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Intel 第十代行動平台 Ice Lake 與 Comet Lake 問世,多家筆記型電腦品牌也逐步推出新款筆記型電腦或是小改版的筆記型電腦產品,其中華碩首波第十代平台主要以既有重點機型的升級為主,其中也將旗下廣受歡迎的 13 吋窄框獨顯機種 ZenBook 13 UX334 系列更新到 Comet Lake 平台,推出新型號 UX334FCL 。
▲ UX334 系列由於搭載獨立顯示卡,較 UX333 略厚些許
延續自 UX333 ZenBook 13 的 UX334 系列,整體設計擁有 ErgoLift 轉軸與 13 吋 NanoEdge 極窄框設計,正面維持 303 x 189mm 的 A4 尺寸,不過因應加入獨立顯示卡,使得 UX334 厚度稍微增加 1mm ,重量微增 130 克,然而重量仍維持在 1.22 公斤的表現,不過微妙的是反比相似規格的 14 吋機種 UX434 略重。
▲鍵盤上方的金邊並未圍繞機身
雖然設計與機構大致承襲 UX333 ,不過 UX334 仍在設計上與 UX333 不盡相同,其一是轉軸處的金邊點綴設計,原本的 UX333 是沿著鍵盤上緣到機身側邊都有一道金色處理,不過UX334 僅有在 C 件有一道金邊,並未如 UX334 環繞整個機身,也顯得 US334 闔上上蓋後更為簡約。
▲達 95% 螢幕占比的 NanoEdge 顯示器
▲視訊攝影機模組也相當薄
UX334 延續 UX333 NanoEdge 窄邊框,同時為四邊極窄設計,使得螢幕佔比達 B 件的 95% ,佔比表現不遜當前的高階智慧手機,並藉由 ErgoLift 轉軸機構將螢幕下緣藏起,如此一來在使用筆電時可呈現僅有三邊有邊框的視覺;而 UX334 的 13.3 吋螢幕解析度為 FullHD ,具備 100% sRGB ,並有 178 度廣視角,更重要的是採非亮面,減少光線反射的干擾。
▲ ErgoLift 轉軸使機身角度微微抬起
ErgoLift 轉軸設計也不光只是為了隱藏螢幕下方邊框的視覺效果,其作用能夠使筆電後方微微抬起,構成自然的傾斜角度,對於放置在桌面的自然打字角度,以及配合揚聲器的發聲野有一定程度的幫助,目前新一代隸屬 ZenBook Classic 系列的機種野都採用 ErgoLift 轉軸結構。
▲暗藏玄機的 ScreenPad 2.0 觸控板
除了核心硬體的升級與機身厚度、細節的微調外, UX333 與 UX334 最顯著的差異就是搭載 ScreenPad 2.0 ,雖然名稱都是稱為 ScreenPad ,不過與 ZenBook Pro Duo 搭載位於鍵盤上的大尺寸第二顯示器不同, UX334 所採用的 ScreenPad 2.0 為與觸控板整合的設計,這也意味著鍵盤下方的空間在啟動 ScreenPad 功能後會變成具備指定功能的延伸控制面板。
▲啟動的主桌面
▲可更換桌布
▲數字鍵盤
▲文書快捷
▲支援 KKBOX
▲支援 Spotify
▲還可如手機一樣檢視開啟的應用程式
ScreenPad 2.0 是華碩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觸控板的空間結合顯示器與一套操作系統,為裝置提供加值功能,簡單的說, ScreenPad 2.0 在非啟動下就是觸控板,啟動後則可作為軟體快捷啟動功能,或是操作音樂播放軟體、影片播放控制,手寫功能、文書輔助功能、數字鍵等,另外華碩也攜手第三方開發商,為特定合作軟體提供快捷功能。
▲可設定輸出解析度,解析度越高也相對影響些許電力
▲ ScreenPad 2.0 的設定項目
不過由於筆者使用筆記型電腦的情境多半是在外出工作的場合,在多半無法搭配滑鼠使用的情況之下,多半僅能將 ScreenPad 2.0 充當純粹的觸控板,同時系統的推估續航力在開啟 ScreenPad 2.0 後,會從約 10 小時縮短為 7 小時,故筆者多半的情況都是禁用 ScreenPad 2.0 功能。
▲由於比例比傳統觸控板寬,也要適應隱藏式左右鍵的實際位置
另外,也由於配合 ScreenPad 2.0 所使用的 5.65 吋觸控螢幕比起傳統觸控板更寬,同時因應機身尺寸也採用隱藏式左右鍵設計,筆者有時在盲按右鍵功能時,曾有發生少數幾次觸發左鍵功能的情況,不過應該是可以在較長時間的使用後習慣的。
