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於法國巴黎舉辦的 P30 、 P30 Pro 發表會後,由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為台灣媒體針對 P30 系列的產品定位、技術等進行問答,李小龍表示,華為為了顛覆手機相機的拍照性能,自基本的感光元件、光學結構到演算法等著手進行革新,此次 P30 系列更在元件率先使用 RYYB 排列取代傳統 RGB 排列,同時以混合變焦方式實現達 10 倍的無損變焦表現。
李小龍指出,華為自相當早前就開始實驗 RYYB 排列元件的可能性,不過從傳統三原色拜耳陣列轉換到以黃色取代綠色並非那麼容易,畢竟 RGB 、 RGGB 與 RGBW 等傳統三原色的數位元件結構已經行之有年,需要長時間自演算方式著手調整 ISP ,不過最終華為在 P30 系列終於開發出能夠滿足 RYYB 元件的 ISP ;而相較傳統 RGB 陣列, RYYB 陣列能夠提升 40% 的近光量,同時也較 RGBW 排列提升 20% 進光量,最終 P30 系列相機得以實現更豐富的色彩與高 ISO 。
P20 Pro 的10 倍無損變焦是由雙鏡頭資訊演算而成
同時 P30 Pro 更在長焦鏡頭使用反射潛望機構的方式,使其以小巧的空間達到 125mm 焦段,不過此鏡頭模組並未使用真實光學變焦,中間的焦段都是透過雙鏡頭演算構成,李小龍指出,在研究過傳統光學的潛望機構後,原本潛望機構就難以克服光圈較小的問題,若加上變焦設計除了使光圈更小之外,還會由於變焦鏡片群導致機身變厚且複雜,最終華為選擇藉由雙鏡頭演算法技術並用的方式,達到涵蓋廣泛焦段的手法。
而 P30 系列在相機還有相當獨特的運作模式,在以主相機進行拍照時, P30 系列皆是以雙鏡頭同時運作並合成的方式構成照片,這也意味著除了長焦之外,即便在超廣角下 40MP 元件仍為影像中央的細節提供資訊,而在長焦模式下也將中央區塊的資訊供給長焦鏡頭使用,另外 P30 雖未具備潛望長焦機構,不過 1 倍到 3 倍焦段之間仍以雙鏡頭演算方式實現。
P30 Pro 具備驚人的 50 倍數位變焦
另外,預計透過 OTA 升級的雙鏡頭錄影,拜此次中長焦段以雙鏡頭演算技術所賜,除了廣角畫面固定採用超廣角鏡頭錄製外,第二畫面則可進行變焦,使其拍攝時可針對構圖需求在特寫畫面進行變焦。
至於兩款機種採用同一張 40MP 的 1/1.7 吋 RYYB 元件,為何在最高 ISO 有所區別?李小龍表示關鍵在於 P30 與 P30 Pro 兩者光學結構差異, P30 的光學鏡片光圈較小,而 P30 Pro 不僅有更大的光圈,還有光學防手振,使其能夠達到 409,600 的超高 ISO 。
P30 與 P30 Pro 主鏡頭幾乎都是雙鏡頭同時運作將資訊組合成照片
最後談到部分產品設計與規劃,李小龍表示,此次 P30 系列的設計團隊以整體美型為考量,故不像 P20 系列搭載結構光相機,但為何沒選擇開孔螢幕?關鍵還是設計團隊覺得當前的開孔螢幕位置多少會影響到畫面 UI ,導致需要調整頂部工作列的文字或是排列,否則視覺上容易產生突兀,故 P30 系列仍選擇水滴屏設計,同時 P30 Pro 更進一步使用磁懸螢幕發聲技術減少頂部的揚聲器開孔,雖然還不能達到意義上的全螢幕設計,不過李小龍表示在當前各種螢幕技術在基本技術與視覺美學上還沒有辦法達到完美的全螢幕前提下,只能衡量優缺,但他相信有一天會有完美的全螢幕技術誕生。
當台灣媒體談到 P30 會否追加大螢幕機種時,李小龍訝異的表示很難想像台灣市場對於 Mate 20X 有這麼高的呼聲甚至缺貨情況,因為 Mate 20X 在中國與歐洲皆未有這麼大的市場聲量,但當前 P30 系列並未有大螢幕版本的規劃;其次此次在歐洲發表的 P30 僅有單一儲存規格,是由於歐洲當地經銷商與華為溝通後所決定的,但在其他國家仍有不同的儲存規格版本,不過仍須看當地經銷商、合作夥伴的規格規劃。
91 則回應
=> 華為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手機製造公司,就勇敢的承認吧!
這點只要是人都知道
切割????哈哈哈,真的很幽默。。。
好噁心
這要是業配,沒有你們他可以活,
沒有華為他連活都不能活,
還有辦法讓你們在這邊嘴砲!
你們現在用的網路設備應該也一堆華為,要不要不上網啊?
這點只要是人都知道
台灣愛用華為的人,根本就是智障
都可以不理FBI了
沒有中國政府奶水的幫助,華為不可能與蘋果三星匹敵
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225/152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