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Sony 在 2016 年推出了隸屬 Signature 的 Walkman NW-WM1 系列,不過這兩款產品皆是以 Sony 70 周年紀念機種的超旗艦姿態登場,而真正的高階 Walkman 機種則是 2017 年所推出的 NW-ZX300 ,如今兩年時光過去, Sony 也在今年 IFA 宣布 NW-ZX300 的後繼機種 NW-ZX500 ,相近的外觀之下,卻是大刀闊斧的全新機種。
▲因應串流世代崛起, NW-ZX500 又重回 Android 懷抱
在上一個 Walkman 世代, Sony 為了盡可能降低系統平台對音質的影響,在一度使用 Android 平台後改為缺乏軟體擴充性的嵌入式系統,並以 USB DAC 模式、藍牙雙向模式等彌補封閉系統無法安裝串流服務的限制,但隨著串流音樂服務的影響力擴大, Sony Walkman 在今年又重回 Android 系統懷抱。
▲ NW-ZX500 的無線模組甚至還包括定位用的 GPS
為了 Android 系統與串流, NW-ZX500 在設計概念也不同於封閉系統的 NW-ZX500 ,為了提供完整的 Android 系統功能, NW-ZX500 內部的數位架構複雜許多,尤其為了連網用的 WiFi 天線與為了提供 Google 地圖服務的 GPS 天線,更是容易影響到音樂的表現,若沒處理好就會造成播放音樂的干擾噪音。
▲ NW-ZX500 裝有完整的 Google 服務,不須透過第三方網站下載強制破解
由於 Sony 還將 NW-ZX500 進行 Google 服務認證,以確保可合法使用 Play Store 與自平台下載受到 Google 保障的安全服務,自然也無法如競品一樣將系統介面修改到看不出 Andorid 的影子,同時也需要在 Walkman app 的體驗達到與嵌入式系統相近的流暢度與盡可能省電,這也是 NW-ZX500 的重返 Android 系統的重要課題。
▲ NW-ZX500 (左)延續 NW-ZX300 (右)的基本音響線路架構
而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在 NW-ZX300 的價格帶搭配 Android 系統後,仍能在聆聽品質有顯著的提升感。而距離 Sony 最後一款採用 Android 系統的 Walkman NW-ZX2 已有四年之久,而在這段期間 Sony 在音訊的技術也有相當大的進展,尤其為了 70 周年紀念機種 NW-WM1 系列所開發的全新數位擴大架構 S-Master HX 一改早期貧弱的驅動力,並大幅提升音質。
▲ NW-ZX500 也如同 NW-ZX300 具備獨立的單端與平衡輸出線路
Sony 並未針對 S-Master HX 晶片進行改版,仍是與 NW-ZX300 採用單端、平衡獨立的架構配置,雖然 NW-ZX300 已經是兩年前推出的機種,但在與尺寸妥協的前提下已經在基礎電路設計達到一個頂峰,而 NW-ZX500 也沿用 NW-ZX300 的基本布局,不過為了使音質提升進一步強化。
首先 Sony 為 NW-ZX500 導入更多來自高階機種的元件與概念,首先是將電容提升到與高階機種 NW-WM1 同級,並且將容量加大到傳統容量的 2.5 倍,使其能夠儲備更多的能量,提升低頻的能量感與透明度,焊錫也升級到先行導入 NW-A50 與 DMP-Z1 的含金無鉛音響錫,較 ZX300 的焊錫有更好的傳導力,並提升清晰度與透明感。
▲ NW-ZX500 是透過變動被動元件、強化接地與使用新音響焊錫提升音質
其次是使數位電路部分的銅底板的重量增加一倍,並透過精密的切割取代沖壓方式,盡可能減少銅底板的面積。同時,由於為了降低前述的完整 Google 服務所安裝的射頻模組對音訊的影響,數位區塊也裝有銅製的高度密合金鐘罩,其結果就是使無線射頻幾乎不影響音質。
此外, NW-ZX500 也將使用先行投放在 NW-A50 與超旗艦機 DMP-Z1 上、基於 AI 演算的新版 DSEE-HX ,此項技術能夠分析音樂檔案的特質,決定是否進行升頻,降低非必要升頻造成聲音變質的情況;同時也具備黑膠模擬。
▲ NW-ZX500 保有與 NW-ZX300 相同的側邊實體按鍵
▲ NW-ZX500 底部僅剩吊飾孔
▲ NW-ZX500 改採用 USB Type-C 取代行之有年的 WM Port ,記憶卡槽採用與 Sony Xperia 手機類似的抽屜式插槽
雖然 NW-ZX500 的大小與外型與 NW-ZX300 近似,不過卻有許多設計的變動,除了加大螢幕面積以外,由於傳輸介面由原本專用且佔面積的 WM Port 改為 USB Type-C ,底部的設計已經改為弧形,並僅保留吊飾孔,而 USB Type-C 則挪到側面,另外雖然筆者忘了拍攝,但 NW-ZX500 的記憶卡插槽改採用抽屜式,相較 NW-ZX300 容易拿取。
▲上方的 NW-ZX300 頂部有髮絲紋處理,並為平衡輸出端子標柱有 Balanced 字樣
▲ NW-ZX500 (左)機背紋路較 NW-ZX300 細膩
NW-ZX500 頂部維持 3.5mm 單端與 4.4mm 平衡兩個耳機孔設計,不過取消與機身略為突兀的髮絲紋處理,同時 NW-ZX500 的機背的弧度也較 NW-ZX300 更圓潤,背面的止滑材質也更纖細,摸起來質感更好...不過筆者的 NW-ZX300 一買來就裝了保護套避免刮傷,說真的也很久沒摸到播放機本身的質感就是...
