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Sony Mobile 重整產品布局,先以 Xperia 1 作為展示新生 Xperia 特質的超旗艦機,結合 4K UHD 21:9 CinemaWide 顯示器、 Sony 三鏡頭、 Alpha 相機技術、 CineAlta 專業影像製作與回歸 Xperia 特色的對稱外型,並在下半年推出幾乎承襲 Xperia 1 特質、但尺寸更為小巧的 Xperia 5 ,這次也針對 Xperia 5 進行評測,並提出一些與 Xperia 1 相較下的觀點。
▲與 Xperia 1 同樣採用指紋辨識與開關分離設計
▲乍看下是白色的 Xperia 5 璃光灰放在 Xperia 1 旁方能辨出灰色特質
Xperia 5 有著近似 Xperia 1 的整體造型設計,同樣採用對稱設計美學,而指紋辨識器同樣也是與開關分離,不過卡槽從頂部挪到側面,邊框也從消光處理變成亮光處理,此外後方的相機模組同樣是三鏡頭,但從置中挪到單邊。這次評測的是容易被誤會為白色的璃光灰,璃光灰介於 Xperia 1 的白色與灰色之間,微妙的曖昧色澤使其容易騙過人眼產生近似白色的錯覺。
▲寬度略減成就 Xperia 5 更好的握感
如果就產品特性區別,上半年所發表的 Xperia 1 比較像是過往的 Premium 超旗艦機種,而 Xperia 5 則如同以往的年度旗艦機,雖然帳面上達 6.5 吋,只是此次藉由 CineWide 的 21:9 螢幕比例,使得 Xperia 1 握起來相當適中;而延續 CineWide 21:9 比例的 Xperia 5 則透過 6.1 吋的螢幕大小,將寬度控制在更適合單手操作的 5.8 公分寬。
▲ 21:9 螢幕剛開始並不習慣,但一旦適應就會發現其視覺上的優點
雖然 Xperia 5 並未如市場主流以各式螢幕技術呈現近乎無邊框的視覺體驗,不過拜 21:9 螢幕比例以及較過往更小的上下邊框, Xperia 5 的螢幕佔比感受上仍相當不錯,且若用於觀賞原生 21:9 電影或是短片,亦可化身掌中電影院。
▲雖解析度僅 FullHD ,不過依舊具備 HDR 、導演模式等特色
Xperia 5 的螢幕解析度也維持在 Xperia 年度旗艦的 FullHD+ 層級,並未達到 QHD+ ,不過由於 21: 9 6.1 吋的螢幕大小與同樣為支援廣色域與導演模式的 OLED 顯示器,比起 Xperia 1 在一般使用並不顯遜色,同時 FullHD 的解析度也相對 4K UHD 來的省電,在電池僅 3,140mAh 的情況之下,一般使用的續航力仍略高出 Xperia 1 。
▲硬體測試數據
Xperia 5 的核心硬體則承襲 Xperia 1 的規格,同樣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55 平台,台灣版配有 6GB RAM 與 128GB 內建儲存,算是中規中矩的旗艦機規格,然而部分品牌類似價位的旗艦機則提供達 8GB 以上的 RAM 與 256GB 甚至 512GB 儲存的選項, Sony Xperia 相較之下在全球各地仍是以單一規格為主,並未提供多種記憶體配置。
▲相機模組與 Xperia 1 幾乎相同,僅主相機未支援 960fps 高速慢動作
相機硬體部分與 Xperia 1 有著幾乎相同的規格,採用三重 12MP 元件,包括 26mm 1/2.6" 吋的 12MP 主相機, 52mm 1/3.4" 的 2 倍相機,與 16MP 1/3.4” 的泛焦超廣角相機,唯獨 26mm 元件取消原本 Xperia 1 所具備 960fps 超級慢動作的支援。
