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的「火球 (Fireball)」家族堪稱ATA規範開始標準化後,從1995年中期直到在2001年愚人節、整個硬碟機部門被Maxtor接收,從ATA-2到ATA-6,從540MB到60GB,除了Maxtor的「鑽石 (DiamondMax)」系列,硬碟機產業—特別是台灣的零售市場—最具代表性的ATA界面產品線。1996年上市的Fireball 1.2GB是筆者電腦人生的第一顆硬碟,也是筆者的筆名和電子郵件名稱的源頭,意義之重大,地位之不朽,不言可喻,值得筆者好好紀念一番。
型號:Fireball 1280AT (第二代Fireball)
廠牌:Quantum
容量:1.2GB
轉速:5400rpm
快取記憶體:128kB
界面:ATA-2
界面最高傳輸率:16.6MB/s (Multi-word DMA Mode 2)
運作噪音:34分貝
運作溫度:55度
最大功耗:19W
其實當時市面上主要有2款5400rpm容量為1.2GB的硬碟可供選擇,一個是Quantum第二代Fireball,另一款是Seagate的新款Medalist (ST51270A),價格和性能都在伯仲之間,而後者比較輕薄、外觀比較討喜、不會太燙而且更加省電,但筆者受到朋友的影響,先入為主的認定Quantum的產品應該比較會針對零售市場考慮,就是產品會比較耐操的意思,所以就毫不猶豫的選擇又燙又吵又重外觀又粗勇的火球,使用體驗也充分無愧 “Fireball” 之名,真的是又燙又吵又重外觀又粗勇,全速運轉時彷彿機殼都在隨之震動。
筆者總計擁有過2顆火球:
- Fireball (1280AT) 1.2GB
- Fireball EX (QM312700EX-A) 12.7GB
硬碟機也有宗教戰爭這檔事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如同今天的Intel、AMD都有其狂熱支持者,彼此水火不容,當年也有「量子牌」大戰「死雞排」的「硬碟機宗教戰爭」,無論BBS還是光華商圈,要嘛「量子牌又熱又吵又大顆沒品味」,要嘛就是「死雞排柔弱嬌貴不耐操沒凍頭」。
筆者當年剛加入宿舍網管小組時,組長一聽到我電腦的系統碟是量子牌,那張不屑到極限的厭惡表情,記憶依舊如新。在1996年的國立中興大學男生宿舍 (就是拖了超過20年才開始慢慢改建的全台最爛宿舍),新電腦裡面裝的硬碟,87%不是「量子牌燙火球」就是「死雞排得獎者」,使用者互看不爽,光華商圈店家的「光華牌工程師」也是各有所好,壁壘分明。
稍微比一比1996年光華商圈2大熱銷ATA硬碟的重量、尺寸和帳面上的耐用度,各位科科大概就可以理解為何雙方各有死忠信眾了,今天的電腦玩家可能會覺得為了硬碟機品牌信仰而結下深仇大恨實在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但那就是專屬那個古老年代的時代悲劇,令人不勝唏噓。
別問筆者為何隻字未題Quantum的「大腳 (Bigfoot)」,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個人信念,筆者絕對打死不用5.25吋的硬碟。
Ultra DMA 33的腳步聲近了
但硬碟機內日積月累的資料量並不會因為過往的恩怨而停止增長,那時也沒什麼雲端硬碟服務,杯水車薪的1.2GB很快就逼近了紅色警戒線。1997年二月,Intel 430TX晶片組問世,其南橋PIIX4支援ATA-4,也促使硬碟機廠商陸續推出對應加倍頻寬的Ultra DMA 33產品。
此時Maxtor的DiamondMax系列似乎頗受好評,似乎「有點Quantum又不會太Quantum」,即使主機板上的PIIX3南橋無法發揮其全部的性能,也只能硬著頭皮先解決容量不足的燃眉之急,在台北站前Nova購入容量2.5GB、5200rpm的DiamondMax 1750就出現在筆者的機殼內,而這顆硬碟也如同日後併購的Quantum一樣,又大又重外觀又粗勇,一樣熱也一樣吵,只有耗電量沒火球那麼誇張。「鑽石」是筆者第一顆支援SMART的硬碟,雖然也沒有派上用場的機會了。
順便一提,Maxtor DiamondMax 1750是筆者首顆採用「磁阻式磁頭 (Magneto-Resistive Head, MR Head)」的硬碟,我們在後面會提到這到底是啥玩意。
型號:DiamondMax 1750 (82560A3)
廠牌:Maxtor
容量:2.5GB
轉速:5200rpm
快取記憶體:256kB
界面:ATA-4
界面最高傳輸率:33MB/s (Ultra DMA 33)
運作噪音:37分貝
運作溫度:54.8度
最大功耗:12.7W
Maxtor在2006年被Seagate併購前,筆者曾經擁有過四顆鑽石,算是很捧場了。
- Maxtor DiamondMax 1750 (82560A3) 2.5GB
- Maxtor DiamondMax 536DX (4W060H) 60GB
- Maxtor DiamondMax Plus 9 (6Y120L0) 120GB
- Maxtor DiamondMax 10 (6B200P0) 200GB
昔日榮光早已往逝
後來過沒多久,拜網路大神的浩蕩皇恩之所賜,DiamondMax過沒多久也爆倉了,剛好某次閒逛位於現代生活廣場,專賣Fujitsu硬碟的某店家,對日本品牌硬碟產生了興趣,就入手一顆容量2.5GB的Fujitsu M1625,升級家裡的電腦,但因聚少離多,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這顆M1625也跟著日後退役轉到家中電腦的DiamondMax 2.5GB,一同鞠躬盡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更是在Hitachi併購IBM硬碟機部門前,筆者唯一擁有過的日系硬碟。
諷刺的是,事隔多年,Quantum和Maxtor早已消失在硬碟機市場,過去的技術文件都靜靜的躺在Seagate的網站內,但Fujitsu的硬碟機部門到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咦,不是原本說好要揭露為何火球和筆者筆名的神秘關係?本篇字數已破表,請各位科科靜靜等候以待日後分曉,希望筆者不會假裝忘記這件事。科科。
未完待續:下集「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SCSI實在不是人人都玩的起」
107 則回應
as 160, 180, 320, 360, 720, 1.2, 1.44, 2.88
Maxtor
本奇摩/露天拍賣場有功能最新的汽車用高頻音波驅貓器180元,解決車頂野貓腳印,一年保固!!!
當初我買了4顆拆機品 要跑raid
裝上去開機以後頓時我以為我到了機場
開機的聲音像似飛機要起飛一樣
後來我撐了一個星期後放棄了
整台主機塵封到角落裡!
15GB火球住了Linux,真的很吵,每次接上都擔心它生命安全。
256MB的離線放電子文件單據之類。
速度慢就算了
抗震性奇差
推出時剛好是 硬碟抽取盒大大行其道時
叫 Conner
當然還有ibm
別在問了,我不會承認的
有些人又沒經歷過 看看文章稍微了解也不錯
而且 看看其他留言就知道為什麼有這一篇了啦
我大概是六年前才在3C門市實際聽到有人問,當時真的一堆問號!
我想說奇怪 雖然我接觸電腦歷史不長
原來還有這家怪廠商
但看到後面...居然現在還有!!
然後一會意過來原來是....
RAM是GOLDSTAR 4MB*2
CPU是Cyrix 486 66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