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想在產品推出將滿一年以新品刺激市場,又或許是為了不即將解禁的 AMD Navi 架構的 Radeon 5700 系列專美於前, NVIDIA 此次所發表的產品線不僅是當前產品線的升級,甚至可視為將原本更高一階的產品下放,定義上接近原先 Ti 產品線,但形式上可能由於發表 RTX 20 系列就將 Ti 的代號用在旗艦產品 RTX 2080 Ti 上,為了命名與形象塑造才以 Super 稱之。
▲外包裝也多了 Super 字樣
搶在 AMD Navi 解禁前公布 RTX Super 系列產品,又宣布將在 Navi 上市後兩天開賣;稍早也取得預計在 7 月 9 日推出的 RTX 2060 Super 與 RTX 2070 Super ,在與當前硬體測試平台搭配下,一探 Super 系列到底 Super 在哪。
關於 RTX 20 系列所搭載的 Turing 圖靈架構可見先前產品上市系列報導:
以 AI 與即時光線追蹤詮釋次世代視覺娛樂, NVIDIA Founder Edition 版 GeForce RTX 2080 、 RTX 2080 Ti 動手玩
RTX 20 產品線因加入 Super 系列洗牌
▲風扇中間的飾板變成鏡面
在此次 Super 系列推出後,雖然產品定位有點類似原先的 Ti 版本,但 NVIDIA 卻選擇將當前 RTX 20 系列當中的 RTX 2070 與 RTX 2080 退市,在 RTX 2060 Super 、 RTX 2070 Super 與 RTX 2080 Super 推出後,全新的產品陣容調整為 RTX 2080 Ti 、 RTX 2080 Super 、 RTX 2070 Super 、 RTX 2060 Super 與 RTX 2060 。
▲卡的長度與無 Super 版本相同
而 Super 系列不僅打著比起現行未有 Super 型號產品更高的性能,也把假想敵指向前一世代 Pascal 架構的高階產品系列,標榜 RTX 2060 Super 超越 GTX 1080 ,而 RTX 2070 Super 勝過 GTX 1080 Ti ,即將在七月下旬另行推出的 RTX 2080 Super 則能壓制 Pascal 消費級顯卡頂點的 Titan Xp 。
▲ RTX 2060 Super 的架構相當接近 RTX 2070
▲ RTX 2070 Super 直逼 RTX 2080
與先前標準版本略為不同的是,原本的 RTX 2060 與 RTX 2070 皆有分標準時脈與預設超頻版本兩種,像是 GTX10 世代的創始版是依據標準時脈,而 RTX 20 的創始版則是採預設超頻時脈,不過 RTX 2060 與 RTX 2070 仍可在市面上買到採用標準時脈的版本,而此次的 Super 版本則一律為預設超頻時脈。
Founder Edition 外觀微幅變更
▲ Super 系列的創始版還是沿用 RTX 20 系列創始版的雙風扇設計
▲左方 RTX 2060 Super 仍保有 DVI 輸出,與 RTX 2060 相同
雖說台灣消費者在第一時間能買到 Founder Edition 創始版的機率不高,然而 NVIDIA 此次提供給媒體測試的仍為創始版,在整體設計延續 RTX 20 創始版的基本設計, RTX 2060 Super 維持 RTX 2060 卡長較短、卡尾單一 8 Pin 供電的設計,而 RTX 2070 Super 也採用與原本 RTX 2070 相同的散熱結構與頂部 8+6 Pin 供電的設計。
▲背面的散熱版亦有 Super 字樣
▲ RTX 2060 Super 維持 8Pin 供電
▲ RTX 2070 Super 採用 8+6 Pin 供電
▲僅有 RTX 2070 Super 以上才具備 NVLink 介面
不過 Super 系列的創始版還是將正面與背面做了簡單的調整,首先是在兩個風扇中間的飾板改為鏡面,取代標準版本的消光黑,同時前後的型號字體後方都追加綠底的 Super 字體,雖說視覺上感覺變得較擁擠,不過至少不是用一張貼紙也算是有心了...另外,雖然 RTX 2060 Super 很有可能是基於 RTX 2070 晶片的下修版本,但仍未具備 NV Link 介面。
較現行無 Super 版本更好的基本架構
▲ RTX 2060 Super TGP 提升到 175W
先前有提到,此次的 Super 產品定位有些類似過往的 Ti 版本,即是較現行版本具備更多的流處理器、更高性能的記憶體等,但又設法使其不致於壓過更高階的版本,從官方給的規格可看到此次測試的兩款 Super 產品當中, RTX 2060 Super 之於 RTX 2060 、對比 RTX 2070 Super 之於 RTX 2070 提升幅度較顯著,尤其是記憶體不僅增加到 8GB ,同時亦為 256-bit 、 448GBps 頻寬的高性能記憶體。
▲ RTX 2070 Super TGP 提升到 215W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從 RTX 2060 Super 、 RTX 2070 的官方規格、性能與 TDP 推估,不難令人聯想到這兩款產品實際上的核心是由原本的 RTX 2070 、 RTX 2080 下修而來,雖然 SM 與 CUDA 核心數量略有減少,但若是板卡廠自製卡,或許在散熱結構允許下是有機會達到逼近、甚至超越上一位標準版未超頻版本的表現。
約較標準版本高出 10% 至 15% 的性能
▲ RTX 2060 @ 3DMark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Ultra
▲ RTX 2060 Super@ 3DMark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Ultra
▲ RTX 2070 Super @ 3DMark Fire Strike
