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 Gogoro 睿能安排了幾場 Gogoro 第一款綠牌能源網路智慧雙輪 Gogoro VIVA 的媒體試乘活動,在每一場活動前,由 Gogoro 設計總監水哥介紹這款 Gogoro 最新成員的設計發想與理念;不少人在看到 Gogoro VIVA 時,可能會對 Gogoro VIVA 有兩極化的看法,有些覺得 Gogoro VIVA 可愛,也有人覺得 Gogoro VIVA 很奇葩,或者覺得它像是個甚麼的,無論你對 Gogoro VIVAa 的看法如何,其實水哥都很開心,因為這表示 Gogoro Viva 的造型再次呈現"一秒瞬間、終身記憶"的設計理念。
▲水哥的手稿有針對不同年齡層可能的使用型態進行發想
水哥表示,他在進行車輛產品的市場調查之前,通常最不喜歡關於外型的環節,因為通常在對消費者的外型市調,消費者往往會以市場現有的產品進行描述,但如果照單全收,最後的結果要不就是變成活在某款名車陰影之下的造型,或是成了四不像,就像把許多名人特徵湊在一起卻不見得好看一樣,他重視的是消費者需要甚麼、這個產品對於他們而言會怎麼使用。
▲ Gogoro VIVA 定位在保有多數消費者需要的功能,而後可依照個人需求透過擴充方式變化
同時, Gogoro 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 Horace 當初找來水哥擔任設計總監,對水哥在產品設計的要求就是獨特,故水哥在與團隊設計每一款 Gogoro ,就是秉持著"一秒瞬間、終身記憶"的出發點,同時設計團隊更希望跳脫傳統速可達的框架-畢竟, Gogoro 原本就是以純電動車為出發點的產物,不該受限當前消費者對速可達的意念,而這樣的精神也一路從 Gogoro 1 延續到現在的 Gogoro VIVA 。
對水哥與團隊來說,當初 Gogoro VIVA 發表後,許多消費者對外型的聯想或多或少在他們設計時就已經有預料到,與其說 Gogoro VIVA 不怕消費者討論,不如說 Gogoro VIVA 的外型就是為了要引發討論,"無論你覺得 Gogoro VIVA 美或醜,看過一次你一定會記得"。
▲ Gogoro VIVA 的命名自然也是希望它能夠融入消費者生活
當時睿能在規劃新款智慧雙輪時,設定在擴大與延伸 Gogoro Network 的使用體驗,讓更多人能夠有合適的 Gogoro ,如此一來就是往高性能或是綠牌族群,不過就 Gogoro 當前的情況,雖然要開發高性能車款並非沒有能力,不過若目的是在提升普及率方向就不太對,所以也因此催生品牌第一款輕型智慧二輪 Gogoro VIVA 。
Gogoro VIVA 的出發點源自四大項目縮寫的" E.A.S.Y ", E 指的是簡單易用的 Easy , A 指的是有形的 Attitude , S 則是 Gogoro 智慧雙輪初衷的 Smart , Y 則是指人與車互動的 You ,於是一款簡單、易用但保有 Gogoro 智慧雙輪突破性思維的新車就這樣誕生了。
▲ Gogoro VIVA 的理念
水哥也不諱言, Gogoro VIVA 是在減法造車理念之下催生的產物,從 Gogoro 1 當時以一鳴驚人獨一無二,到 Gogoro 2 滿足台灣消費族群雙人乘坐容易維護,到 Gogoro 3 視覺輕盈與車身不易刮傷, Gogoro VIVA 則是在 Gogoro 3 的意念上透過減法保有多數人想要的機能,但同時又讓消費者可透過加法的擴充件打造個人化、個性化的愛車。
▲ Gogoro 車系向來都不是要迎合大眾美學,引起討論的話題性才是重點
水哥強調,雖然 Gogoro VIVA 是造車,不過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為了 Cost Down 而減,而是回歸一款 Gogoro 認為消費者需要的基礎電動車為前提而減,保有 Gogoro 3 以 PP 材質構成容易呈現明暗的光影變化車殼,還有進一步消除前方擋風區塊與使用裸把使視覺更輕盈的路線,同時車身許多的設計細節也維持自 Gogoro 2 的"膠囊"型設計,例如全新的投射式 LED 燈、方向燈等。
雖然 Gogoro VIVA 看起來有些單薄,不過設計團隊強調其結構以綠牌車款而言絕對是夠強固的,因為 Gogoro VIVA 的車台與龍頭設計都與同級距的電動車、甚至與自家老大哥 Gogoro 2 、 Gogoro 3 都不太相同。
▲ Gogoro 的船型車台包覆車身主體
Gogoro VIVA 的車台主體是一個從前輪拱到後輪拱包覆的大橢圓,前後往上翹起呈現船型車台,同時以沖壓的喇叭型龍頭固定座取代傳統機車的三角台設計,雖然這樣的龍頭座不利於 125cc 級距的動力與激烈操駕,然而對於鎖定代步族群的 Gogoro VIVA 也已經能提供充裕的耐用性。
當然不少人對於 Gogoro VIVA 最大的疑問是前擋板哪去了?畢竟做為一款速可達設計的車款,理論上應該要有前檔板避免膝蓋受到泥沙、雨水飛濺,但水哥也反問,既然 Gogoro VIVA 要跳脫傳統速可達的造型,又為何一定要受到這些"一定要有"的元素的束縛呢?是所有人都會需要前檔板嗎?
▲未來也會提供前檔配件供消費者選配
當然設計團隊也是知道 Gogoro VIVA 一定會遇到這樣的質疑,不過他們更重是讓消費者能夠自行選擇與擴充,故除了現行已經推出的置物架、置物籃以外,周邊團隊也早就著手開發前檔板的擴充套件,目前在台北信義區香堤大道的快閃活動也有展示,但現在仍在進行開模與耐久性評估,對於有檔板需求的消費者在未來仍是可選擇性加裝的。
14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