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動畫《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心得:限制級世紀末搖滾動畫(有雷)

2019.10.14 02:43PM
18
本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未滿18歲請勿觀賞。

Netflix動畫新作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Sturgill Simpson Presents Sound & Fury),是2016年葛萊美獎最佳鄉村專輯得主史德吉爾·辛普森最新獨立搖滾專輯《Sound & Fury》,結合日式動畫的混生作品,片中完全沒有任何的角色對白,完全用畫面跟音樂來說故事,當每一首歌都有搭配的動畫故事,當音樂來得張牙舞爪的時候,動畫也殺得滿是血腥。搭配日式風格,很像是《追殺比爾》的動畫版,但如果節奏一轉輕快跳脫,悠閒歡愉的動畫也會讓你感覺是不是走錯棚了,轉到某部異色青春校園動畫去了。

非搖滾樂迷開字幕更融入

搖滾樂迷,或者是史德吉爾·辛普森的歌迷,看《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應該會很過癮,甚至下回只聽專輯的時候,腦袋還會直接浮現動畫劇情,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是搖滾樂迷的話,建議打開Netflix的字幕功能,選擇[英文CC],所有歌詞內容會顯示在字幕位置,一邊對照的歌詞會更容易理解動畫內容。

▲建議看本片的時候,可以打開字幕功能中的英文CC來顯示英文歌詞,選繁體中文沒什麼用,因為本片沒有任何角色對白,歌詞也沒翻譯成中文,自然就不會顯示。

是動畫 也是大膽轉身的搖滾專輯

在看動畫之前,我們可以先來談談動畫裡的音樂,《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的音樂部分:《Sound & Fury》,是史德吉爾·辛普森在2016年以《A Sailor's Guide to Earth》拿下葛萊美最佳鄉村專輯獎後的最新作品,卻也是1張完全不鄉村的專輯,幾乎沒有藝人像他一樣拿下葛萊美後,下一張專輯直接曲風大變挑戰新市場。就像史德吉爾·辛普森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的,他其實大可打安全牌,就算再做5張類似葛萊美獎獲獎的那張專輯來賺大錢也是很簡單的事,但他選擇挑戰自己帶來這張全新風格的作品,但是動畫?為什麼鄉村歌手與日式動畫扯上關係?

史德吉爾·辛普森先前在美國入伍當過海軍,而當時的駐紮地就是在日本,因此才奠定他對日本動畫的認識與熟悉,所以在2017年時,當《Sound & Fury》這張專輯大致完成後,先找到了日本神風動畫導演水崎淳平,水崎淳平最知名的作品是《忍者蝙蝠俠》,Netflix看得到這部動畫(雖然中文字幕翻譯慘到不忍卒睹),接著把Netflix上也有的 《爆炸頭武士》動畫作者岡崎能士,以及森本晃司這些大咖一起找來,共同打造史德吉爾·辛普森想像中,那個充滿貪婪與腐敗氣息的反烏托邦世界。

▲《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一部搖滾音樂與動畫的混生作品。

以下文章將透露劇情內容,請斟酌觀看

歌詞就是對白 音樂就是劇情

看《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就是在聽《Sound & Fury》這張專輯,整部動畫長度41分鐘,就跟專輯長度一樣,專輯歌曲的排列順序也跟歌曲在動畫中出現的順序一模一樣:蓄勢待發的黑色跑車,夙地狂奔而出,馳騁在荒蕪沙漠上,毀滅武器空降大地的那天,跟著專輯第1首歌Ronin(浪人)彷彿昨日一樣的重現,用節奏強烈的電吉他solo揭開了動畫故事/專輯的序幕。

接著畫面不只從壞滅城市來到山林,第2首歌Remember to Breathe的笛聲前奏更帶來濃厚的東方風味,一群隱居山林的鑄劍師被闖入的惡人屠殺殆盡,成了復仇故事的開端,爆頭噴血不手軟跟日式風格,看起來超像《追殺比爾》動畫版,第3首Sing Alone更完全就像是《瘋狂麥斯:憤怒道》動畫化,煙塵四起的世紀末惡徒乘著大型土戰車來襲,準備襯著搖滾樂與主角展開第一波廝殺。

