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立公司之前就該知道的事』,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轉型利器靠 JANDI

by JANDI
2019.03.19 03:15PM
Product, Marketing, Instant messaging, Business, Presentation,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LINE, Learning, 捷思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presentation, Smile

不管是新手創業還是二代接班,成立公司前先聽聽行銷顧問起家,專注在 B2B 領域的他們在內部溝通、外部客戶討論,是如何用 企業即時通訊 — JANDI 解決 100 多個雜亂的群組,塑造成功轉型案例?

 

預約免費 JANDI 使用名額:免費 JANDI 預約 

 

為什麼我要看這篇文章?

捷思整合行銷,成立 7 年以來,總是站在市場的浪尖上,不斷為客戶找尋創新工具與行銷策略。推動捷思一路往前、轉型的人就是他:唐源駿,一位創立三間不同業態公司的連續創辦者。究竟,捷思有哪些「獨特」經營方式,經歷各種風雨後走到第七個年頭!?

B2C 到 B2B 的轉換與累積,是唐源駿的叛逆與獨格

在他 28 歲那年成立捷思整合行銷,是他第二個創業項目。他個性有點叛逆,連帶在工作抉擇上也很跳 Tone。最早在食品業扎根,創立「即品網」,訴求讓快過期的食品,用折扣價格讓食物不浪費,消費者也能撿到便宜。賣掉即品網後,他不戀眷過過往成就,反而思考下一步還可以玩出哪些新花樣?

透過以往累積在實體、網路的行銷經驗,他跳進產業,成了捷思整合行銷的創辦人。在 B2B 領域深耕七年後,他冒險的精神又蠢蠢欲動,2017 年成立男鞋品牌「Amanshoes」,再次回歸 B2C 業態,但這次不賣食品改賣鞋,凸顯他連續創業的變形性格,既多樣又獨特。

Marketing, Online shopping, Retail, Shoe, Revenue, Customer, Management,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 Market, Shop, jeans, Footwear, Shoe, Shoe store, Boot, Shoemaking, Clog, Riding boot, Collection, Hiking boot

捷思整合行銷 面貌來自三個「獨特經驗」

如果說捷思整合行銷,為什麼可以展現出不同於其他行銷公司的面貌,可歸納出三種唐源駿累積下來的差異關鍵:

創業加顧問、跨產業定位、風險的經驗

捷思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的旅程,唐源駿說大部分開整合行銷的人,過去比較少是創業出身,大多是原本做過公關、記者、活動公司,積累了業界相關一定操作 Know-How,所以出來創業時可以仰賴過去客戶名單資源。

然而,唐源駿則反過來走,他過去沒做過整合行銷,沒做過活動公司、沒當過公關、沒待過媒體,沒有任何在大公司的經歷,但他卻勇於跳脫框架,以「創業加顧問」的角色輔導品牌公司做行銷公關。「我開這家公司,可以自豪說我從頭到尾沒偷過別人的客戶 … 」客戶名單全靠捷思一點一滴累積出來。

第二個獨特,來自他跨產業的定位角色,因此在操作行銷公關時,他反而沒有科班的包袱被既定框架束縛。反倒是從創業家老闆角度,思考每個老闆在經營品牌時:「如果是我,我該怎麼做?」

因為沒固有的行銷成見,他在處理客戶案例時,多用經營者角度評估,每個專案應該如何運籌帷幄,如何運用合適資源,來創造超乎預期的效果。

也因為客戶直接對應的是老闆,在思維上更要從老闆的視角出發,延伸出經營事業的風險經驗。雖然每個老闆身分背景各異,有的白手起家,有的二代接班,有的更是臨危受命,但唯一共同點都是:

「我們都在學習當老闆」

所以唐源駿的顧問課程,不走一般行銷公司制式的公關 SOP 操作,反倒更像「老闆家教班」的導師,一起陪老闆成長、一起討論創業苦痛、一起學著如何當一個處事成熟的總舵主。

 

