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 COSMOS 試用心得特輯【四】── VIVE Cosmos 深度評測與軟體體驗分享

2020.01.20 11:26AM
照片中跟微型、糯米飯零食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汽車、音響器材、方向盤、保險槓

很高興這次能參加到 HTC 與癮科技一同舉辦 VIVE Cosmos 體驗活動,在這10天的體驗之中,想試試這款頭盔與其他家不同的特點,以下是我對於這個頭盔的詳細體驗以及分析,還有一些除了硬體以外的軟體配套經驗分享。
本人手上擁有過的頭盔並不少,目前擁有的是: VIVE/VIVE PRO(有無線模組) / Oculus Rift(CV1)/Oculus Rift S/Valve Index,因此以下評論內容主要是直接和這幾款做比較。

硬體部分


先來看個開箱吧!一打開包裝就看到大大的 VIVE LOGO ,包裝內的所有硬體一目了然。

照片中提到了VIVE,跟HTC Vive有關,包含了HTC Vive、產品設計、宏達電、牌

照片中包含了個人保護設備、產品、產品設計、設計、個人保護設備

小盒子內裝的是專用的串流盒還有傳輸線等。

照片中提到了DOOG、WROBADBIYde、S801,包含了電子產品、汽車、電子產品、多媒體、電腦硬件

串流盒的設計與VIVE PRO相同,具有獨立的開關設計可以在不使用時關閉電源。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多媒體

另一端的接口為DP/電源/USB3.0,這邊要注意筆電若要使用還需要另外使用 MiniDP 轉 MiniDP 的連接線喔!

如果想要進一步的簡化線材的連接使用,官方也有推出免串流盒直連電腦的傳輸線。

照片中提到了New、適用於VIVE Cosmos的轉、換器,包含了htc轉換器、宏達電、適用於Cosmos的HTC轉換器、虛擬現實耳機、HTC Vive COSMOS藍色VR眼鏡運動傳感器

手把的部分佈局重新設計為跟遊戲專用手把相似,採用可見光定位。

照片中包含了光、光、字形、圖形、儀表

上頭有蘑菇頭/雙板機鍵/側鍵/系統鍵以及ABXY。

照片中包含了遊戲桿、遊戲桿、遊戲控制器、方向盤、操舵

手把上的蘑菇頭以及L2/R2具有電容偵測,若遊戲有支援的話可以做出更自然的手勢,

手把供電採用兩顆AAA電池,這幾天測試下來約有4~6小時的續航,沒電時直接更換就可以再繼續遊玩下去了,配重的部分比較偏中上緣,快速甩動時和 Rift 系列的一樣會略有往上提的感覺。

照片中提到了S/N:FA974AWO0310 2019/07、ECCEO、CCAMI9LPO,包含了光、跑車、緊湊型車、汽車、個人豪華車

接下來就是頭盔的特寫,採用環式固定,比起傳統的設計更適合長時間的佩戴,重量的部分也控制的不錯,戴起來比較不會有垂頭感或壓臉感。

頭盔也具有上掀 100 度的功能,可以快速查看外界訊息無須取下頭盔,前面板也設計成模組化設計,未來可更換追蹤面板直接支援燈塔系統的定位。

照片中跟米拉克爾有關,包含了個人保護設備、麥克風、產品設計、汽車設計、鞋子

同時也配有耳機,料件應該是和 VIVE 一代的頭戴耳機相同。頭盔內部的空間很大,基本上大多數的眼鏡都能輕鬆放入,量了一下寬度約有15公分左右,這邊就大大的讚賞了,比起 Valve Index 或是 Rift S 在這部分真的差異極大,這個空間真的不卡而且比較不壓臉。

照片中包含了風鏡、頭燈、汽車、汽車設計、方向盤

照片中提到了15cm、8、10,包含了風鏡、風鏡、光、眼鏡、汽車照明

我自己的眼鏡偏寬,也是可以輕鬆放入的,VIVE Cosmos 在鏡片上的大小沒有調整過,以前配的專用頭盔鏡片依樣能使用。(與 VIVE/VIVE PRO相通)

