力的帳面規格雖然減少,但也合乎一般耳機所需,同時聲音的基礎調性更為大眾化、更為雅俗共賞,功能面也相當完善, Android 的平台擴充性、數位轉盤功能、平衡介面等等一應具全,以此價位確屬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