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樂器大廠 Fender 收購美系專業監聽耳機公司 Aurisonic 後,設立 Audio Design Lab 部門,專為專業表演者打造職業導向的監聽耳機產品,在歷經第一世代的 FX 產品線後,也在去年下半年推出第二世代的產品,並在命名採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示其單體構成,而這次則是借到當前的次旗艦耳機 TEN-5 。
在 ADL 前身的 Aurisonic 時代,它們可說是在當時採用 3D 列印量產耳機的先驅,同時在當年的時間點,也是罕見使用動圈單體的客製耳機品牌,當然當初的時間點 3D 列印技術還不像現在成熟,當年 Aurisonics 的透明外殼產品有著獨特的朦朧感;由於 ADL 的核心成員就是 Aurisonics 的團隊,透過 3D 列印批次生產耳機外殼的特色,也繼續保留到 ADL 。
而 Fender 這一世代的命名方式可說是淺顯易懂,是以英文的數字代表動圈的直徑、後方的羅馬數字代表平衡電樞數量,這次評測的 TEN-5 就是 10mm HDD 動圈單體搭配 5 平衡電樞單體,根據官方的資訊, 10mm 動圈採用全音域設定,而五個平衡電樞則為 2 個中頻與三個高頻,可達 9Hz-21kHz 頻響,並具備 111dB 靈敏度。
作為 ADL 的第二世代專業耳機產品,可說是一改先前 FX 產品線的設計,像是先前的旗艦耳機 FXA9 仍維持純平衡電樞、次旗艦 FXA7 採用雙平衡電樞搭配 9.25mm 動圈,此世代除了入門的純動圈耳機 NINE 外,清一色採用圈鐵混合設定,而旗艦產品 Thirteen-6 則是唯一使用 13mm 動圈單體的產品,至於 10mm 單體除了 Ten-5 外,還有定位為 FXA7 後繼的 Ten-2 。
打開 TEN-5 的包裝,筆者不禁感受到同樣定位在高階監聽導向,在十數年前入耳式耳機萌芽期的監聽級產品包裝與當日可說是不可同日而語,當年即便是 Westone 的 UM1 ,也只不過是個裝有一對 Comply 海綿的耳機裸機, TEN-5 除了質感極佳的黑色包裝外,亦有專屬的防水收納盒、完整的記憶矽膠耳塞與海綿耳塞等,此外還有浮誇的木牌與感謝卡。
TEN-5 的外型是典型的類客製耳機設計,採用 3D 列印的外殼呈現深黑色,而側板則有純黑與此次評測的 Silverburst 兩種,不過不同於多數的類客製耳機的側板是整個側板採用有色材料, TEN-5 的側板較像是在原本的黑色料上面再行塗裝處理,而螺絲則為閃亮的顏色;插針用的是內陷的 2Pin ,不過插針的凹槽內並未有防呆凹槽。
此外, Fender TEN-5 的濾嘴結構也不同於 FX 世代與內框體透過 3D 列印一體成形, TEN-5 採用金屬濾嘴,同時內管雖較接近 Westone 、 Shure 的細管,但前端仍為較常見的粗管寬度,至於耳塞則是如同當初 Aurisonic 在群募所推出的 Rocket 耳機所用的記憶矽膠材質耳塞,獨特的材料特性在受熱時較一般的矽膠耳塞更貼合在耳朵內。
原廠線材的處理近似當初群募平台的 Rocket 耳機所採用的強固型線材,採用一層軟膠包覆內部的編織隔離層,若以先前 Rocket 的宣傳照片,線材本身應該是可承受相當大的拉扯力道,但插針部分仍要留意避免受到側面強烈撞擊,另外 2Pin 插針上面也有 Fender 的商標供驗明 Fender 原廠配件。
TEN--5 的導管角度並不會像部分歐美品牌的類客製耳機剛好與筆者的耳型干涉,像是先前配戴 Noble 、 Earsonic 與 64 Audio 就與筆者耳型不合,而獨特的熱塑型矽膠耳塞雖然摸起來有點黏黏的,然而配戴感與隔音確實有它的優勢,輔以本身其實是細管的濾嘴設計,應該對多數人而言都不會有不舒適感,唯獨線材較粗,有時聽診器效應較明顯。
聲音的表現,與筆者多年前聽過 Aurisonics 時代的 ASG-1 、 EVA 有很大的不同,當時雖然採用純動圈單體,然而較為粗曠的美式音色少了些許對監聽聲的遐想,然而 TEN-5 的聲音卻異常的冷靜、平穩,對於人聲的聲音細膩,低頻的速度感十足但少了些飽滿,呈現冷冽的風格,同時人聲位置略開,結合 APE 氣壓均衡開口設計,使聆聽壓力下降,能長時間聆聽。
然而相較 Sony 的 M 系列入耳式監聽耳機的四平八穩, TEN-5 則更明顯的將聲音塑造的較為細瘦、似乎刻意讓聆聽者能專注於特定聲音的細節資訊,不過較為後退的人聲、 APE 氣壓均衡技術與較少的低頻也能長時間使用,適合能明顯感受細節資訊變化,但又希望能久聽的族群,用以專業監聽或是個人鑑賞皆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