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9 農曆年前,睿能舉辦了一場小型聚會,除了與媒體共同騎乘 Gogoro 出遊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與媒體溝通 Design for Gogoro / DFG 計畫,一方面希望能夠告訴消費者其實 Gogoro 還有許多配件可以改,另一方面也希望告訴消費者透過 DFG 計畫催生的配件與 Gogoro 的契合度。
Gogoro 配件開發步的柯副總表示," Gogoro 約在兩年前成立配件部門,同時還針對配件廠推出 Design for Gogoro / DFG 計畫,這項計畫的目的在於讓有心開發 Gogoro 配件的廠商,能夠了解 Gogoro 預留的配件安裝位置與各項載重數據,只要依循這些規範與規格開發套件,能確保相容與可靠性,當前有 13 家廠商加入計畫並推出 DFG 配件"。
而 DFG 配件也玲瑯滿目,不光只有外觀的點綴,也有許多與性能相關的組件與實用配件,尤其一些具掛載箱/包的配件,若未獲得 DFG 數據,有可能會規畫超出乘載力的配件,除了可能造成車身安裝點附近的損壞、嚴重更可能影響行車安全,而 DFG 計畫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此外, Gogoro 也計畫在今年參與由賽車協會舉辦的電動車賽事, Gogoro 除了將以車廠身分參賽外,同時也會採用 DFG 認證配件打造參賽車,除了能讓 DFG 夥伴展現其性能配件,同時也有助於吸引更多配件商投入 Gogoro 性能相關配件的開發。
Gogoro 也帶來一全車裝配有 DFG 配件的 Gogoro S2 展示車, Gogoro 御用試車手趴趴表示,"除了避震、煞車部分帶來更好的穩定性與制動力,更換輕量化齒盤與鏈條在加速性能的表現會比原本 S2 更加的好,同時展示車所搭配的 DFG 認證 14 吋鍛造框,也進一步降低車重";這也顯示未來在電動車賽事中亦可透過調整傳動組件、輪框設計等,帶來更多的性能差異性。
Gogoro 活動當天除了展示這款 DFG 配件的展示車外,還邀請其中兩家 DFG 夥伴一同參與活動,一家是原為室內設計公司、但以一台大改的 Gogoro 1 ESCRAMBLER 與 Gogoro 結緣的 FASS 。 FASS 也帶來兩台 ESCRAMBLER 的展示車,詮釋旗下配件與 Gogoro S1 、 Gogoro S2 的結合。
另一家 DFG 廠商則是國內知名避震器老字號 RPM ,對接觸機車改裝的玩家, RPM 應該是相當不陌生的品牌,他們也是當時在 Gogoro 1 上市後,即以官方合作伙伴之姿提供 Gogoro 1 選配的改裝避震廠商,如今它們也持續為 Gogoro 系列提供各式 DFG 配件,同時, RPM 也強調會持續為電動車開發各式合適的配件。
對於機車速克達產業而言,電動機車並不是甚麼新議題,早在全球遭遇石油危機時,就興起一股交通工具電化的趨勢,然而在電池技術與馬達技術兩兩皆未成熟、當時電動車技術並未影響到穩定可靠的內燃機技術,然而近年以排放為主的環保議題抬頭,各國也制定內燃機車輛退場的時間點,電動車與相關技術又再度被市場重視。
當然,若只是需要一台可代步的電動車,多數的產品皆能滿足需求,畢竟不少機車的使用者只求會動,能跑多快、能否煞下來、能否安定的過彎對那些族群並不重要,但在台灣畸形的機車產業發展下,在重型機車開放前,台灣 125cc 以上的機車使用習慣與先進國家僅做為短程代步需求相當不同,不少使用者不僅需要一台最高時速只能到 50 公里的機車,而是一台時速"至少"能超過 50 公里的機車。
Gogoro 則可說是市場上將電動速可達實用化的先驅,畢竟以一般機車製造商思維,往往僅想透過延續現行車身設計導入電化系統,但忽略了馬達與引擎不同的特性與電池、馬達過熱的問題,導致在實際使用時無法達到傳統 100cc 等級速可達的體驗、更遑論達到消費者對 125cc 等級機車的需求,近似 125cc 等級的性能、約莫傳統 125cc 機車半桶油的續航距離、還有隨換即有電的換電系統,這也是當前 Gogoro 車系較其它傳統車廠所推出的電動速可達的優勢。
而對部分年輕消費者而言,機車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展現個人風格的所有物,將機車進行改裝、展現自我也是相當常見的行為,隨著 Gogoro 市場持續成長, Gogoro 亦想向這些族群傳達 Gogoro 也可以相當有個性、更具性能。