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請問誰發明了筆記型電腦?登登!你答錯了,其實不是我們今天介紹的 Compaq SLT/286 。而是一台你聽都沒有聽過的 Osborne 1 ,由 Osborne Computer 出品。不過咧,這機器因為沒有內建螢幕,筆者私心覺得跟現在的筆記型電腦差太多。對對,你提醒我了,IBM 5100 系列呢?這個長的太不像現在的筆電了啦,頂多可以說是可以提著帶出門的整組電腦,只好出局。我們今天來介紹的,是現在筆記型電腦的元祖機型:Compaq SLT/286。
令人驚豔的超輕薄電腦!電力超群!史上第一台軍規筆電!
這台「僅有」22公分厚、 6.35 公斤重的膝上型電腦( Laptop ),配備了全新的低功耗省電 80C286 12 MHz ( 約 0.012 GHz )CPU ,640KB( 約 0.00064GB) 主記憶體和巨大的 20MB ( 約 0.00002 TB ) 或者選配的 40MB ( 約 0.00004 TB )硬碟!更別提,充一次電能夠使用 3 小時了!(謝謝 closer 讀者幫忙考證正確記憶體大小,一時眼殘抄錯資料)
其實,最厲害的是這個規格:內建的硬碟可以承受 80G 的衝擊。這樣說吧,飛行員在沒有穿加壓服的情況下,頂多就承受到 4G 衝擊加速度,再多就會失去意識了。著名網站「電腦歷史」甚至這麼形容:可以丟在紐約計程車的後車廂裡承受一趟次。不了解這個梗的話,可以去看這部電影:美國版 Taxi (2004)。你知道的,紐約市天龍國的計程車,都有裝機械增壓 4.6L V8 引擎,在塞車的市區幹掉 V12 6.0L 引擎的 BMW 760 ,靠著大扭力輕而易舉。
以當時的眼光看來,這樣的規格簡直是外星科技,雖然極為高價 (當時美金 5,399 起,差不多半台車的價格),但是呢,對於「成功的商務人士」來說,根本九牛一毛。
▲強悍的機體可以丟在紐約計程車的後車廂裡承受一趟次,當然也可以忍受肥貓的重擊。
完整的各式週邊、連接埠,以及可分離鍵盤
Compaq SLT/286 ,配備了 1.44MB 軟碟機、內建硬碟、擴充底座、外接鍵盤或滑鼠的 PS/2 、序列埠 RS-232 、並列埠 LPT 。內建的分離式機械式鍵盤還可以拉出來使用。除此之外,透過選配內建的 2400 bps 數據機,可以用電話線連上遠端的 「迷你電腦」( mini computer)伺服器來處理資料。或是與另外一台具備數據機的電腦傳輸資料。
▲ SLT/286 內建完整的各式連接埠,以及當年很流行的可分離式鍵盤。
可能要跌破各位眼鏡的是,內建這麼多週邊,其中最不常用到的,其實是可以附加上去的軌跡球滑鼠。跟我們現在使用的環境相反,當年主要都是用鍵盤在操控電腦,滑鼠什麼的,要等到圖形介面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3.1 普及,才變成一個常用的週邊。不然當年大家都拿軌跡球玩模擬城市( Sim City )的。
撲天蓋地的媒體宣傳
在當年,這機器一推出,紐約時報就用了三版抬頭的重要位置來寫這台機器。當時的權威雜誌之一 Personal Computer World 也用了封面故事來大肆報導。
在這之前,世界上還是有很多電腦嘗試著做「膝上型電腦」,但是,動輒 11 公斤以上的重量,大概只有 約翰希南 這種強壯的男人,才有能力拎著價值半台車,重量約等於一顆汽車輪胎含輪圈的 IBM 5100 還是 Compaq Portable III 這類機器四處趴趴造,去星巴克,插上數據機( ?)處理公事。更別提很多所謂的「膝上型電腦」根本就沒有內建螢幕,總不能後車廂永遠放著一台陰極映像管螢幕吧?
想想,科技的進步真快,從指標性的個人電腦 Apple Macintosh 128K 在 1984 年推出,到 1988 年 SLT/286 面市,只花了 5 年。
▲ 由於 SLT/286 的產品太先進,媒體爭相報導。
SLT/286 與今天筆電的設計比較
檢視今天的筆記型電腦,與 SLT/286 相比,其實相差無幾。
-
蚌殼開閉式的機體, B 面是螢幕:這個外型設計,直到今天,最流行的還是完全一樣的機體設計,只是薄了不少、輕了不少,但是也比較脆弱。
-
內建鍵盤、滑鼠(軌跡球):當時的膝上型電腦可不是每一台都可以配備滑鼠的呢!其實就連 Compaq SLT/386 也還是要選配。
-
內建硬碟:1988 年的時候,絕大部分的電腦可都是沒有安裝硬碟的唷。那個時候,「開機」可是一件大事,拿出作業系統軟碟片,然後把軟碟片上的灰塵用嘴巴吹一下,才敢插進去軟碟機,等好一陣子咿咿呀呀的聲音之後,電腦才會很不情願的開機。這個時間夠長到可以泡杯手沖咖啡、在影印機室與同事聊聊天、還是去收發室看看有沒有公文送到。
-
設計有配件擴充底座:現在的 ThinkPad 因為不再需要,已經失去了這個特色。但是在 USB Type-C 還沒有出現的年代,使用 X 系列的玩家,幾乎人手一台擴充底座呢。沒想到吧?離現在 20 年以前就有啦!
-
裝有 Intel CPU 並運行微軟 Windows 視窗作業系統:當年的膝上型電腦,還有一些是執行其他的作業系統的,雖然 Wintel 架構並不少見,但是20年來,這個架構還沒有成為時代的眼淚,也真的不容易呢。
是不是?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Compaq SLT/286 有點笨重,但是它的設計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時代,很了不起的。後來,全世界規模的模仿之下,這種類型的機體設計,著實還流行了一陣子呢。
想當年,1988 的你,是否很囂張的買了一台 Compaq SLT/286?現在它在哪裡?要不要在評論裡跟我們分享你的小故事?
3 則回應
(想當年我在 1990 年買的 286 桌機記憶體也只有 1MB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