▲採用 1.4mm 行程的白色背光鍵盤
至於鍵盤部分則依舊堅守 1.4mm 行程配置,並將電源藏於右上角,上排 F 區預設是快捷功能,這樣的配置是自第一代的 ZenBook 就有的設計,看起來鍵位問題不大,不過不知為何筆者在第一次打字時微微覺得鍵盤寬度似乎比標準略窄,不過由於當時在出差的情況下每天需要輸入不少文字,很快就已經沒有感受鍵位寬度的差異情況。
▲此側的 USB Type-A 為 USB 2.0
UX334FLC 的 IO 配置與 UX334FL 相同,保有全尺寸 HDMI 、兩個 USB Type-A ,一個 USB Type-C ,一個 microSD 卡槽,其中一個 USB Type-A 為 2.0 介面,一個為 USB 3.1 Gen.1 ,至於 USB Type-C 為 USB 3.1 Gen.2 。
▲ USB Type-C 僅具備 USB 3.1 功能,不包括 USB PD 或是 Thunderbolt 3.0
▲充電依舊僅能使用專用變壓器
不過同樣可惜的是 USB Type-C 並未提供 Thunderbolt 3.0 或是支援 USB PD 充電規範,故仍須搭配傳統變壓器充電,筆者認為雖然如 LG Gram 也是盒裝圓孔變壓器設計,但至少保留可透過 USB PD 充電的設計,對簡化外出設備幫助很大。
▲ i7-10510U 核心
▲ NVIDIA GeForce MX250 2GB 讀顯
而 UX334FCL 在硬體層級相較 UX334FL 就是導入第十代的平台,然而並非著重 CPU 與 GPU 性能平衡點的 10nm 製程 Ice Lake ,而是代號 Comet Lake 的 14nm 平台,雖在內鍵 GPU 性能不及 Ice Lake ,不過憑藉搭配 NVIDIA GeForce MX250 ,對整體圖形效能多少有一些幫助。
▲基本性能
此次送測的機種為頂規的 i7 版本,搭載 4 核心 Core i7-10510U ,配有 16GB RAM 與高達 1TB NVMe PCIe SSD ,或許是搭配了獨立 GPU 但又要維持輕薄的整體散熱考量,華碩並未提供六核心的 i7-10710U ,這款 Core i7-10510U 已經是 UX334FCL 頂規機,整體的性能以產品定位是相當充裕的,也能夠負擔輕度的網路遊戲使用。
▲生產力相關性能
在日常使用情境,對筆者這類主要以文書、網頁與文件查詢,甫以部分基本的照片轉檔表現是相當夠用的,尤其高達 16GB RAM 對於有重度網頁多開的使用者是相當重要的,其次是對比筆者當前的第六代低電壓 Core i7-6500U 而言,在未連接外接電源的標準電源管理之下,使用相同軟體的照片批次縮圖,時間大約縮短了 1/3 左右。
▲經典髮絲紋同心圓上蓋
不過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其理論續航力的表現出色,拜先進的電源管理, UX334FLC 在筆者先前出差,連上大會的網路後,聆聽上午的會議,中午出稿以及接續下午的採訪與完成文章,一天大約持續使用 6 小時的文書與大概 150 張左右照片縮圖,還能有超過 30% 的電力,若是兩代之前的平台,則至少需要斷開 WiFi 才能達成。
▲單手可掀開上蓋
以一款中高階的文書型筆記型電腦而言, UX334FLC 延續華碩 ZenBook 系列高質感設計的特色,其窄框設計使得整體尺寸相當小巧、好收納(不過並未因此特別輕就是),也在微幅增加厚度與重量的條件添加獨立顯示卡,同時規格也給好給滿,尤其提供達 16GB RAM 與 1TB 儲存,也較部分採用同級處理器與 MX250 獨顯機種來的更好。
▲ UX334FCL 規格、價格、重量皆與 UX434FCL 接近,兩者差距極小
然而對商務性質的文書使用者而言, ScreenPad 2.0 當前的技術宣示性質較高,同時 USB Type-C 介面僅具備 USB 協定,不包括 USB PD 或是 Thunderbolt 3.0 ,是筆者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其次若單純以實用性考量,雖然相同硬體規格的 14 吋 UX434 價格略高一些、面積略大一些,但相差無幾的重量與更大的螢幕卻是更吸引筆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