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在去年發表品牌首款電競手機 ROG Phone ,以高規格、周邊搭配與市場差異化,試圖在多數同中求異的旗艦機殺出一條血路,而這條產品線也在華碩決定重整智慧手機部門後被保留,今年再度發表新一代的 ROG Phone II ,不僅延續旗艦規格設計,也將多款配件進行重新設計,使手機與配件的搭配更為完整,此篇將介紹 ROG Phone II 的周邊。
▲大全套特典
▲此次包裝內容物都有統一的黑紅色封套
華碩提供測試的是包括旅行箱的大全套配件組,行李箱設計與先前 ROG Phone 一致,為金屬邊框的登機箱,採用華碩 ROG 識別性的黑底圖騰搭配電漿橘點綴作為主視覺,打開後就是此次 ROG Phone 所有的大全套配件;相較上一代的配件,值得讚許的是 ROG Phone II 一些由其它部門操刀的周邊包裝也加上 ROG 風格的紙封套,整體感較第一代來的好。
此次 ROG Phone II 的配件有些仍延續前一代,也有些配件進行大幅改版使其更容易使用,當然亦有針對 ROG Phone II 設計變動的全新設計周邊,畢竟第一代 ROG Phone 與周邊的搭配相當試水溫,幾款看似應該要可以同時使用的配件不一定能同時使用,每個配件之間給人一種單兵作戰的感覺,而 ROG Phone II 幾項配件設計完全刷新,完成度也更高。
Light Armour Case
▲保護性更佳的 Light Armour Case
▲可惜會干涉多功能連接埠
▲側邊不影響 Air Trigger II 的觸發位置
▲機背的發光可從手機 app 設定
雖然 ROG Phone II 的盒裝內就有簡單的保護殼,不過僅針對重點區塊進行保護,對於手機機背有著一大塊玻璃的 ROG Phone II 略顯單薄,此次提供選配的 Light Armour Case 不僅提供完善的防護力,同時安裝上之後,即可在手機加專專屬 app ,並控制後方文字的發光效果,惟獨可惜的是 Light Armour Case 會干涉到側邊多功能連接埠,無法安裝 AeroActive Cooler II 。
GamePad 遊戲控制器
▲包括雙手把'控制器基座與手機殼
▲雙手把裝上控制器基座
▲可在底部切換連接模式
第一代的 ROG Phone 所提供的遊戲控制器配件,是透過 USB 介面與 ROG Phone 連接,左右兩邊透過軟性電路連接,雖然收納時可折疊中間的電路,不過除了安裝後機背造型不美觀外,其軟性電路也會干涉 AeroActive 的安裝。
▲機構採用滑軌方式固定
▲背面有大量的按鍵
ROG Phone II 所提供選配的 GamePad 採用藍牙與手機連接,概念與結構令人想起 Switch 的概念,透過控制器搖桿本體搭配可拆卸的雙手把,以及 Gamepad 遊戲控制器保護殼,可變化多種遊戲的型態。
▲手機與專用保護殼組合
▲可安裝 AeroCooler II
▲將手把安裝在兩側
▲底部收納有 2.4GHz Dongle
將雙手把裝上控制器搖桿本體,就如同一般的多按鍵遊戲手把,而板機鍵設計則較一般遊戲機更多,握柄下方也還有四個額外的按鍵。同時控制器搖桿本體後方收納有 2.4GHz USB Dongle ,若擔心干擾較大,或是希望有更低的延遲,可使用這個 Dongle ,或透過 USB 方式有線連接 。
▲提供三模連接方式
▲保護殼會與電腦基座干涉、無法充電
當 ROG Phone II 安裝 GamePad 遊戲控制器保護殼,可將 GamePad 雙手把從滑軌嵌入手機左右側,手機本身就變成一台大型掌機,如此一來就可藉由整合式手把設計遊玩,同時機構強度再使用上也相當穩固,此外遊戲控制器保護殼也不會與 AeroCooler II 干涉,可同時安裝使用提升解熱能力,但安裝後無法直接插上桌上型遊戲基座。
