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兩大外送平台Foodpanda、Uber Eats服務區逐步擴展,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歡一鍵下單,在家輕鬆享用美食。不過外送平台的盛行同時改變了餐飲業的生態,而評分制度、廣告宣傳等讓人越來越難判斷餐廳的真實好壞。那麼在訂餐之前,要怎麼做才能避開隱藏的雷店呢?本篇介紹幾個避雷的方法,供用戶參考。
參考平台上評分、評語數量
外送平台的合作餐廳有很多,最方便判斷的標準便是評分(星等)與消費者評語。一般來說,Uber Eats、Foodpanda上的店家評分平均在4.5星左右,如果碰到3星或以下的,在下單之前就要多加考慮,或是先查看其他用戶的評語。
▲在Foodpanda介面上可以看見分數與評分人數。評分人數越多越能知道店家真實情況,如果只有少數人評分的話,有可能是新店家或只是店家廣告。
▲在Foodpanda選定店家之後,在點餐頁面點選店家名稱,可以看見其他消費者的心得評論,由此推測評分高低的原因。
▲Uber Eats一樣可以看見評分與人數,不過沒有提供評語。
雖然分數給了其他消費者參考的標準,不過因為評分相當主觀,因此外送平台上的分數並不完全可信,也有不少優良店家是因為外送過程較慢,導致分數受到打擊。外送平台上的店家種類豐富,照片也都讓人食指大動,如果想要避開雷店,綜合分數、評分人數、評語等資訊,才能夠有基本的篩選過濾。
至Google搜尋是否有實體店家與消費評論
如果想要多一層保險,用戶可以上網Google店家名稱或是地址,查看Google上的評論。透過Google搜尋通常會有2種結果,一是順利找到店家,並且可以找到如地圖、評論、評分訊息,另一種則是沒有實體店面,也就是該店家只依賴外送平台謀生,是目前外送平台滿常見的營運型態。
▲除了Foodpanda上的評語之外,用戶也可以直接Google店家名稱,查詢評分與評論。
▲Uber Eats雖然沒有提供用戶評論,不過點進點餐頁面之後,可以看見店家名稱與地址。
▲然而,將店家名稱或地址放入Google搜尋,無法找到結果,或是出現了不同的店家名稱。由此可知,該店家並沒有實體店面,或是登記的是錯誤的資料。
相較而言,有實體店面的店家資訊公開透明,比較有保障,而沒有實體店面者則需要謹慎以待,避免踩雷。通常Google評論的評分分數都會比較低一些,平均大約3.5顆星至4顆星左右,當然4顆星以上的店家最為保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Google評論也有洗評價的可能,用戶在查詢時可留意是否全部都只有正面讚美,太過正向統一的評論可能是店家造假。
防雷三步驟:評分、評論、丟Google
外送雖然方便,但也藏有風險,如果想要避免在外送平台如Foodpanda、Uber Eats上踩雷的話,建議在下單前多留意各方資訊,不要被精美的封面和食物照片蒙蔽。外送平台的用戶評分、評論是最直接的判斷標準,接著Google搜尋提供第二層防護,多一次查詢同時也是多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