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的 Computex Taipei ,整個電腦世界都震動了。華碩小筆電 eeePC 橫空出世 (後來大家都改叫 EPC),史上首台非常貼近 5000 新台幣的電腦就此誕生了。
史上首台5000台幣的筆記型電腦
這個小東西,在 2007 年低迷的經濟環境下,突然爆紅。市場價格 200 美元有找,換算新台幣當年 6000 元有找... 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都是一個便宜到不可思議的價格。基本上功能和價格直接打趴封閉系統的電子字典,相信當時的霸主快譯通和無敵,以及日本的Sharp,怎麼樣也想不到還有這一招吧!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認識其他不可錯過的經典筆電:
▲ EPC 的功能和價格直接打趴封閉系統的電子字典。
有好一陣子, 3C 宅圈子裡面,人人手持一台 EPC ,而且重要的是,螢幕背後一定要貼上各種社群貼紙,例如 Firefox、Opera之類的,改改電池算是基本款,其他各種魔改,後面有專區介紹。
▲ 當時 3C 宅圈子裡面,人人手持一台 EPC ,而且重要的是,螢幕背後一定要貼上各種社群貼紙。
EPC誕生和演化的故事
雖然說不是評測文,還請讀者耐下心先來看一下規格,後面會提到很多相關的都市傳說。
品名 |
Asus Eee PC 701 |
CPU |
Intel Celeron M 630MHz (實際執行 533MHz ) |
顯卡 |
Intel GMA 900,分享主記憶體 512MB |
記憶體 |
DDR2 512MB |
螢幕 |
7 寸 16:10 800 x 480 霧面螢幕 |
儲存空間 |
2GB / 4GB / 8GB |
網卡 |
Atheros 100BaseT 有線,802.11b/g 無線 |
鏡頭 |
前置 webcam (700型無) |
電池 |
39 瓦時 |
重量 |
920g |
看完了嗎?頭有點昏吧?別急,我編個故事給你聽,聽完就能記住這台小筆電的規格了。
「以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意外。」(華碩同仁陳述的正確歷史文章請看這)
2005 年,某 CPU 大廠的某個 PM 挫賽了。一顆標定 600MHz 的 Mobile CPU (設計給筆電用的)本來設計還可以超頻 633MHz ,甚至電壓給足,理應該衝上 800MHz 的。結果,跑 600Mhz 的標準速度時,吃電跟喝水一樣,標準 2s2p 39 瓦時的電池,可以在短短 1小時內吸乾。先別說 Mobile 型 CPU ,桌上型同時脈 CPU 也吃不到那麼多電,這個明顯的瑕疵有點嚴重啊。怎麼辦咧?都生產出來一批了。沒關係,公司有個優良傳統,就是出包時找台廠 ODM 吃下來。當然會提供附帶的好處一大堆,但這次幸運選上的台廠,就是要先想辦法去化這一批有點「奇特」的 CPU 。
這次,輪到某大廠吃下來,當時被指派去喬事情的,是個平日嚼檳榔,煙酒不斷的 PM ,就叫他老王好了。當然老王現在也是翩翩君子,在投資界也算是一個咖,當時... 可能就年少輕狂吧。當年的老王非常不得人待見,外在形象差就算了,講話還嘴巴臭(就是講話太直接,完全不懂委婉是什麼意思),最扯的是,每次他預測的壞事還都會中。在某大廠的「和樂」文化之下,完全就是個異類。這時有個屎缺,所有的 PM 都跑光,當然就塞給他來做,不然咧?不打勤,不打懶,就打不長眼。
想當年,可是該台廠呼風喚雨的年代,筆電隨便做隨便賣,品質也還算蠻高的,還送上俄羅斯太空站服役咧!哪裡有什麼煎肉盤石的狀況。PM 老王心裡很清楚,這個案子搞砸,他的飯碗也就丟了,這明顯是故意的。不過呢,老王某天看到當時已經降到底還滯銷的數位相框產品,突然靈機一動,這 CPU 搞筆電可能不會成功,來降規打擊電子字典,然後賣一個比他們便宜的價格,應該能推的動。
於是,老王開始跟供應鏈討論,是不是能夠掃貨這批 7 吋 800x480 的數位相框面板,這批 CPU 也是流血價出清,加上四處搜刮可能的最低價零件,整個 BOM 根本是狂,加上該廠預定利潤以及管銷之後,還是跟預定的市場價新台幣 5000 元差異不小,也就是說就算賣 5000 元還能賺點小錢沒問題了哈哈。
老王把計畫往上報,這下好了,連大老闆都下來直接關注這個專案。老王就立刻麻雀變鳳凰了,除了大膽採用了 Linux 作業系統以外,還大手筆的搞了 3000 台送給國內外開發者、網媒,並且讓每個人都簽了非常嚴格的 NDA ,不到預定時間,不可以對外透漏,否則求償絕對是把新台幣的千萬當成單位搞死你。