▲ Xperia 5 相機軟體版本較 Xperia 1 更新一些
也由於推出時間較晚, Xperia 5 的相機軟體版本又更新了一些,例如增加在眼睛追焦時自動曝光與測光的頻率,由原本 15fps 提高到 30fps ,藉此在拍攝動態題材時有更精確的連續自動對焦與曝光穩,同時也改進數位變焦時的影像處理演算,使照片的細節更清晰,另外在 CinemaPro 錄影也添加可設定兩個焦段進行自動焦點轉換等。
▲記憶卡槽在側邊
在台灣 Xperia 1 還未正式更新到此版本前,可感受 Xperia 5 在相機的使用體驗雖大致與 Xperia 1 相似,不過似乎感善相機啟動的反應速度,沒有筆者目前手中 Xperia 1 使用快速相機啟動的黑畫面問題,也希望台灣版本的 Xperia 1 能盡早收到此新版本提供更好的相機操作體驗。
不過從日前與 Sony Mobile 總部工程師的訪談,可感受他們對新世代 Xperia 的相機體驗與其它品牌相當不同,當前主流手機市場的相機功能幾乎都將"軟體定義相機"視為重點,以結合 AI 與軟體的方式,使多鏡頭的體驗宛若單一變焦鏡頭,並透過 AI 演算方式用最簡單的方法拍出傳統相機難以拍攝的題材,例如手持合成夜景、數位模擬景深等等。
Sony Mobile 在 Xperia 1 與 Xperia 5 上,反而是希望把手機上的相機有著與 Sony Alpha 專業相機、 CineAlta 專業錄影設備相近的專業操作體驗,大量導入來自專業設備的操作體驗,並且降低數位影像合成技術在最終照片處理的涉入,或許對曾用過 Alpha 相機的使用者會覺得親切,只是以單純想用最簡單的方式拍好照片的消費者就顯得比其它旗艦機來的複雜。
▲ Xperia 5 拍攝樣張
▲主鏡頭最近拍攝距離有點尷尬
實際拍攝時, Xperia 5 與 Xperia 1 扣除掉運作反應,基本特性仍相當類似,例如切換到超廣角較標準與二倍焦段的切換時間差較長,以及在一些場景若以全自動測光偏曝光不足的情形,都與 Xperia 1 的情況類似,整體發色不會過於鮮豔,雖然較其它品牌以鮮豔色調吸睛的做法不同,不過相對色彩較為自然,多少感受到兩款機種在相機調整是具有一定的延續性的。
當然,從今年 Sony Mobile 大動作重新調整產品線設計與命名,能感受 Sony 這次是真的希望能傾集團資源,將從電視、影音、攝錄影到遊戲娛樂等特色濃縮在 Xperia 行動設備上,較前兩三年的設備確實有相當大幅度的進步,但對比市場競爭對手著重在操作簡易、輕鬆拍出好照片,新生 Xperia 仍較為複雜了些。
▲ Xperia 5 單手握持相當順手
當然撇開主觀性的直接比較不談, Xperia 5 仍是一款提供良好握感,優雅外觀設計,且拍攝品質仍有一定水準的旗艦機,同時源自 Sony 專業設備的拍照與錄影機能,也對有專業影像拍攝經驗的操作者可結合他們的經驗使用,或是對有興趣進入專業影像製作的使用者提供與專業設備操作具相似性的學習平台。
▲ Xperia 5 與 Xperia 1 令人感受 Sony Mobile 有重振的跡象
Sony 手機近年相較市場領先者在體驗較為落後,同時去年 Xperia XZ2 系列與 Xperia XZ3 更因為外型大幅改變受到過去愛好者的惡評,今年 Sony 兩款旗艦級機種 Xperia 1 與 Xperia 5 ,可看到在集團架構重新整併之下,一方面想重新塑造過往消費者喜愛的 Xperia 元素,又希望能夠在投注集團影音與專業領域的資源後,再次提供與眾不同的 Sony Xperia ,以 80% 娛樂、 20% 專業,盼能作為與它牌的關鍵差異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