TwinView II
▲外型設計與前一代截然不同
當初 ROG Phone 上市的時候,就推出一款雙螢幕的擴充模組 TwinView ,而當時的概念是將手機包覆在其中,呈現類似遊戲機上下雙螢幕的操作體驗,不過第一代的 TwinView 並未具備正面的實體控制鍵,僅能使用主體的手機螢幕的虛擬控制鍵搭配板機鍵控制。
▲上方的螢幕應該與 ROG Phone II 相同
▲結構相當樓空,具有耳機輸出孔
▲有風扇協助 ROG Phone II 散熱
▲後方提供充電孔
▲從斜上方將手機夾入
▲雙螢幕連接,與前一代設計的包覆感不同
▲後方的 ROG 電競之眼也會發光
而 TwinView II 的設計同樣承襲上下雙螢幕的操作理念,上方的螢幕似乎也是 ROG Phone II 的面板,但結構部分完全刷新,手機幾乎是裸著安裝在 TwinView II 上,僅有上下方扣在 TwinView 上,底部也配有電池與風扇,使手機能夠獲得額外的電力與散熱。
▲能夠搭配控制器保護殼
▲化身雙螢幕掌機
▲蓋上後有專業掌機的感覺
▲硬式收納盒
▲不過無法把手把也收進去
而這樣的設計也是有意義的,因為 TwinView II 可搭配安裝有遊戲控制器保護殼的 ROG Phone II ,在安裝上雙手把後,搖身一變變成雙螢幕的掌機型態,不過安裝後當然也收不進原本的硬殼收納盒就是。
桌上型遊戲基座、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
▲桌上型遊戲基座
▲提供多種影像輸出、記憶卡槽
▲有四個 USB 、乙太網路等
▲與 ROG Phone II 組合
▲ WiGig 無線投影接收器
▲若無線網路環境不穩定可透過 USB 搭配乙太網路
▲採用的技術是 DisplayLink
這三項配備與先前 ROG Phone 提供的版本變化較少,桌上型遊戲基座同樣可將 ROG Phone II 化身為類似桌上型電腦的體驗,同時提供更豐富的 USB ,以及可使用乙太網路獲得穩定的網路體驗,至於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則可使 ROG Phone II 以低延遲的方式投射畫面到基座上。
▲ ROG Phone II 更有完整的掌中遊戲機理念
這三款周邊也都可以搭配 GamePad 遊戲控制器使用,使 ROG Phone 搭配大螢幕玩遊戲更為方便,無論是支援控制器的手遊,或是部分支援手機串流遊玩的電腦遊戲等(例如未來的 Stadia 一類),皆可藉由 ROG Phone II 作為中介,投射大螢幕搭配控制器遊玩。
ROG Phone II 超級大全套的意義
▲大全套的單肩包
▲容量幾乎可把手機加上全套周邊裝入
▲透過魔鬼氈帶固定裝置不晃動
▲
從此次華碩為 ROG Phone II 所設計的周邊來看,華碩確實相當積極的塑造 ROG Phone II 不僅是電競手機,而是透過與周邊的結合,將手遊轉化為不同型態遊玩方式的內容,同時在設計上也使 ROG Phone II 與周邊結合後更有一體感。
▲ ROG Phone II 的大全套組合考驗消費者的信仰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熱門手遊支援控制器,故可說此次 ROG Phone II 可搭配 GamePad 周邊的意義也變得更明確,至於 TwinView 雙螢幕的應用當前相對還是較為薄弱的,也因此使得這次 ROG Phone II 在中國結盟騰訊,希冀藉由發行大量手遊的騰訊,使更多手遊可增添雙螢幕的支援,但相對支援控制器操作還是比較辛苦的。在現階段要說服消費者購買完整的大全套可能不太容易,多半消費者應該會考慮購買較實用的部分為主就是。
5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