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升級的 PBGN 歐風成員, PGO Ur1 動手玩

2019.12.19 05:01PM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汽車、摩托車、汽車設計、摩托車

PBGN / Power by Gogoro Network 的最新成員 PGO Ur1 搶在年末電動車補助前上市,筆者也在稍早與 PGO 商借這款與前兩款非 Gogoro 的 PBGN 成員不同的生力軍進行短時間體驗;不同於 Yamaha EC-05 或是宏佳騰 Ai-1 Sport 選擇強調性能的設計, PGO 則是以類似 Gogoro 2 Delight 的 12" 吋設定融合 PGO 的歐風速可達設計,提供給喜愛電動車、但又希望設計不要過於科技感的消費者另一種選擇。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汽車、電動踏板車、摩托車、汽車設計

▲ Ur1 採用與 Gogoro 2 Delight 相同的前後 12 吋車胎設定

Gogoro 2 Delight 的特色就是採用比一般 Gogoro 前 14" 後 13" 車胎更主流的前後 12" 吋車胎,除了較原本車胎有更多選擇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車高也較標準的 Gogoro 2 更低矮,對身材較矮或是女性車主也更具親和力;而 PGO Ur1 也承襲 Delight 的 12 吋車高設定,但在許多細節採用 PGO 自家的部件,藉此提供在外觀之外更多的差異化。

由於原本的安排的媒體試乘車因為調度的關係在另一家門市,故在 PGO 中華門市的協助下提供另一輛店頭用的展示車,而車上額外安裝行車紀錄器,這是一般交車不會有的配備,在此先行說明,同時試乘車有額外開啟性能方案,故在加速性能會略與標準車款更快一些。

照片中包含了大黃蜂類、汽車、大黃蜂類、汽車設計、摩托車

▲位於龍頭的可動頭燈與其它 PBGN 成員相當不同

PGO Ur1 光是車型就與其它 PBGN 車款有顯著的不同, Ur1 是當前除了 Gogoro Viva 外唯一一款採用位於龍頭的可動頭燈設計的車款,使其與 PGO 知名的歐風速可達 BuBu 車系更神似,但為了塑造俐落感, Ur1 也不像傳統速可達在車殼上以貼紙點綴,以沖壓方式在車殼上壓印廠徽、車名等。

照片中跟Assicurazioni Generali有關,包含了摩托車、汽車、摩托車配件、摩托車、摩托車

▲車尾線條仍維持 Gogoro 2 車系的風格

頭尾燈的造型皆為 PGO 另行設計,車頭與其它 PBGO 成員的差異較為明顯,不過車尾部分仍可看出 Gogoro 2 車系的線條,但燈組的面積則較 Gogoro 2 更大一些,不過筆者認為若能將固定在後搖臂的分離設計後擋泥板改為自車身上方的傳統設計,可能會更呼應歐風復古設計感。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摩托車配件、汽車、摩托車、摩托車

▲ LED 燈組的近燈左右兩側會發光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汽車、摩托車配件、摩托車、摩托車

▲遠燈為中央燈組發光

照片中跟Alanyaspor有關,包含了輪、汽車、緊湊型車、汽車設計、汽車照明

▲位於斜板的前方向燈

頭燈則是採用寬六角形設計,底下有著 U 型微笑曲線的晝行燈, LED 投射大燈組則是採用三組設計,左右兩側為近燈,中間為遠燈,由於法規的關係採用全時點燈設定,只要啟動電門後近燈就會維持恆亮。另外 LED 方向燈則位於斜板,採用非等邊四邊形設計,辨識度不惡。

照片中包含了摩托車配件、汽車、摩托車配件、摩托車、摩托車

▲左腳側有飲料架,中間為掛勾

照片中包含了車門、汽車輪胎、汽車、輪、安全帶

▲橡膠杯架套可拆卸清洗

龍頭內側的設計也有 PGO 的風格,在右腳前提供單一杯架設計與中央掛勾,而杯架還有一層可拆洗的橡膠杯套,若飲料濺出可卸下清洗;腳底踏板採用平整化設計,並加入粗曠的止滑紋,不過比起 Gogoro 2 車系的踏板深度也略為縮減。

照片中跟邁阿密大學有關,包含了摩托車配件、汽車、摩托車、排氣系統、汽車設計

▲ Ur1 字樣為壓印

照片中包含了城市車、汽車、汽車設計、摩托車、保險槓

▲尾燈面積較 Gogoro 2 醒目

照片中包含了車門、汽車、轎門、汽車座椅、汽車設計

▲車廂空間與 Gogoro 2 車系相同

照片中提到了POWERED BY、29ogoro、network,包含了汽車、保險槓、汽車、汽車設計、摩托車

▲飛旋踏板

至於車身後半截的設計則是延伸出一段外擴的曲線,營造歐洲老式速可達置物箱與備胎箱般的風格,雖然筆者個人對尾燈的造型不太喜歡,覺得與車頭的造型不夠一致,筆者覺得歐風車款的尾燈還是搭配突出車外的設計較好看一些,不過外型也是足以作為 PGO 與其它 PBGN 差異化風格的設計。另外車廂空間就不特別多做介紹,基本上與其它 PBGN 成員的置物空間是相同的,另外後飛旋腳踏也是 PGO 的部品。

