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處理器較強?Intel以SYSmark評測數據強調架構設計搭配製程技術才能發揮處理器真正效能

2019.08.23 02:33PM
, Computer hardware, Intel Core, Intel, Ice Lake, CPUs, Computer, Laptop, Semiconductor device fabrication, Electronics, electronics, Computer monitor, Display device, Technology, Electronic device, Personal computer, Desktop computer, Computer hardware, Screen, Gadget, Pc game

針對AMD的行銷宣傳,Intel同樣以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作為比較,藉由SYSmark、遊戲內建效能評測軟體,同時在比較硬體平台中盡可能地讓記憶體、儲存裝置,以及獨立顯示卡等項目維持相同,數據顯示Intel處理器效能更佔上風。

首圖

除了在台介紹代號Comet Lake的新款第10代Core i系列處理器特性,並且具體說明與同屬第10代Core i系列、代號Ice Lake的處理器定位差異,Intel平台效能與分析事業部行銷總監Hiral Gheewala在後續說明中,更進一步說明Intel在處理器產品應用優勢,而Intel方面也針對現行產品策略作更具體分享。

是以數據說話,Intel強調架構設計搭配製程技術才能發揮處理器真正效能這篇文章的第1圖

在今年的Computex 2019期間,Intel在介紹代號Ice Lake的新款第10代Core i系列處理器之餘,同時也強調希望在處理器效能評比採用更貼近真實體驗的數據,讓實際量測結果能反應真正效能表現。

而在此次介紹代號Comet Lake的處理器產品時,Intel同樣以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作為比較,標榜在透過一般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的軟體進行量測,旗下處理器產品幾乎都能在帳面數據佔上風,同時也認為AMD僅以對自己產品更為有利,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這些測試數據其實不具實際意義。

因此在Intel的想法中,真正可以反應量測數據真實意義的作法,便是藉由貼近,或是直接採用消費者平常也會使用軟體進行測試,並且透過真實操作形式進行測試,如此才能表現不同硬體平台效能上的表現差異。

以目前Intel的作法,會藉由SYSmark、遊戲內建效能評測軟體,同時在比較硬體平台中盡可能地讓記憶體、儲存裝置,以及獨立顯示卡等項目維持相同,藉此讓測試量測數據可以更真實地反應處理器效能差異。

是以數據說話,Intel強調架構設計搭配製程技術才能發揮處理器真正效能這篇文章的第3圖

針對目前處理器設計,Intel強調會以架構為重,配合製程技術等設計,讓處理器產品發揮更大效能,與AMD目前採用更小製程、更多核心設計的想法不同。

Hiral Gheewala以AMD採Zen 2架構、8核心設計的Ryzen 7-3000系列處理器為例,說明此款處理器是以2組4核心CPU DIE共用一組I/O埠控制器,因此在多核運算情況下會因為溝通模式造成延遲,而Intel在同為8核心設計的Core i7處理器,則是能以單一DIE設計讓溝通更直覺運作,藉此呈現更快反應速度。

是以數據說話,Intel強調架構設計搭配製程技術才能發揮處理器真正效能這篇文章的第4圖

同時,Hiral Gheewala也說明作為比較的Intel處理器僅為14nm製程設計,但明顯在多工運作模式可以勝過AMD以7nm製程打造產品,意味相比製程設計,更重要的還是架構能否配合製程技術發揮更大效能。

甚至在採用Ice Lake處理器的設計中,更能藉由DL Boost技術對應人工智慧應用,或是藉由全新Gen 11 Iris Plus對應更高顯示效能,甚至在遊玩1080P解析度的遊戲仍可維持60fps穩定表現,而AMD處理器則僅能維持15-30fps。

相比Comet Lake處理器強調多核、更低耗電,並且鎖定主流市場應用產品,Ice Lake處理器則更強調更高階的技術應用,例如能藉由DL Boost技術加快影像識別、聲音辨識,讓內容創作、遊戲應用有更好效能表現,甚至在整合式內顯也比過往有更好效能,使得輕薄筆電也能流暢遊玩1080P、60fps遊戲作品。

不過,對於Ice Lake處理器或Comet Lake處理器同屬Intel第10代處理器家族,但明顯鎖定不同市場用戶族群,即便Intel認為兩款處理器在定位上不同,同時也能藉由型號標示或產品上方標示貼紙等方式辨認,一般消費者實際上還是不太容易判斷筆電中採用處理器規格,甚至可能會在廠商行銷包裝之下,購買與原本預期不同規格的處理器應用產品。

以Intel目前看法則認為,採用Ice Lake處理器的應用產品,多半會定調在高階產品定位,加上製程技術較小,因此相對銷售價格普遍會較高,而Comet Lake處理器擇定調用於主流消費等級產品,因此實際價位會相對親民,同時也僅有Ice Lake處理器會額外提供整合Iris Plus的識別貼紙,在判斷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如同Intel目前在處理器產品加入更多選擇,導致OEM廠商自行衍生不同規格組合的產品銷售模式,未來在Project Athena設計項目中,是否也可能會面臨過往Ultrabook設計項目變得氾濫情況。就Intel方面看法,則強調目前Project Athena設計項目必須通過Intel實驗室測試、驗證,如此才能在產品標示符合Project Athena認證,因此預期不會有此類問題發生。

是以數據說話,Intel強調架構設計搭配製程技術才能發揮處理器真正效能這篇文章的第5圖

2 則回應

  • intel 拿AMD「U系列(超低電壓)」來比 自己intel正常電壓的,說自己很強。
    我看不下去。
    2019-08-27
  • 用為intel 的測試軟體來嘴會不會讓人看笑話呢?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