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的 A6000 是相當長壽的機種,自 2014 年初發表以來不僅持續銷售,甚至在兩年前還推出新顏色,中間歷經 A6300 與 A6500 的推出, Sony 也僅不過是把 A6000 自中階機定位到入門機種,雖然至今來看 A6000 仍是"夠用"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但 Sony 也終於在最近推出作為延續 A6000 的 A6100 ,近期也針對這款新入門機種進行體驗。
▲ A6100 與 A6000 外型相似度極高
▲轉盤配置仍具機頂與後轉盤
▲充電介面較可惜維持 microUSB
筆者認為,從材質機構來看, A6100 層級也銜接 A6000 的特性, A6100 同樣未採用 A6400 、 A6600 的合金機身而是維持塑料材質,整體的按鍵配置也與 A6000 相近,並維持 W 電池、 microUSB 充電介面等設計,不過後方的 LCD 翻轉機構加入上掀自拍,同時也具備觸控功能,但若裝設眼罩則會影響 LCD 上掀機制。
▲握柄處有輔助配對用的 NFC 標籤
此次 Sony 在新一代 A6000 家族當中,自 A6100 、 A6400 與 A6600 都使用同一張 24.2MP 感光元件與 425 點混合式對焦點配置與 0.02 秒快速對焦,僅透過不同的引擎限制如最高 ISO 、錄影機能等規格,扣除掉機身材質、錄影 HLG 格式支援、 LCD 與電子觀景窗解析度外, A6100 與 A6300 的差異似乎沒有過於顯著。
▲ A6100 支援動物瞳孔追蹤
雖說 A6100 整體的特質與 A6000 相當接近,但拜採用全新的感光元件與引擎所賜,也較核心技術規格已經差異有五年之久的 A6000 提升不少,其中最顯著的差異就是支援瞳孔追焦功能,這也是自 A6400 最先導入的功能,此項功能不僅可在拍攝人物時使用,亦可辨識動物的瞳孔,對拍攝動態題材相當便利,只可惜僅 A6600 才具備錄影時的瞳孔追焦功能。
▲後方按鍵配置維持 NEX 系列傳承下的配置
A6100 的操作感仍令人熟悉,畢竟整體設計承襲自 NEX 時代經典機身 NEX-7 的主要配置,電子觀景窗則與 A6000 規格相似,為 144 萬畫素,雖然比起 A6400 、 A6600 的 235.9 萬畫素差了一些,不過對初階使用者也堪用了。
▲若未搭配眼罩臉部容易誤觸觸控、但裝上眼罩會影響螢幕上掀
翻轉 LCD 加入觸控功能雖立意良好,對習慣智慧手機操作的消費者更易上手,但如筆者較習慣使用電子觀景窗,卻由於 A6000 系列的機身設計使得使用電子觀景窗時,臉部容易接觸到觸控螢幕,若設定為觸控改變焦點或是觸控指定鎖定追蹤對焦,就很容易使焦點因為誤觸而跑掉,這是個人在使用上較困擾的,唯有取消觸控焦點或是搭配眼罩使用才能避免。
▲此為搭配 FE18-135mm ,以瞳孔追蹤模式拍攝,即使是連拍也不會將焦點聚在臉外
此次 A6100 在對焦系統相較 A6000 的進步幅度相當顯著,雖然這樣比較有點不公平,畢竟兩款機種落差達五年之久,不過 A6100 在 80% 情境的對焦速度與合焦情況都是令人滿意的,僅有少數特殊環境出現迷焦,但也多半在相當快的時間就顯示無法合焦,不會浪費時間重複嘗試後仍是脫焦的情況。
不過 A6100 對於經常拍攝人物或是寵物的使用者是相當便利的, A6100 具備的瞳孔追焦系統有助在拍攝動態人物或是動物題材時,可藉由追蹤瞳孔拍攝明確且清晰的臉部表情,像是筆者此次出差就有需要拍攝演講者的情境,此時透過瞳孔追焦系統,可避免焦點漂移到講者的衣物或是背景,有效提升主題拍攝的成功率。
▲高 ISO 表現不俗
此次搭配拍攝的還是標準的 Kit 鏡 16-50mm 電動鏡,畢竟是作為入門鏡頭,解像力的表現一般,算是無法發揮新感光元件的實力,但筆者認為新感光元件在影像表現最大的價值是高感光度的顯著提升,即便是 ISO 6400 下,影像的品質仍在可用範圍。
▲縱使搭配 Kit ,畫質表現也相當出色
這樣的高 ISO 表現除了勝過原本 A6000 許多外,若相較手機高感光下的表現也不會有顯著的大量後處理感,不過若是拍攝夜景題材,畢竟不少中階機具備基於多張影像堆疊的手持夜景, A6100 在手持夜景拍攝的影像表現就相對不利,但這也是當前所有相機都得面對的情況,畢竟手機的小尺寸元件搭配感測器與演算輔助,相較相機更容易完成手持多張合成。
▲連續追蹤對焦的表現可圈可點
縱使智慧手機透過基於處理器與軟體定義相機的概念,在拍攝品質與後處理效果確實能夠在乍看下媲美專業相機,但相機在較大感光元件與高品質光學鏡頭仍有其精細影像的優勢,只不過要能吸引消費者願意購買相機,就需要與手機拍攝的表現與操作感有更顯著的差異。
▲定位雖然是 Sony 入門級 APS-C 、但整體表現已不遜於準專業相機特質
A6100 作為 Sony 當前最新的入門可交換鏡頭相機,可感受 Sony 已經將可交換鏡頭相機定位在較專業使用者才會有意願購買的設備,其設計不再如過往入門機提供一些簡易模式試圖吸引初階使用者,畢竟相機的簡易模式怎樣也難如手機的觸控介面來的直觀、至少對於早已習慣使用智慧手機拍照的人來說還是過於複雜,與其屈就、不如就維持電子相機的特質。
▲藉由大感光元件特質與可交換鏡頭的彈性與手機拍攝產生差異化
A6100 保有較為進階的操作介面,透過簡單的提示告知消費者在 PASM 模式之下的差異-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關閉這些額外的提示, A6100 藉由與高階機相當類似的基礎性能,使未有進階錄影需求或是準專業攝影需要、但又希望有著可交換鏡頭相機彈性、較手機更佳的影像品質與物理式相機介面的使用者,能以平價取得媲美高階機拍攝的影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