▲ RTX 2060 @ 3DMark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RTX 2060 Super @ 3DMark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RTX 2070 Super @ 3DMark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RTX 2060 @ 3DMark Port Royal
▲ RTX 2060 Super @ 3DMark Port Royal
▲ RTX 2070 Super @ 3DMark Port Royal
在實際測試部分,筆者使用的平台與先前測試 Intel 9900K 與 ASUS ROG Strix RTX 2070 時相仿,主機板搭配 ASUS ROG Strix Z390-I Gaming,不過系統記憶體則增加到 16GB x 2 ,並且由當時的風冷散熱改為 240 水冷,當前則是安裝在封閉機箱內與打開側板,手邊剛好還有一張創始版 RTX 2060 作為簡單的對照組,至於 2070 則煩請以先前的測試文章做比較。
Intel 這次牙膏擠更多出來了, Intel Core i9-9900K 與華碩 ROG Z390-I 、 ROG 2070 平台動手玩
▲ RTX 2060 @ FF XV Bench
▲ RTX 2060 Super @ FF XV Bench
▲ RTX 2070 Super @ FF XV Bench
▲ RTX 2060 @ F1 2018
▲ RTX 2060 Super @ F1 2018
▲ RTX 2070 Super @ F1 2018
▲ RTX 2060 @ 火線獵殺:荒野
▲ RTX 2060 Super @ 火線獵殺:荒野
▲ RTX 2070 Super @ 火線獵殺:荒野
▲ RTX 2060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關閉
▲ RTX 2060 Super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關閉
▲ RTX 2070 Super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關閉
可看到在同樣的 9900K 處理器與主機板、記憶體、固態硬碟與機箱環境下, RTX 2060 Super 展現出較標準 RTX 2060 更強勢的性能,同時 RAM 達 8GB ,有助於更高解析度與高品質材質貼圖的暫存,對 QHD 以上解析度遊戲體驗有顯著的幫助。RTX 2070 Super 則更趨近 RTX 2080 表現,對在乎遊戲視覺體驗的玩家也不失以更便宜價格取得更高表現的選擇。
光線追蹤遊戲帶來更優異視覺體驗
▲ RTX 2060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開啟
▲ RTX 2060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開啟 with DLSS
▲ RTX 2060 Super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開啟
▲ RTX 2060 Super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開啟 with DLSS
▲ RTX 2070 Super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開啟
▲ RTX 2070 Super @ 古墓奇兵:暗影/光線追蹤開啟 with DLSS
RTX 20 系列推出之際最大的賣點就是支援即時光線追蹤,當然 Super 版本也較現行版本有更好的即時光線演算性能,加上 NVIDIA 近期亦以 DLSS 技術為多款支援光線追蹤的遊戲提升內容處理的表現,縱使這樣的作法對性能評測可能有失公允,但對玩家而言,卻是可在相同層級的硬體之下體現更高順暢度的選擇。
▲ RTX 2060 @ 戰慄深邃:流亡
▲ RTX 2060 @ 戰慄深邃:流亡 with DLSS
▲ RTX 2060 Super @ 戰慄深邃:流亡
▲ RTX 2060 Super @ 戰慄深邃:流亡 with DLSS
▲ RTX 2070 Super @ 戰慄深邃:流亡
▲ RTX 2070 Super @ 戰慄深邃:流亡 with DLSS
以古墓奇兵奇兵:暗影與戰慄深邃:流亡兩款支援即時光線追蹤的遊戲來說,開啟即時光線追蹤雖然會多少影響性能表現,但卻讓遊戲當中的光影效果與反射更貼近真實世界的表現,縱使這兩款 AAA 等級作品原本就已經有頂級的陰影光罩效果,但對比能夠反映角色與環境即時互動的即時光線追蹤仍有些許破綻,使其更貼近真實世界的光影互動。
▲ RTX 2060 @ 3DMark DLSS
▲ RTX 2060 Super @ 3DMark DLSS
▲ RTX 2070 Super @ 3DMark DLSS
同時在開啟 DLSS 技術之後,更將開啟光線追蹤後的性能提升到近似未開啟光線追蹤前,主要是在於藉由 DLSS 的 AI 模型,使得 GPU 與 CPU 對於光線追蹤的物理模擬運算,可藉由減少不必要運算的光線,使其以更具效率的方式處理各類光線與反射效果。
▲基於硬體的光線追蹤搭配 NVIDIA 的 DLSS 技術,可為新世代大作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
而 NVIDIA 當前也不斷透過位於總部機房的超級電腦處理 DLSS 模型訓練,消費者只要持續更新驅動程式並在對應的遊戲開啟 DLSS ,即可享受這樣的技術;或許當前支援即時光線追蹤的遊戲數量還不算多,但也隨著今年 E3 包括遊戲引擎與多款備受注目的大作如電馭叛客 2077 、看門狗 3 等,為迎接光追世代及早準備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