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電動機車電池有Gogoro推出的換電系統,以及光陽使用的ionex充換電架構,以及eMoving的充電系統,產業界與用戶也經常在爭論哪種系統比較好。然而在國外BMW提出了個有趣的專利設計,就是將機車側柱設計為無線充電的接點,只要在停車位埋設無線充電線圈,就能讓機車在停車時充電。且由於充電線圈可埋設於地面下,因此車位不論是燃油車或電動機車都能停放,增加機車車位的使用效率。
充電效率是第一道門檻
無線充電不算是什麼新技術,但過往較難產品化的原因不外乎:充電效率、體積等因素。以電動牙刷、智慧穿戴裝置、手機等電池容量較低的產品來說,現在無線充電的效率已可滿足使用需求。但對於電動機車這類電池容量大的裝置而言,無線充電的效率是否能滿足大電池的需求是第一道門檻。
▲無線充電看似美好,充電效率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無線充電的優勢與劣勢
先從優點來說,如果電動機車使用側柱做為無線充電的接觸點,好處是停車時只要對準充電線圈的位置就能充電,不需要拉線或是接上充電座,方便性是無線充電的最大優勢。另外若大規模使用無線充電停車位,可減少過往電動機車專屬車位的不便性,所有車位不論燃油車或電動機車都能停,可增加車位的流通效率。
至於缺點方面,先前所述充電效率的問題,如果是一般電動機車充電動輒數小時,用無線充電只會更慢不會更快。或許公用停車場設置無線充電做為短期充電,增加續航力的作法,回家再將車子充滿電,會比較適合。
再者設置無線充電線圈需考量到停車場的空間以及佈線規劃,加大停車格應該是必行的狀況,且若像台灣這種無法落實「一車一格」的地方,基本上是無法施行這套方案。當然,BMW申請這項專利目的還是提供自家大型重型電動機車不同的解決方案,跟台灣重型機車的狀況會有些不同。
這項專利不論實不實用,給我們的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向,或許舊設計結合新技術會有不同的火花。
6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