▲爆頭噴血不手軟,血腥指數100%。

▲想像過《瘋狂麥斯:憤怒道》動畫會是什麼樣子嗎?除了看北斗神拳以外,大概就是長這樣吧。

在第4首A Good Look風格一變,主角與惡徒隨著輕快舞曲跳起了從日本發展,後來傳到亞洲其他國家的歡樂Para Para舞,很像一些日本動畫在正片前的OP,風格會跟正片迴然不同,例如早一點的名偵探柯南動畫的OP8,近一點的像是暗殺教室動畫的OP1,還都能看到角色莫名跳起歡樂的Para Para舞的片段。

第5首Make Art Not Friends這段則是我最喜歡的一首,不管是音樂本身或是動畫都是,鄉村民謠曲風,穿著全套核子防護衣的女子,不搭嘎地腳踩滑板,在看起來跟過去沒兩樣的城市悠遊,唯一不同的是,不管到哪,偌大的城市都只有她孤身一人,孤獨地在熟悉的城市尋找殘存的些許記憶。

▲在敵陣中突然跳起了Para Para舞,雖然有些錯愕,但又很符合搭配的音樂。

▲在核爆後,女子只能孤獨的尋找、收集人類曾經在這都市生活過的蹤跡,Make Art Not Friends這段是非常有韻味的歌曲與短片動畫。

第6首Best Clockmaker on Mars回歸節奏強烈的搖滾,這一首歌的動畫除了熊熊燃燒的復仇火焰以外,幾乎能只透過一幕幕的靜畫,描寫女主角父親隻身殺入敵陣,卻因年幼女主角被挾持要脅而不幸落敗的過去回憶;第7首All Said and Done則應該是這部動畫頭尾敘事最完整的一段,明的是講末世紀人們,為了反抗強權的奴役而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但暗的是史德吉爾·辛普森把對現行音樂工業體制的不滿通通釋放出來,寧願放一把火把壓迫的工業體制通通都給炸了,看完、聽完都非常暢快淋漓。

▲背著被殺害的父親逃出,熊熊的火焰也象徵女主角的復仇意志。

▲All Said and Done是整集少數頭尾完整的故事,底層被壓迫的人民起身反抗,同歸於盡。

第8首Last Man Standing則是用明快輕鬆,卻又強烈的曲風,加上很有新意的第一人稱運鏡方式,在短短2分10秒的歌曲長度內,演出社會底層對於威脅無從抵抗與無能為力;第9首Mercury in Retrograde動畫採用象徵手法呈現,整段充斥著齒輪、絲線,人物的剝離與重新再生,最後幻化為自由自在的飛鳥,相信我,這段絕對比《新世紀福音戰士》TV版倒數那2集來得難懂多了。

專輯與動畫的最後,就以長達7分鐘的Fastest Horse in Town以及雙方大決戰做結,2台有武士靈魂寄宿的左右隨扈機器人,跟著女主角大戰惡徒,動畫戰鬥分鏡不輸線上一級戰鬥漫以外,搭配熱血澎湃的搖滾樂,最後女主角的武士刀最後從天而降,斬下惡徒頭目的首級後瀟灑離去。

▲Mercury in Retrograde這段用了很多象徵手法來表現意境,不過老實說,真的很難懂。

▲最後一首Fastest Horse in Town,不論是歌或動畫都讓人聽/看得很過癮。

值得一看的《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

評價《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是不簡單的事,對搖滾樂毫無興趣的人,應該會覺得震天嘎響、無所不在的音樂很吵鬧,動畫愛好者也可能因為其中幾段劇情非常隱諱到難懂,甚至會只用靜畫帶過來襯托音樂本身而看得不過癮,不過仍有像是第7首All Said and Done、第5首Make Art Not Friends,在短短幾分鐘內敘事完整,又能帶出含意,或者是最後一首Fastest Horse in Town讓人目不轉睛的戰鬥分鏡橋段,值得一看再看,甚至在看完動畫之後,光只聽著音樂,都能在腦中浮現這些劇情與畫面,我想,這樣史德吉爾·辛普森與《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應該就算成功了吧。

如果你不排斥搖滾樂,甚至喜歡史德吉爾·辛普森過去的鄉村音樂作品,或者喜歡像《爆炸頭武士》這樣的非典型動畫作品,非常建議你可以給《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一個機會,畢竟下一次想再看到這樣精彩的跨界合作,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171121

1 則回應

  • 本來以為有 Love, Death & Robots 的風格,結果開始跳舞時就打瞌睡了……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