硬體搞定了,軟體咧?老王屬意便宜的 Linux ,當時先找了家「胡椒 Linux 」公司先行設計,但因為某些原因,老王後來找了國內的某 Linux 大廠照著「胡椒 Linux 」 的刻一份(各位設計師朋友,這故事好有即視感,是吧?),但使用者介面要完全抄襲當年紅透半邊天的 Windows XP,最後出貨的時候,部分是出國內某廠的,部分又是出國外另外一個廠的作業系統。
不過,那不重要,大家後來拿到手,就會裝上 Ubuntu Netbook Remix 或是魔改 Windows XP,國內某廠和國外某廠的 Linux 做的是多好,還是多爛,也沒有太多人在乎了。
順便講一個支線故事。在下當然拿到了 700 型的開發機,跟量產型差異不大,只有儲存空間更小,只有 2GB、以及沒有 webcam。當時預裝的是介面超像 Windows XP 的那個台廠 Linux。但是,真是難用到爆。要知道,Linux 的程式,至少都要有 640x480 解析度才能跑,而仿製 Windows XP 的 Linux ,下方的工作列就吃掉 40px 左右,結果,還設計了一個快捷鍵用來上下移動視窗,每次操作都要上下挪視窗,簡直是蠢死了。
因為這個介面上的缺陷,在一次出差旅程中,筆者和 UI 設計師在餐巾紙上畫下了重新設計的介面,上面標上每個部份要佔多少 pixel ,十分詳細,基本上可以直接開工施做。三天後,UI 設計師就熬夜把它趕出來,Ubuntu Netbook Remix 的介面程式共三個 DEB 包,直接可以套在標準的 Ubuntu 上面。才放上去 LaunchPad 開放下載沒幾天,就破百萬次下載。後來老闆 Mark Shuttleworth 大喜過望,成立專門團隊來搞 UNR 。過沒多久,Toshiba、Dell等大廠也開始推出內裝 UNR 的小筆電,甚至後來 Ubuntu 的介面也改的超像 UNR 。
回頭看看老王,他很聰明的沒有預裝 Windows ,但是卻提供了完整的驅動程式。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嘛。嘿嘿嘿...。
大紅大紫之後,後續還陸陸續續的出了 900 型、1000 型等等,過了幾年好時光,Apple 才出手打破這個市場,推出了大名鼎鼎的 MBA。
小又薄,很好攜帶
回頭談談使用的情境好了,由於一開始就是設計成電子字典一樣的存在,體積很小,可以輕鬆放進各位的 LV 包裡。而且,不到 1kg 的重量,跟當時市面上動不動 2kg 以上的筆電比起來,真是太小巧可愛了,數不清的小女生買了一台,包了粉紅 Hello Kitty 膜,就是要在咖啡廳拿出來當 MP3 播放器聽音樂還是查字典的。小男生也不遑多讓,能怎麼改就怎麼改,上面一定要貼滿各種社群貼紙,一時之間,熱鬧非凡。
但是,回到使用本質,那個觸控板真是恐怖的難用,大家都是接上滑鼠在操作,有許多人為了方便,居然花上筆電25%以上的錢去買了無線滑鼠,長輩(鄉民字典:有錢的大爺)當然是買藍牙版的,一般鄉民則是插一個 dongle 的。
雖然鍵盤也不是特別好用,但是當作電子字典輸入還算是不錯的,當年的光華商場,除了幫你灌 Windows XP 服務以外,當然還會幫你裝上 Dr. Eye,或是強一點的裝上 StarDict 然後外掛各國語言字典,歷史上第一台免費加多國語言的電子字典,就此誕生。
還是各種魔改
前文不是說各種魔改嗎?下面列出來的絕對足夠嚇死人:
- 儲存空間很小,只有 2GB-8GB 嘛,那就加大儲存空間:改USB、改SSD、加第二SD卡槽、還是 改外掛USB裝WindowsXP。
- 電池的電量只能撐 2-3 小時嘛,那就 改電池。
- 然後,螢幕太小或是想加個觸控嘛,那就 改EPC900的螢幕上去、改觸控(1)、改觸控 (2)。
- 機體小小的很想隨身帶著上網,那就改3G網卡 或是 改 4G 網卡。
- 然後呢,WIFI嫌不夠快嘛,那就改 802.11n WIFI。
- 想帶去車上當車載電腦嘛,那就增加內部 USB 埠 然後 幫額外加裝設備改開關 再 改 GPS 還有車用很重要的 改 FM 輸出。
- 速度還想更快當然可以超頻,並且大幅減少電池壽命(扶額)。當然,為了超頻,改溫度感知器、改散熱 應該算是基本常識,改高速記憶體 也很必要,免得瓶頸在記憶體上。
- 除此之外,不知道要改來幹什麼,但是 改 Modem 還是可以的。當隨身傳真機用嗎?
頭昏了嗎?
- 最後,還有跟改 DIO 一樣的,全套改:同時改觸控、藍牙、儲存加大
以上列出來的各種魔改內裝,外觀的各種世界奇觀就不多說了,什麼 Hello Kitty 、滿版施華洛世奇水晶真的只是基本款...。
▲ EPC 各種魔改,可以看到人類創意的無極限
想當年,2007 的你,是否買了一台 EPC 呢?現在它在哪裡?要不要在評論裡跟我們分享你的小故事?