▲可針對單端或是平衡選擇高低增益
▲可設定 DSD 的輸出模式與播放特性
至於操作介面部分則與 NW-A100 同樣採用 Android 系統,除了沒有支援特殊耳機的主動降噪模式外,在音質設定則延續 NW-ZX300 的高階機種設定,並未提供一鍵最佳化設定,筆者則仍依個人喜好選擇 Direct 模式聆聽,不過要注意的是若是安裝串流平台聆聽音樂,由於 Android 先天限制會鎖頻,可透過開啟 DSEE-HX 設法強化音質表現。
在聲音的表現, NW-ZX500 雖在聲音相關的主架構設計與 NW-300 相似,但由於強化接地、電容、焊錫等提升,聲音的表現方式與 NW-ZX300 相比之下不太相同,反而更趨近更上位機種 NW-WM1A 的風格。
▲ NW-ZX500 的細膩度與 NW-WM1 看齊
首先是聲音的細膩度顯著提升,乍聽之下會覺得聲音較不飽滿,但實質上聽起來聲音的透明度更夠,也類似於 NW-WM1A 般的通透,且細節部分也隨著聲音的雜訊減少,對於歌手轉音的細微變化更明顯。其次是 NW-ZX500 低頻量感相對 NW-ZX300 收斂,但下沉的質感與深度則更延展。
然而 NW-ZX500 與 NW-WM1A 的表達方式還是有些不同,首先 NW-ZX500 的平衡度比起 NW-WM1A 再更討喜一些, NW-WM1A 雖然細膩,但由於中偏低頻量感偏少,導致乍聽下人聲也比較單薄,但這點 NW-ZX500 則沒有那麼矯枉過正,如此一來在耳機的挑選搭配也比低頻偏多的 NW-ZX300 或是整體較單薄的 NW-WM1A 有彈性。
▲聲音較 NW-ZX300 、 NW-WM1A 中庸,耳機選擇更彈性
不過以筆者個人使用習慣與偏好來說, NW-ZX500 與同為 Android 平台的 NW-A100 有相同的可惜之處,就是續航力與擴充機能的變化;相較嵌入式架構的 NW-ZX300 的播放時間與待機省電模式, NW-ZX500 顯然續航力低了不少,且一段時間不用若未關機電力也耗損比較快。
雖然 NW-ZX500 加入 WiFi 與擴充 app 的能力,但也取消雙向藍牙與 USB DAC 模式, WiFi 功能雖在家中環境使用方便,但若出門在外則須將手機切換成基地台模式或是連接到公眾網;路直接在 NW-ZX500 串流音樂可預期比起透過藍牙來的好,但若以台灣串流平台的音質,加上筆者本身對串流平台音樂定位在便利性,使用藍牙接收模式反而是方便的。
▲ NW-ZX500 表現已經相當趨近 NW-WM1 ,但體積更小巧
若本身仍在使用 NW-WM1A 或是 NW-ZX300 ,筆者認為升級到 NW-ZX500 可能還是要再想想音質提升的幅度、電池續航力還有對串流音樂服務的依賴性等條件,雖然並非沒有升級感,但聲音的提升感與機能的取捨是否符合預期。
不過若是仍在使用 NWZ-ZX1 、 NWZ-XZ2 、 NW-ZX100 、 NWZ-F800 但有意升級新機種的玩家,則同樣具備 Android 系統的可擴充性、尺寸更精巧且音質、驅動力都大幅提升的 NW-ZX500 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尤其在驅動力與支援真平衡架構輸出的特質下,對比使用舊款小驅動力且干擾較高的 S-Master 技術的機種,在聲音品質提升的幅度絕對令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