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直都有不同單位甚至自發性的淨灘活動,不過沙灘上的垃圾似乎都沒有減少的跡象,海洋垃圾最麻煩的就是垃圾大部分都由海浪帶來,垃圾從哪裡來以及到底是什麼,促使台灣第一本海洋廢棄物圖鑑的誕生,這本圖鑑有許多單位合作完成,目的是為了更瞭解海洋垃圾之外,還希望能創造出完整的環境教材。
海洋廢棄物從哪裡來
寶特瓶等等垃圾有可能是人為丟棄、不完善的垃圾掩埋場,因為颱風期間、淹水造成的垃圾移動,建築廢材像是磚頭、輪胎等等,通常都是不肖的業者隨意丟棄,還有像是印刷著不同國家語言的各式各樣垃圾,就是由海浪飄送過來的,另外漁網、浮球、保麗龍常見於漁業活動,尤其是捕撈季節更是容易在海灘上遇見。至於觀光客才會攜帶的夾腳拖鞋、防曬空罐等等,就是遊客遺落的垃圾了。
▲每個垃圾都有很詳細的說明資訊。
海洋廢棄物的影響
除了環境髒亂之外,最直接影響的莫過於海洋生物的生存,前陣子在網路上大家瘋狂轉載的海龜鼻孔塞吸管短片,就是很明顯的案例,但其他沒有拍成影片的影響,可能不是光靠想像就能了解有多大的影響力。在海廢圖鑑的網站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垃圾樣貌、材質、常見度、出沒地等等,對環境也想盡一分力的朋友可以到海廢圖鑑的網站去看看
▲目前的垃圾圖鑑樣式很多元,可見海廢垃圾的組成複雜度極高。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