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西北部奧恩省小鎮Tourouvre-au-Perche,在2014年動工興建長1公里的太陽能道路,並於2016年完工,2年多過去了這段太陽能道路真有預期的效用嗎?該路段底下鋪設多晶矽太陽能板,數量約2880片,最初預估平均每天可供應767KWh電力,尖峰可達1500KWh。但因為天氣狀況、灰塵、路面刮痕等因素,最終3年來總發電量只有預期的35%,計畫宣告失敗。
鋪設在路面沒有比較好
該路段使用的是Wattway太陽能光電技術,鋪設時使用的是成本較低但發電效率相對較差的多晶矽技術,太陽能板上方再蓋上由樹脂與聚合物構成的5層防護版,讓路面可承受卡車的重量,並且能讓路面有一定的防滑作用。
然而多年下來,車輛在路面造成大量的磨損與噪音,讓當地政府不得不降低該路段的時速,將時速降低為70公里。此外,輪胎與地面磨損會讓發電效率變差,且車輛經過也會讓發電轉換效率降低,有數據顯示5%的陰影面積就可能降低50%的發電量。另外還有天候、灰塵等因素,都讓這太陽能道路轉換效率不如預期。
究竟轉換效率有多差呢?從2016年12月到2019年3月這段時間的測試,原先預期總發電量可達642MWh,最後發電量只有229MWh,只有預期的35.66%。且最初與法國電力公司簽訂購電合約,預估會有22000歐元的效益,最終也只獲得8000歐元。
▲Tourouvre-au-Perche鋪設的太陽能道路,全長1公里。
發電成本遠高於屋頂型設計
2014年興建時,因為需設計抗高壓的路面材質等因素,當時Wattway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發電成本每KWh達17歐元,比起大型的屋頂型太陽能版高出13倍。加上天候、車輛、路況等因素,發電效率不見得比其他類型的太陽能發電還要好,比較可取的地方,就是省下了安裝的空間罷了。
但法國政府似乎還不放棄,想要換種發電效率較佳的太陽能板試試看,預計鋪設400公尺長的太陽能道路。雖然效率更好的單晶矽太陽能技術比起2014年來說成本更低了,但仍無法有效解決路面型太陽能會碰到的問題,太多車走會影響發電效率,若太少車走代表該處人煙稀少,何不蓋地面型的太陽能板就好了呢?
▲Wattway的太陽能光電技術,厚度比硬幣稍厚一些而已。
85 則回應
t.cn/Eo2rJBx
>但因為天氣狀況、灰塵、路面刮痕等因素,最終3年來總發電量只有預期的35%,計畫宣告失敗。
www.storm.mg/article/1527785?srcid=73746f726d2e6d675f37306335373733316336306135333335_1564401488
如果是台灣政府做,失敗了被批浪費公帑,輿論追究官員責任,執行的公務員弊案官司纏身,還被監委糾正,貼圖黨鼓吹用選票懲罰推動政策的政務官落選。
但是洋人政府做完這個失敗的工程,看到的是即使失敗,還是取得各種有價值的營運數據。開發的過程解決過去沒遇到的材料、工程、系統問題,成為專利或是工程秘密,下一次拿出來改進或是用在不同的領域。
舉例,這工程開發出高摩擦力可以行使車輛,又能保有高透光度高硬度不積水的壓克力面,當別人想在別的地方用時,專利早已被卡完,就只能乖乖掏錢付權利金。
長期結果就是,許多看似不相干的失敗經驗就會累積成功,怕失敗的只能當後進者賺老二錢,或是等人商轉後付權利金被技術剝削,這就是台灣沒什麼原創發明的原因。
我有點想知道他們當初在估這些外部風險的時候考慮的點是什麼?
會鬧出這種愚蠢的笑話真的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