三年一大變,捷思今年再轉型

「回想近九年創業經歷,這些特質才引導出捷思的基因,與其他整合行銷公司不同」唐源駿解釋。台灣中小企業做 B2B 在台灣相對辛苦,捷思過去總是在經歷「每一年一小變,每三年一大變」的轉型,但再怎麼變,捷思堅持走在產業前頭。

回想七年前,捷思第一個案子,幫寶成集團投資的包品牌在台灣操作臉書行銷。當時臉書才剛在台灣落地,當時大眾還在開心農場玩偷菜遊戲時,捷思就在市場前端做廣告的創新嘗試。雖然說服客戶、教育市場成本很高,但這也成為捷思與其他公司差異化的 Know-How。

唐源駿早期遊走兩岸三地,他發現台灣廠商偏愛的行銷模式,還是偏愛「可見性」的具體服務,例如一場活動、一篇公關或一份結案報告。所以捷思當時轉型把著力點放在公標案,客委會、觀光局都曾是客戶,那時候一年營收可以做到 2,500~3,500 萬。但如果只停滯於接公標案,那就太不像捷思的靈魂,因此今年捷思決定再轉型,放手一搏找到新的可能性。

兼具理想與現實,捷思希望 Make the World Better

細數這七年曾合作過的專案,唐源駿坦言,有些事做對、也有些做錯,最大癥結多來自「理想」跟「現實」的拉鋸與選擇。尤其整合行銷的業態,有時願意給客戶最新、最好的理想,不一定賺的到錢,因為想給客戶最好最新工具,連帶讓學習成本曲線拉高,但市場願意付的費用卻相對低廉。

唐源駿說「許多品牌不知道,花在顧問的錢,不是求顧問幫忙賺回多少錢,而是可以省多少錢。那些錢就是高於你付給他 10 倍的顧問費,那才是價值。」因此在「做 KPI 的機器,還是做有價值事情的人」拉扯中,這幾年唐源駿鼓起勇氣,選擇後者。他說,這幾年創業非常有感的是,領導者在做任何決策,沒有思考到良善;有任何一絲的邪惡,就會把所有在經手這個案子的良善給毀掉,長期而言沒有良善的組織會邁向滅亡。

所以捷思現在跟客戶溝通、選擇客戶時,更期望做更好、更對的事,今年更勇於跟客戶 Say No,明確跟客戶說哪些想法是沒有效益,最終目的就是為了

Use the better way, make the world better.

企業即時通訊 — JANDI 資訊分流效益, 讓 100 多個群組得以管理

Communication, Marketing, Business, 捷思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Instant messaging, Institution, LINE, Electronics, Learning, Team, office, Office, Room, Building, Job, Furniture,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Table

捷思成立時候,唐源駿有一半時間在中國講課,另一半時間則在台灣洽談行銷業務,所以與內部員工的通訊協作,顯得格外重要。

「當時工具還是以 MSN 為主,再搭配其他工具。後來為了傳檔、雲端儲存,一路用了 Dropbox、Evernote、LINE、Trello 再到 JANDI。」唐源駿解釋。

身為老闆,每天收到的訊息量超乎想像,短短的採訪一個多小時之間,唐源駿就收到四五百則訊息。面對爆量資訊,唐源駿認為使用 JANDI 後,最大差別是創造「資訊分流」效益。

「LINE 容易掉訊、討論主題牛頭不馬嘴,客戶非常多,每個客戶又有不同專案正在進行,可能突然冒出新的公關需求、媒體曝光想法,現在分流後,工作方面的項目就直接進 JAND。」唐源駿解釋。

舊工具與思維升級,靠的是老闆決心,團隊提升不能遲疑。

然而,捷思也跟其他公司一樣,要從原本現有數位溝通工具,移轉到新陣地時,面臨的轉換挑戰,該如何克服?唐源駿回想:「老闆拔起組織遷徙到新通訊軟體,態度要非常果決。(我先讓)員工熟悉工具各項功能、環境,跟員工要求說,要跟我講話就進 JANDI,其他地方我一律不回!」

