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蓋高樓大廈水壩隧道之前 先做好一顆混凝土保齡球吧

by atticus
2019.11.28 03:40PM
照片中提到了2019、2019.11.28、T,包含了保齡球、吉恩體育航空中心、地板、休閒、競爭

台灣科技大學舉辦纖維混凝土保齡球,學生們透過自製混凝土保齡球並親自測試球體撞擊球瓶的強度和韌性,第一名的團隊還要出國比賽。

這個消息乍聽之下有點荒謬,但癮科技編輯群剛好有20年從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畢業的同事,知道在台灣科技大學弄混凝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必須組隊設計混凝土的配比,包括水泥和水的成分、要加多少的爐灰等易流動的添加物,才能讓混凝土在灌漿時容易流動,凝固時又達到建築物強度的標準,每個細節都不能馬乎。

不僅如此,第一次參與混凝土實驗的同學,還得學習手動攪拌混凝土,體驗現場工作人員的辛勞。這一切的成果應用在一顆混凝土保齡球上也相當有趣,如果混凝土加太少水則不易做成球體,加太多水可能擊出的混凝土球強度不夠甚至裂開。可說是做好一顆混凝土球,代表未來可建造好一棟建築、一座橋樑甚至水壩。

來自全國大專院校和高職的參賽者,優勝者明年將前往美國參加纖維混凝土保齡球全球競賽。[

[照片授權來源:中央社]

1 則回應

  • 混泥土 出場後到 案場 會有個水泥拌漿場品管在現場做檢測,然後給案場 工程師(品管或監工)、案場監造 簽章,但我在國家交通工程工地看到的現況是:通通都是假資料 ...連品管試體 跟灌進去的料都不相同,試體會+粉,灌料常常偷加水(黏稠度跟流動性)..很多乾料其實灌不進去都得偷加水打稀,但結果是強度會衰減..或是強度提升周期拉長,三天能拆板模拖到七天才敢拆,連實驗室試體作壓力測試,強度都拖到7天後才拉上來....幹這行的都要沒良心才幹的久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