照片中提到了MERY,包含了風鏡、頭燈、汽車、汽車設計、風鏡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汽車、汽車設計、摩托車、汽車照明

接著就是頭盔後方纜線,HTC 這次終於有做出了優化,以往這個點很容易讓頭盔的連接線纏繞後接觸不良,這次改成了布帶的設計比較不會因為拉扯產生故障。

照片中包含了玻璃、汽車、產品設計、設計、擋風玻璃

目前Cosmos所採用的是兩片解析度為 1,440 x 1,700的 LCD,這個數據稍為的比 PRO 的1,440 x 1,600來的高一點,直接觀看的話紗窗效應會比採用 OLED 的 PRO 還要再更好一些,而對比原版VIVE 的話,就如宣傳所說改善了50%以上,在 Cosmos 上明顯的更不會被紗窗所干擾,能得到更沉浸的體驗。

Cosmos 捨棄 Amoled 換用 LCD 去改善紗窗效應的發生,由於每個像素均有 RGB 三原色,顏色上會更加準確、豐富,並且因為三原色之間的間距縮小,紗窗感也會小很多,而 Cosmos 的 LCD 顏色保有 RGB 三原色,所以色彩變的較為鮮艷,Cosmos 的紗窗感覺是比較偏向於粉狀的與Valve Index 或是 Rift S 的條狀有些不一樣,但在這個世代的頭盔中已經是比較能夠接受的了。


接下來說說追蹤吧!這也是 Cosmos 上市以來需要被調整的部分,因為沒有了額外架設的基地台,所以是透過頭盔上的鏡頭去捕捉手部動作,當時 Oculus 的 Rift S 上市時也是有被提過部分狀況下追蹤不穩,而這種追蹤的穩定是需要透過後續的維護不斷的提升他才行,這次測試的韌體版本是1.0.8.8的,雖然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還是不甚滿意(尤其是手部重疊或是靠太近時),但已經比起剛上市時有著明顯的提升了,希望 HTC 能在未來把這點做的更加完美,至於早些時間房間過暗或過亮無法定位的問題官方已經修正,這幾天的房間設定並沒有遇到這個問題。

請看以下的影片就可以知道目前能夠接受的追蹤範圍大概有多大( 此處使用 VRChat 內的鏡子做為測試):


槍枝重疊測試(使用Audica作為測試)


硬體&軟體優缺點總結 

【硬體優點】     

  1. 頭盔輕,配戴簡易,相對的比起 Index 或是 PRO 明顯的更加的不壓臉。

  2. 頭盔的彎曲幅度較為符合亞洲人的臉形,戴上去感覺是用靠的而不是用夾的。

  3. 眼鏡空間大,基本上大多數的眼鏡都能直接放入不會卡到。
  4. 散熱做的還不錯,至少面板不會有明顯發燙的感覺 ; 而長期使用 Index,那個頭盔真的很燙,容易起霧。
  5. 無須另外架設基地台,若有移動需求架設會簡單很多。
  6. 有另外設計可供模組化的前面板,未來擴充的彈性會大一些。
  7. 有支援無線模組,目前市場上擁有這個功能應該算是 VIVE 系列的獨家了。
  8. 在安全導護上的設計做的蠻完善,直接呼叫頭盔內的鏡頭也很快,或是直接把頭盔向上翻起就可以快速查看外界空間了。
  9. 鏡片透鏡貌似與 Focus+ 重新設計的鏡片相同,中央的畫質會比較銳利一些,耀光的狀況比較不容易發生,相較於Index只要高反差就滿滿的耀光阿。

【硬體缺點】

  1. 追蹤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雖然已經有在調整了,但希望這部分能做的更好,尤其是手把重疊的問題能越快修正越好。