也就是這份決心跟要求,捷思把原本散落在 LINE 的 100 多個專案團隊群組,三天到一周內,高效率全部移轉到 JANDI。捷思從今年 3 月開始使用 JANDI,密集使用後已成為付費用戶,甚至連外部的品牌合作對象,也因工作討論需求,被捷思一起拉進 JANDI。

目前與捷思共同使用 JANDI 的客戶群相當多元,包含 Bonbons 原創女鞋、知名親子品牌喜舖 CiPU、網購人氣麵食蘭山麵、Vacanza 飾品等業者。

正因為捷思 B2B 業務特性,不僅企業內部熟稔各種 JANDI 功能,甚至品牌客戶初期使用 JANDI 時,捷思員工還會為客戶做教育訓練,解釋相關功能操作方式。唐源駿從旁觀察,企業要從舊工具導入到新環境,深化黏著度的關鍵首先是「老闆決心」,很多時候是老闆也在猶疑,導致推動過程不順遂

下一步是「增加部門使用幅度」,先從主管群開始做起,再延伸到其他部門員工,讓核心成員全部切換,習慣新工具環境。最後一步的推動力道,則像是仰賴捷思這樣「第三方使用者介紹」,當為了業務上往來有深入的討論、傳送檔案需求,客戶端更願意從 LINE 群組移轉到 JANDI。

捷思資深專案經理李怡璇提到,捷思成員透過專案「進駐到別人家」,依據專案性質不同,可以有「品牌系統課」、「媒體公關需求」等,在裡面會討論課程進度、交作業等。「這樣更可以讓雙方掌握專案進度,同時也不怕拉錯群組,在客戶面前講不該說的話…」李怡璇回應。

Personal computer, Display device, Engineering, Multimedia, Computer Software, Electronics, Webmaster, Job, Computer Monitors, Learning, software, Desktop computer, Personal computer, Computer monitor, Technology, Software engineering, Learning, Computer, Electronic device, Screen, Computer program

捷思員工最愛的三個企業即時通訊功能是 …

使用 JANDI 至今,李怡璇認為 JANDI 有些功能,大幅解決工作上的焦慮與困擾,並提升溝通效率。其中最常使用的功能為

「星號標記」

透過標記星號符號,作為自己待辦事項的提醒。「由於各專案的資訊散落在不同議題下,透過星號標記,我可以一次看完資訊後直接回覆,同時議題的成員就會知道這件事的進度,接著我就可以把待辦星號消除。」

「資料夾分類」

在導入 JANDI 之前,對外通訊工具都是使用 LINE。LINE 的介面無法像 JANDI 做不同議題的收納、展開,因此經常光群組名稱是「捷思 X 客戶」開頭的群組,就會有一整排,有時光找客戶的群組就花不少時間,更不用說可能名字類似,而導致回訊錯誤的情況。JANDI 提供資料夾分類服務,每個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習慣,針對不同議題做分類,有效管理群組資料。

「檔案與訊息的進階搜尋」

李怡璇認為搜尋讓找相關資訊相當便利,可以透過上傳者、檔案類型與議題去做進階搜尋。另外,她也建議除了關鍵字,大家也可以將檔名多打上「搜尋日期」,這樣即可透過某一天來找到當天對話資訊或檔案,這讓忘記關鍵字的使用者而言,會是另一種找資訊的方式。

「工具串聯、應用整合」

目前捷思更透過 JANDI 與其他工具串接,例如員工會在 Trello 用來討論客戶專案議程,再透過 JANDI Connect 的服務串連服務應用整合通知,讓大家能在 JANDI 追蹤專案並討論。

 

預約免費 JANDI 使用名額:免費 JANDI 預約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不建議公司用 LINE 工作?企業通訊工具 JANDI, Slack, 釘釘 的差異?
Slack 與 JANDI 的深度分析,為什麼 Scrum 敏捷開發團隊換掉 Email 與 LINE 等通訊軟體後績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