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是去年的舊聞,但仍然值得介紹,但多年來密西根大學一直在努力打造世界最小的電腦,連一顆米粒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為了就是用來提前知道人體細胞內是否已經有癌細胞腫瘤,因為腫瘤生成的地方溫度會比一般組織還要高,這對乳癌、肺癌等各種癌症的提前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
密西根大學為此拍了一段三分鐘的影片,推薦一看:
是否還記得前年三月 IBM 發表了一款世界上最小的電腦 ,號稱比鹽粒還小約 1 立方毫米,並 打著將結合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微型電腦,而現在「世界最小電腦」的稱號恐怕再被突破了,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團隊 日打造出號稱比「米粒」還小 的裝置 ,其體積僅 0.33 立方毫米, 遠小於 IBM 微型電腦 !
美國密西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幾年前就 一直致力打造出超小的 Michigan Micro Mote 電腦,現在 團隊打造出的新「電腦」再次打破體積紀錄,採用太陽能光電技術,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電腦除了處理器,也包含系統記憶, 因體積小而不具有傳統的無線電,可透過可見光來接收和傳輸數據 。藉由封裝出來的基地台為電腦提供電源和程式編制,並接收所有傳輸數據。不過由於體積過於迷你,光也會影響電流,所以研究人員用開關電容取代二極體,並設法減少電躁聲。
至於這台微型電腦的實際應用為何? 目前團隊首先要將此作為精密的溫度感應器, 測量極小範圍的溫度變化,像是體內組織細胞。過去,科學家們推測腫瘤生成處會比健全組織溫度來得高,但至今因技術上的困難此推論難以證實。透過這台微型「電腦」將可以進行實驗證明,如果推論為真,將對癌症治療評估帶來新的曙光。除此之外,團隊也計劃透過此裝置偵測 眼內壓力 協助診斷青光眼、監測生化過程、研究微小生物體等超乎想像的 新用途。
與團隊合作將進行此研究的放射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加里 ·盧克表示:「 由於溫度感應器很小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將它植入老鼠體內,觀察癌細胞在其周圍生長情形。 使用這種溫度傳感器來研究腫瘤與正常組織的溫度變化,進一步了解到底能否用溫度變化來確認治療的成敗。」
不過,此類規模很小的設備到底能不能稱為上電腦?密西根大學團隊認為此定義仍有待商榷,因此在電腦前特別加上引號。 雖然在設備上的確有個功能完備基於 ARM Cortex-M0 +設計的處理器,但當失去電源時設備會遺失所有數據,不論是 IBM 先前打造的或是現在這台更小的裝置,仍與一般筆電、桌電關閉時能將資料儲存於記憶體的性能有所差距。儘管如此,對於科技文明發展來說卻是將電腦再推往體積極限,也意味著這樣的技術在未來將有機會廣泛被運用在更多場景。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