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現在積極轉向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不過在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所訂出的自動駕駛層級當中,與一般普羅大眾所認知的自動駕駛還是有些不太一樣,若要達到沒有人介入的自動駕駛,實際上是要達到 Level 3 以上的層級,而 Level 1 與 Level 2 自動駕駛則仍是停留在"輔助駕駛"的領域,但也因為名稱上都會被冠上"自動駕駛",才會有不少搞不清楚狀況的駕駛放心的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根本未能達到無人駕駛層級的輔助型自動駕駛系統。
若以技術層面,要達到 Level 3 層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不容易,畢竟在 Level 3 層級,就已經是將加減速、超車等行為由系統接管、還允許駕駛人在特定條件下可放開握著方向盤的雙手與踩著踏板的腳,但這也意味著需要面臨更高的風險,當前僅有 Audi 打算在 2018 年的旗艦房車 A8 導入,而許多車商則往更進一步減少人力介入的 Level 4 以上發展、意欲跳過半調子的 Level 3 ,只是 Level 3 之上的技術牽涉處理性能、感測器硬體,目前市場預估 2021 年之後才會在少數高階車款中導入。
Level 3 以上的高度自動駕駛車輛不僅牽涉軟硬體問題,同時連帶也需要更高的金額,對於大量生產的國民車款短期還是可遇不可求,且還牽涉近期許多無人自動駕駛測試遭遇事故,也讓一些車商推緩高度自動駕駛車的推出計畫。但自動駕駛技術也並非停滯不前,實際上在以輔助為目的的 Level 2 層級正產生全新的技術與需求變革,在未能跨進高度自動駕駛前,車商意欲以稱為 Level 2+ 的先進輔助駕駛技術為行車安全增添更高層級。
以當前市場主流的 Level 2 等級自動駕駛,是為駕駛行為在轉向、煞車、加速等進行輔助,並提供車道導正、動速巡航等機能,同時駕駛人需要全時握持方向盤,而 Level 2+ 並不打算改變以駕駛人為主、自動駕駛系統為輔的主從關係,人仍是整個駕駛行為當中最核心的關鍵。
沒有跳脫人為核心的駕駛行為, Level 2+ 到底與現行的 Level 2 差在哪?關鍵在於 Level 2+ 將活用進階自動駕駛的技術作為輔助,利用在車輛安裝更先進的感測器,輔以深度神經網路進行感知,同時系統監管的範疇也不僅限於道路,駕駛人的狀態亦為 Level 2+ 的目標,以車內的感測器觀測駕駛是否分心,雙手是否放開方向盤,由道路到駕駛者為駕駛行為再加上一層保護。
也由於更多的感測器資訊與更龐大的運算需求,雖然 Level 2 層級的輔助型自動駕駛技術行之有年,不過並無法滿足 Level 2+ 層級的需求,一些車廠為了增添行車安全,透過導入準 Level 3 層級的高性能運算平台作為旗下 Level 2+ 系統的規劃,例如零組件供應商 Continental 、 ZF 宣布採用基於 NVIDIA Xavier 平台開發 Level 2+ 平台,而一向給人安全印象的 Volvo 亦也準備再 2020 年初量產搭載 NVIDIA DRIVE 平台的 Level 2+ 車款。
基於人對機的不信任,要達到完全的自動駕駛之路恐怕沒有當時預期的那麼快,但卻也不表示這幾年的自動駕駛技術熱潮沒有任何意義,相反的,在發展自動駕駛的過程,也帶動整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包括寬容度更高的相機、更平價的光達/ LiDAR 、更省電卻效能更好的運算平台,再將一部分用於進階自動駕駛的技術活用於輔助,為道路安全添加更多的主動保護措施。
新聞資訊參考來源: NVIDIA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