照片中提到了SPORT、REGEN,包含了汽車、汽車、方向盤、汽車設計、摩托車

▲儀表資訊顯示

照片中提到了PLLER C、km/h、RANGE,包含了汽車、汽車、車速表、汽車設計、摩托車

▲時速數字雖不若其它 PBGN 車款醒目,但辨識度仍足夠

PGO Ur1 的理念與另外一家成員宏佳騰較為相似,都是在除了外觀以外的地方盡可能重新設計,雖然儀表板並未如宏佳騰 Ai-1 Sport 採用具備導航功能的大型液晶,但也呼應其歐風復古設計使用自行設計的儀表板,顯示的方式相較之下比較傳統,時速也不像其它品牌採用超大數字,但可辨識性是沒有問題的。另外雖然 Go 啟動鍵也是電容感應式,不過 PGO 強化了靈敏度,號稱配戴薄手套仍可感應,而筆者使用的冬季手套則有手機螢幕觸控能力,也能夠觸發。

照片中提到了PASS,包含了汽車、汽車、輪、汽車設計、摩托車

▲方向燈採用撥桿,握把為 PGO 製品

照片中提到了AN PILLER C、TRIP、SMART,包含了硬件、汽車、相機、時尚配飾、電腦硬件

▲里程資訊與性能模式也是採用撥桿

照片中提到了REVERSE,跟感覺有關,包含了汽車、汽車、汽車設計、輪、摩托車

▲保有倒車鍵

而左右握柄與控制器設計也為 PGO 自行設計,尤其在方向燈與模式切換鍵採用撥桿取代 Gogoro 2 車系的按壓式開關,但使用的方式與機能並未受到影響,仍保留轉彎後回正自動關閉方向燈的設計,但與一般速可達撥桿式開關不同的地方則是不具備向下壓取消方向燈的功能,要取消方向燈則需要再推一次撥桿。

照片中包含了摩托車配件、汽車、摩托車、踏板車M.、擋風玻璃

▲坐墊比起 Gogoro 2 舒適

至於坐墊設計也與 Gogoro 2 Delight 不同,雖然很難說哪一款 PBGN 成員的坐墊最舒適,不過就印象來說無論是 Yamaha 、宏佳騰或是 PGO 的坐墊都比起 Gogoro 2 車系舒適許多;另外雖然中柱鎖點沿用 Gogoro 2 Delight 車架設計,但 PGO 重新設計省力中柱結構,筆者認為踩起來相當不費力,筆者可輕鬆的一腳搭配輕提後握把就將中柱立起。

照片中提到了E,包含了汽車、汽車、汽車輪胎、摩托車、輪

▲鍊條為 PGO 部品而非沿用 Gogoro 2 鍊條

雖然在動力方面,受制於 PBGN 計畫採用統一的馬達與部分機構設計,不過 PGO 也在許多細節導入自行設計的零件,例如傳動鍊條就與 Gogoro 2 車系不同,強調低速時的噪音比起 Gogoro 2 車系更低;而前後輪圈也採用符合歐風設計的多爪式 12 吋輪圈,另外採用瑪吉斯的電動車專用胎,後輪的預設寬度也較 Gogoro 2 Delight 更寬,雖然寬胎會使電力耗損略高,不過也換來更好的穩定性。

照片中包含了累、汽車輪胎、汽車、合金輪、輻

▲前叉為 33 芯

照片中提到了39M、NICHIRIN、007ATON,包含了汽車、汽車輪胎、汽車、合金輪、自行車傳動系統零件

▲卡前為單向雙卡鉗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零件、汽車、前進汽車配件

▲後卡鉗為雙向單卡鉗

同時 Ur1 的前後避震也是採用 PGO 的部品,其中前叉較 Gogoro 2 Delight 原本的 31 芯加粗到 33 芯,使其有更好的穩定性,而前煞車碟盤、前後卡鉗也為 PGO 的部品,前卡鉗採用單向雙卡鉗,後卡鉗為俗稱小螃蟹的雙向單卡鉗,同時在連動煞車的比重條配以 PGO 性能車款 Alpha Max 為藍本,營造出比起 Gogoro 2 Delight 較為運動,但又不若 Gogoro S2 硬派的路感。

照片中跟ti密有關,包含了汽車、汽車輪胎、汽車、摩托車、自行車

▲連動煞車與行路特質設定據稱近似 Alpha Max

在採用較粗的 33 芯前叉之下, Ur1 在轉彎時的車頭較一般 Gogoro 2 車款更為穩定、下沉幅度較不嚴重,對騎乘的信心有相當大的幫助,整體設定也如另一家 PBGN 夥伴宏佳騰一樣設法在運動性與日常道路使用之間取得平衡,當然整體來說無法達到安裝改裝部品的等級,但一般日常使用加上小小熱血也算堪用。

照片中提到了GMB070AT2K069026,包含了汽車、汽車、汽車輪胎、汽車設計、排氣系統

▲馬達為標準版 G2

至於性能部分雖不及 Gogoro S2 、 EC-05 與 Ai-1 Sport 的高性能版馬達,但對一般日常通勤使用也絕對是相當充裕,不過筆者認為對一般非極度熱血的使用者,或許如 Gogoro 3 沒有模式、但在輸出曲線較折衷的模式,會比起 Gogoro 2 預設較為軟弱無力、開啟方格旗後又過度解放的極端性格更好一些。

照片中提到了12月20日、最後一戰、LUXE,包含了汽車、汽車、大黃蜂類、街、汽車設計

▲ Ur1 外型較其它 PBGN 成員柔和,而 12" 吋車胎的車高也相對親民

總結來說,比起 PGO 在油車主力車款以如 Tigra 或是 Alpha Max 等性能車為主,反而第一款智慧電車並未強打科技感與性能,反而是選擇風格較柔和、車高設定相對親民的 12" 吋設計,似乎也是作為與當前 PBGN 成員多以速度、科技與現代感作為產品主軸的戰略差異化, Ur1 的復古歐風造型車款原本就有一票獨特的族群,在結合 Gogoro Network 能源網路的便利換電與電車低速大扭力特性後,兼具典雅與科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