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 2019 年台灣機車消費市場,油、電車比為 8:2,可見消費者與市場的導向,仍以燃油車為主。而為了配合政府環保政策,許多機車業者推出獨步全球的七期環保車,正視空汙議題改善環境。然而,2020 年部分地方政府陸續公布機車補助後,顯見「油電並行、油電平權」恐淪為口號,讓許多積極轉型的車行業者表示不公。
市場主流 80% 為燃油車,七期環保車呼應消費者需求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機車市場有 8 成是燃油車,燃油車仍是消費者選擇的主流。
既然燃油車佔市場主流是事實,作為目前世界上符合最嚴格環保法規的七期環保油車,不僅反映了傳統燃油車業者的積極轉型,也正視了消費者騎燃油車的需求,更不失為是一項解決空汙燃眉之急的選擇。
地方與中央不同調,油電平權在哪裡?
為了提供消費者平等的購車選擇,並且同時帶動傳統燃油車、新興電動車市場進步,中央政府率先提出油電並行政策,盼能在環保的前提下,共創雙贏,帶動台灣總體機車產業前進。但是,眼看目前各地方政府提出的補助標準,顯然與中央油電並行的精神不同調。
▲以目前已公布補助方案的四個縣市來看,可見各地方政府對於電動車與燃油車汰舊換新的態度不一。以新購車的方案為例,今年度台南市與花蓮縣仍分別提供電動車 6,000 元、10,000 元的補助費,相對於沒有任何補助款的燃油車,明顯不符合油電並行政策的初衷。
▲再細看台南市的補助方案,儘管汰換舊車、購買七期燃油車的補助比去年較長,仍是不及電動車的補助款。新購補助方案上,燃油車更是毫無補助金可領。
▲細看近幾個月的銷售佔比,電動車市佔仍在 3 成前後徘徊,顯見燃油車仍是市場主流。但在補助款縮減的情況下,損失最大的恐怕是消費者的權益。
▲不少機車業者集結陳情,對於各地方政府針對電動機車與七期環保機車,補助金額不平等的問題發聲。
面臨電動車崛起,傳統車行仍正面迎向挑戰,不但積極接受產業輔導,也從車款效能、環保效率等面向,不斷推動燃油機車產業的升級與進化。七期燃油車的出現與推廣,正是回應了環保趨勢與主流的燃油車需求。
與現行已經減少 90% 碳排放、降低 PM2.5 的六期環保機車相比,七期環保機車在 HC 碳氫化合物排放標準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從原先 380 的排放值降低到 100,減少了近四分之一的排放量;同時,七期機車再加入PM(懸浮微粒)檢驗,以更高的環保標準律己。
若只是謹守環保標準,不落實油電平權精神,恐怕會顧此失彼,不僅忽略了整體產業發展,更影響機車產業鍊數以萬計的人口生計。
70 則回應
電池不便宜
講環保應該是提高買車和考照門檻,改變習慣、鼓勵大眾運輸才對
這些油車的慣老闆實在是吃人夠多了,看車價就知道政府以前多麼保障他們,到現在仍想在保護傘下繼續吃政府吃民眾,,這真讓人看不下去。
因為,電池至少污染源變少,才要「普及化」…
不要加個環保2個字就要來欺世盜名!
沒事補助車廠怕他們吃不飽
錢拿來營運電池公司多好
那些補助的金額夠電池公司營運很多年了 想做車子就得要符合公版電池
目前電車與油車相比騎乘成本過高
如此更減緩了汰換的速度
我建議全部的補助都拿掉
我建議全部的補助都拿掉
電池要統一規格不是嗆很大聲,說自己會做得比狗肉還好
結果廢到笑
又說引擎也會比狗肉好
照樣廢到笑
不是說會大量建置換電站
現在有人家一半嗎?
被人家吊起來打,才在吵補助,怪自己不爭氣
當然選電動車
看看人家日本多團結
台灣只會內哄而已
speed.ettoday.net/news/1413942
現在電車根本沒辦法爬山,而且山區的換電系統怎麼解決?
油電混合車種才是王道,進可攻、退可守!
就覺得很納悶!
第一集片尾都能飛天了,
但第三集到西部卻要火車推動?
電動車保養也不怎麼便宜還要月費,續航力又差要一直換電池,說真的有補助我也不愛。
所以不用靠補助啦,等到電動車續航力科技解鎖,油車領補助只是到時死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