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車廠在新車搭載各式的輔助駕駛技術,其中自動煞停與行人檢測系統也是當前新一代輔助駕駛系統的重點項目,車廠與相關機關對這些系統抱以厚望,希望能藉此降低交通事故;不過根據美國汽車協會最近公布的測試數據指出,即便是搭載最新自動煞車與行人檢測系統的車輛,在白天的情況且車速不到 35 公里的情境,仍有六成的機率會撞飛路人,若把目標換成小孩高度,則事故率更高達 89% 。
Pedestrian Detection BRoll from Tportal.hr on Vimeo.
美國汽車協會以 2019 年的雪佛蘭 Malibu 、 Honda Accord 、 Tesla Model 3 、 Toyota Camery 等搭載安全輔助系統的四款中型房車,在封閉場域中以模擬路人的假人進行實驗,進行包括在四周無車的環境行人穿越馬路、行人從兩台停在路邊的車輛中穿越馬路、車輛在彎道中遇到穿越馬路的行人、兩名男子站在路邊等情況,皆顯示當前的輔助系統即使是在白天低速行駛下仍有相當高的肇事率,若把情件換到晚上幾乎無法正確偵測到行人。
▲感測器對於孩童身高的偵測能力比起成人更差
進行這項研究的主因可追溯到 2018 年美國的事故情形,在 2018 年美國創下近 30 年以來最高的行人被車輛撞擊致死,有高達 6,227 名路人被車輛撞死,其中的原因包括設計不當的路面與基礎設施,危險駕駛,以及美國消費者偏好大型貨卡、 SUV 等對行人視野較差的車輛。此外根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提出的報告,休旅車撞死路人的比例在過去十年成長 81% 。
追究 SUV 為何成為路人殺手?主要的原因在於 SUV 車輛較大、較高,一旦撞擊路人更容易直擊人體脆弱部位,或是將人輾到車底,相較房車則可能把人撞到有一定緩衝性的引擎蓋;另外由於休旅車普遍比一般轎車動力更大,也會由於車速造成的撞擊力道導致行人致死。
▲實驗證實當前的主動安全防護技術仍難以避免偵測失敗的情形
雖然當前的主動防護技術仍有相當高的不安定性,不過美國汽車協會表示在特定情況下,當前的輔助技術仍可提醒駕駛附近有路人,有助主動降低汽車衝撞路人的機率,不過仍表示當前的主動防護技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感測技術部分。
四家被做為測試樣本的車廠當中, Tesla 與 Toyota 未針對美國汽車協會公布的結果發表評論,而通用汽車表示防護技術能夠位駕駛提供幫助,但無法取代人類在駕駛行為應盡的職責,本田則坦承使用影像感測技術在夜間、弱光或是如降雨、下雪、起霧等視野較差的環境有所侷限。
新聞與圖片來源: The Verge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