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雙向字 「平成」倒過來變成「令和」

by Tandee
2019.04.01 05:16PM
Visual arts, Graphics, Illustration, Silhouette, Font, Art, Pattern, Tree, Line, Black M, silhouette, Stencil, Font, Calligraphy, Art, Black-and-white

擅長寫雙向圖(アンビグラム)的野村一晟剛剛發表了新作品,這次是以日本新年號為發想,舊年號「平成」倒過來看變成新年號「令和」,也有世代接替的意義。野村一晟過往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像是最強與戰場、努力與才能等雙向字。日本政府於4月1日公布新年號為令和,出自於日本古籍萬葉集,也是近年首度非使用中國古籍擷取出的年號。新年號預計於5月1日啟用,屆時舊年號平成也隨天皇退位停止使用。

Visual arts, Graphics, Illustration, Silhouette, Font, Art, Pattern, Tree, Line, Black M, silhouette, Stencil, Font, Calligraphy, Art, Black-and-white

▲新舊年號也能玩雙向圖。

 

37 則回應

  • 日本 野村一晟 的 ‘令和 平成’ 雙向圖得到廣泛傳播,你又有沒有想過自己做雙向圖呢?這裡示範了用專門軟體(虛擬毛筆+鏡像)設計漢字雙向圖,並應用在燈籠設計上,讓光影展示反面圖像,由“瑞豬”的光影說出“己亥迎春”!還有連二維碼也是設計成兩面的 說出 HELLO 2019 的信息!
    www.facebook.com/ExpresiiPaint/videos/458081658070731/
    2019-05-08
  • 呂岳炫來看中國人的留言囉
    2019-04-02
  • 真厲害
    2019-04-02
  • 撇除文字筆畫的正確性,很多字都可以顛倒來看
    2019-04-02
  • 都很牽強...
    2019-04-02
  • 仇日中國人發病啊
    2019-04-02
  • 萬葉集那句根本是抄襲中國人的
    八個字,幾乎一樣,表達的意思也一樣

    萬葉集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歸田賦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作者,漢朝,張衡
    諫蕃官仗內射生疏 時惟令月,景淑風和--作者,唐朝,薛元超

    兩個人創作的時間都早於萬葉,而且當時日本仰慕唐朝文化非常嚴重,所以哪怕薛的疏沒看過,但歸田賦肯定會流傳過去

    而且,以日本的緯度來講,初春是正月,驚蜇以前,日本還在下雪,哪來的氣淑風和,反倒是仲春,二月過了驚蜇,地氣動了,才會開始有氣淑風和的現象發生。

    可見,當年的小鬼子抄得一點也不用心。
    2019-04-02
    • 歸田賦 是張衡在河北河間任國相期間所做
      河間緯度比京都還高,1,2,3月平均氣溫也比京都低多了
      河間 -3 ,-0.4 , 6.1
      京都 4.6 , 5.1 , 8.4
      所以你的推論並不正確
      2019-04-02
  • 大日本A片帝國真要有誠意, 用這個年號吧, 也來寫個雙向字吧!!!
    2019-04-02
  • 漢张衡在其《歸田赋》里面有这两句:“仲春令月,時和氣清”,這應该是日本新年號“令和”的真正源頭,日本方面出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把新年號的出處歸於比张衡晚七百年的《萬叶集》,箇中盤算可以理解,但文化這東西真的割不断,表為日本心,實乃大漢魂。這是日本《萬叶集》有關詩句:“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言自明。

    粗俗一點,爹就是爹,辈分不能亂,真含糊不得!
    2019-04-02
  • 小日本中華奴性強, 大台灣都快用羅馬拚音惹,
    有種就用假名啊XD, 用什麼漢字.....

    典故不出不能標榜獨立性嘛,
    要就直接棄用漢字, 小日本要加油~ 別做半套.....XD
    2019-04-02
    • Liao Jeff 據說萬葉集本身出現的時候日本文字都未統一,係無文字的,只有發音,漢字是後加的,所以音基本上都是訓讀(日本讀音)不是音讀(音讀比較像國語),但令和又變回音讀....
      2019-04-03
    • 何季霖 你胡扯什麼鬼?現在是我們台灣搞文革,別不懂裝懂,人家文革時還照常在考古呢,被洗腦太嚴重了你。。。
      2019-04-02
    • Liao Jeff 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古典文化乾你們中國屁事
      2019-04-02
  • 「和」字有點牽強啊...
    2019-04-01
  • 怎看日本都像中國分支
    2019-04-01
    • 日文漢字有很多都是從異體字來的,不過也有部分是他們自己演變來的~
      2019-04-02
    • 古籍中看起來很像簡體字的,正確來說應該叫異體字~
      2019-04-02
    • Chen Louise 胡扯,古籍中一堆字都用簡體書寫,不懂就別亂講。
      2019-04-02
    • Chen Louise 不知道耶 但日本簡化的漢字還是從繁體字來不是嗎
      2019-04-02
    • 樓上知道中共創簡體字的時候.很大部分參考借用日本簡化的漢字嗎?
      2019-04-01
    • Li-Yau Huang 字體文化上特別明顯
      2019-04-01
    • Roger Lin 一直都是
      2019-04-01
  • 好酷
    2019-04-01
  • 台灣只有這種的
    2019-04-01
  • 令人不和
    令和

    開玩笑的🤪
    2019-04-01
    • 索尼克
      品德良好,才和
      品和
      2019-04-05
    • 楊琇婷 永遠不和
      永和
      ..........
      2019-04-01
  • 吳威霖 吳誠維
    2019-04-01
  • 劉賢陽文字藝術師
    2019-04-01
  • 強!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