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在今年 CES 如預期公布了 Navi 系列新款 GPU " Radeon RX 5600 "系列,微妙的是雖然定位在 RX 5500 系列之上,不過 VRAM 卻與先前謠傳一致,僅有 6GB GDDR6 而非 8GB GDDR6 ,產品線包括 RX 5600XT 與 RX 5600 以及行動版的 RX 5600M ,其中 RX 5600 為 OEM 導向的裝機版產品, AMD 官方將 RX 5600 系列設定在提供 FullHD 等級最高遊戲娛樂體驗,同時 AMD 也一併宣布了行動版的高階 Navi GPU " Radeon RX 5700M ",不過從官方給的規格似乎有些微妙的地方。
Radeon RX 5600 預計 1 月 21 日開始推出,建議售價為 279 美金起, TDP 為 150W ,而 RX 5600 、 RX 5700M 與 RX 5600M 則將在第一季提供給 OEM 廠商使用,可能不會有零售版本。
AMD 標榜 Radeon 5600 系列提供比起假想敵 GTX 1660 Ti 高出 20% 的平均效能,而在 AAA 等級遊戲則高出 10% 性能,同樣採用 7nm RDNA 架構, TDP 為 150W 等級。
▲ RX 5700M 從規格來看更像是高時脈與搭配更高規記憶體的 RX 5700XT
RX 5600XT 具備 36 個 CU , 2,304 個流處理器,而 RX 5600 與 RX 5600M 則具備 32 個 CU 與 2,048 個流處理器,至於 RX 5600M 也具備 36 個 CU 與 2,304 個流處理器,三款產品都是搭配 192bit 6GB GDDR6 記憶體;而 RX 5700M 雖然在型號上冠上更高一階的 RX 5700M ,且官方性能也較 RX 5600 XT 還高,但仔細看其實 RX 5700M 可說是高時脈與搭配 256bit 記憶體的 RX 5600 XT ,透過比起桌上型版本更高的時脈設定(基礎時脈就比 RX 5600XT Boost 還高...)與更高規的記憶體帶來高效能,推估可能是選擇體質較好的 RX 5600 XT 晶圓作為基礎。
在 AMD 提供的官方敘述, RX 5600 系列基於 RDNA 架構,較使用 GCN 的 RX 590 提升 2.1 倍能源效率,同時也支援多項新世代先進技術,如可變解析度的 Radeon Boost 技術, Radeon Anti-Lag 技術,與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影像強化技術,當然也標榜可支援 AMD 的官方內容開發工具 FidelityFX 的開發成果,另外也提供包括 FreeSync 、 FreeSync Premium (強調至少 FullHD 120hz 更新)與提供 HDR 的 FreeSync Premium Pro 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