63 則回應
哈哈...
2. 當初Eee PC以OLPC為概念,以將近低於5,000元價格,即可買到一台可以文書上網行動裝置造成話題。也因為Eee PC低價筆電在市場上獲得極大成功,其他電腦廠商相繼跟進推出類似產品。也才會有Intel主導採用Atom處理器,以及AMD主導Fusion APU(Bobcat),甚至是威盛C7M、Nano處理器之小筆電(Netbook)、迷你主機(Nettop)及教育用低價電腦(Classmate PC)產品。
3. 一開始Eee PC剛推出時採用修改介面Xandros作業系統,以Debian Linux為基礎開發之作業系統。後來另推出Windows Xp、7 (Starter及家用版)版本,直到2013年因ipad及Android平板崛起才宣布停產。但原先Eee系列部分產品(例如11.6/12.5吋Eee PC、Eeebook Nettop)則併入主流筆電及迷你主機系列,以另一型號延續至今,而稍後問世Chromebook及二合一Windows筆電,也算是小筆電概念延續產品。
讓網友聽聽一個當事人的 親身 說法
MBA 的價格應該是貴上許多吧,我覺得應該不是這個原因....
www.cool3c.com/article/150298
我也不能說澄清文章沒有意義,還是有他的想法在。但寫澄清文章的人一句「一舉將華碩封神的產品」寫進來,整篇真的超無聊,就奠定了誤打誤撞的這篇可信度提高了兩成的基礎
試想一下,Eee PC是2008的產品,時隔11年,這主題已經沒什麼好炒作的。如果沒有經典技研堂的這篇「誤打誤撞」文章,直接以同樣的方式,標題寫「華碩封神的Eee PC歷史」之類來貼文章,大概不用三秒鐘,文章就沉了吧。所以某個程度上,官方(這應該不能說官方,畢竟澄清文作者不是以華碩身份發言,但應該至少當年的內部相關人員)是寫的澄清歷史還要感謝一下這篇「誤打誤撞」的稗官野史,畢竟有了這篇野史,官方有關的人員澄清文才得以流傳。沒有這一篇野史,官方有關的人員所謂正確的歷史,不會有什麼人關心啦,當年的廣編都寫了這麼多,現在除了一小撮相關人士,誰還特別記這個。
歷史的史料可信度排名上,正史、官方歷史之類的可信度是最高。稗官野史或是傳說的可信度是最低。不過在研究歷史上,不能把官方史當作絕對的證據,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雖然正史是官方紀錄,可信度高,但官方紀錄的缺點就是會隱惡揚善,惡的就縮小,甚至變到不見,善的會放大,大到空前絕後都有可能,所以在有辦法的情形下,就要找看看有沒有第三方的歷史紀錄。舉個例子,清朝到民國的近代史,你敢只看國民黨編的?我們小時候被國立殯儀館涂毒就算了,現在人再看這段歷史就不應該只有一種版本。
像「將華碩封神的產品」這種話,就是把善放大到不行的話術(這可能上層愛聽啦)。如果真的這麼厲害,後來也不會這麼快就被宏碁小筆電趕上吧。如果這個時候,有個宏碁的人跳出來寫同樣一段的小筆電歷史,再拿來與華碩人寫的對照,就可以比較持平了,我就不相信宏碁寫小筆電的歷史會完全認同華碩相關人員所寫的角度,一定是有些可以重合,但有些不太能認同(小筆電怎麼不是將宏碁封神XDDD)。
稗官野史可信度雖然低,但也不見得就完全不能用,還是要綜合判斷。像古早年代很缺乏史料,只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就有可能旁及一些傳說或是一些神話故事,來進行一些後設的假說,以待日後可能考古有什麼新發現再來更新。
扯遠了,我相信有華碩老王這段事蹟,哈哈哈。
#雜感
#官方歷史缺點除了隱惡揚善之外還有一個特質就是通常滿無聊不有趣
現在在房間角落…
電池容量由原來的待機10.5小時,衰退至8小時左右,
硬碟也更換為SSD,上網看影片雖然不夠力,
但是一些PLC聯機、IPCAM之類的測試維護工作,
不必攜帶較重的NB就能達成任務,
所以還是相當主力的外出攜帶機種。
在展場看到實機後
好迷你呀
立馬請朋友留了一台
我記得實售價是9990
拿來孝敬女友
時光飛逝現在都已經成為女王大人了。
一開始還只打算跑 Linux ...
當年為了這套新出來的產品,不知道有多少NB產業鏈業者,為了這新成員,耗費了多少庫存與呆滯。
沒錯,都市傳說當中,其實後續最嚴重的問題是中低階文書機死一片。各廠都被迫得出小筆電,結果都是被迫自己把自己玩死,利潤還相當的低。這情況維持好多年,直到後來超極本出現,才有了點轉機。
是的,一個小筆電產品出來,打趴了電子字典,也打趴了低階文書筆電。也成為了長達5-6年的NB海嘯。
作為消費者,我最不爽的是原本5件殼現在都變4件殼,都是小筆電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