  2. 手把的重量偏重,在玩快節奏的遊戲容易有甩頭問題。

  3. 目前的價錢比較沒有競爭力,相較於同類型的對手 Rift-S 貴了約7000左右
    [ 當然若是買 HTC VIVE Cosmos 則在後續維修部份比較有利。 ]
  4. 希望未來 HTC 在定價部份能夠更符合市場的期待一些。


最後私心希望明年上市的基地台追蹤模組,若能有一個專屬套組原廠就是配備燈塔專用的手把和基地台等,搭上合理的價錢應該還是會有不少消費者去買的,畢竟要買了 HTC VIVE Cosmos 後又再去另外購入這些散裝套件,那價格算下來可是很恐怖的。在這一路使用VR裝置以來,HTC 在這塊上也是下足了心思在創造一款頭盔上,個人我曾經擁有過的 VIVE /VIVE PRO 來說,消費者所需求的點其實也是有在聆聽並做出改進的,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的部份。總之目前 HTC VIVE Cosmos 來說,在無需架設基地台和支援無線模組的優勢下,仍然有它的競爭力在,至於追蹤就如上面所說,期望 HTC 在這部份持續進化,去造出一個更加符合消費者期望的裝置摟 !

【軟體部分】

VIVE Console 取代以往使用SteamVR驅動頭戴裝置,同時也加入了全新的動態首頁-VIVE Origin。除此之外,戴上頭戴裝置後也可以透過右手的系統鍵開啟Lens迅速切換軟體,在這一次的 HTC VIVE Cosmos 中,加入了 VIVE Lens 功能,讓自己擁有一個獨立的啟動器去開啟遊戲或是做一個調整設置。

照片中提到了準備就緒、準備就緒、準備就緒,包含了圖形、HTC Vive、頭戴式顯示器、英偉達、設備驅動

照片中提到了10:08、Good morning.、Recent,跟好食物有關,包含了水、虛擬現實、虛擬現實耳機、HTC Vive COSMOS藍色VR眼鏡運動傳感器、HTC虛擬現實集HTC Vive

目前購買 HTC VIVE Cosmos 有送 VIVEPORT 一年的訂閱會員,這邊稍微推薦幾款第一次遊玩 VR  可以在 VIVEPORT 上平台取得體驗的遊戲。

 

  1.  Audica 

    是一款音樂類型的射擊遊戲,內容簡單而流暢,目前的三方的歌曲還不是非常多,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以及更多的用戶才能達到像 BeatSaber 那樣的海量自製音樂。
     
  2.  Pistol Whip

    是一款主打射擊類的音樂遊戲,這款和前面的有很大的不同,主軸是在射擊以及閃躲的技巧度,而音樂的部份僅僅只是在於背景的襯托,玩久了還能順便鍛鍊VR腿,因為這款遊戲的閃躲是真的要親自下腰的,一個沉浸於節奏又可以鍛鍊身體的好遊戲喔~
     
  3. Arizona Sunshine (亞利桑那陽光)

    這款遊戲算是老牌的射擊殭屍冒險遊戲,2016年第一代 VIVE 上市時就已經有的遊戲,而經歷了這幾年下來官方也是推出不少的DLC去擴充他的故事劇情,以及一些多人連線競賽的部份,此於 VIVEPORT Infinity可直接取得。

目前 HTC 在於軟體這塊是真的有心想要把遊戲的取得變的更加的簡單,VIVE Lens 的出現也是因為 Oculus Home 的關係,HTC 這邊可能希望使用者擁有更好的沉浸式體驗而另外開發了這款交互介面。目前 VIVEPORT 上所使用的 Infinity 吃到飽方案算是一個比較創新的作法,但是在於軟體的豐富度仍然還有加強的空間,實際上比較常或是製作的比較精細的遊戲約莫只有50款上下而已,一個月若花約400上下可以一次玩到這麼多其實也是很不錯了,如果未來持續提升平台上的遊戲素質,相信會有更多的使用者加入這個平台來體驗到 VR遊戲的魅力!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