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在全球超級電腦性能排行的 Top 500 上,幾乎九成的 CPU 都被 Intel 拿下、而加速器的部分則是 NVIDIA GPU 大出風頭,不過美國能源局 2012 年建造的前一代超級電腦 Titan 使用的正是 AMD 的 Opteron 伺服器級 CPU ,在興建當時也曾為 Top 500 榜首, AMD 近年市場表現風光,也希望能夠藉由 Zen 架構的 EPYC 處理器搭配 GPU 重新擴大超級電腦領域的佔有率,而美國能源局橡樹嶺實驗室正式與 Cray 簽署合約,預計在 2021 年啟用、 2022 年驗收全新的 Frotier 超級電腦,就以 AMD EPYC CPU 和 AMD Radeon Instinct GPU 構成。
Frontier 的每個節點硬體架構比例將採用 GPU : CPU 為 4:1 的分配,同時利用 AMD Infinity Fabric 高速介面把 CPU 、 GPU 與記憶體之間相互連接,而每個節點透過 Cray Slingshot 為每個 GPU 提供與網路的直接高速相互連接。
這台新世代的超級電腦將運算性能推到全新的 1.5 exaflops 領域,若性能數據屬實,也將超越同樣由美國能源局 Argonne 實驗室預計在 2021 年上線、採用 Intel 硬體、預計 1 exaflops 的 Aurora (相關新聞報導:美國能源局攜手 Intel 、 Cray 打造新一代 Exascale 級超級電腦 Aurora ),然而同樣採用 Cray 設計的系統的 Froniter 與 Aurora ,都將採用 Shasta 架構系統與 Slingshot 連接技術。
Frontier 將作為橡樹嶺實驗室於 2018 年落成的 IBM Power 9 搭配 NVIDIA Telsla V100 的 Summit 之後的第二代 AI 超算系統,同樣定位在作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與數據分析領域的運算,著重在包括系統生物學,材料科學,能源生產, 3D 列印和健康數據科學,目前橡樹嶺實驗室也著手將當前在 Summit 上執行的各類分析相關應用無縫轉移到 Frontier 上, Cray 與 AMD 也相互合作提供開發環境,亦希望藉由性能從 200 Petaflops 提升到 1.5 Exaflops 帶來更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